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想赶超国际油服,中国油服不妨学学铁路

2016-09-04 石油Link 石油Link

作者 | 一宁哥

Winter is coming!凛冬将至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终于要看到冰雪了!但石油人,已经在凛冬挣扎了两年了!寒冬之下,油服市场的巨头除了表面的裁员,兼并,其实还在偷偷的苦练内功,聚焦技术升级、管理升级,发扬自己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希望在春天的太阳升起时抢占最优的地盘。

我们国有油服呢,在历史包袱,体制束缚的枷锁下,是会更快速的发展实现超越还是被越甩越远,再也不能望其项背?

曾经有一个中国的行业,也面临着类似的苦难和束缚,但他们最终杀出了重围,作为国家名片走向了辉煌,这就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中国铁路 

短短10年,中国铁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令全世界印象深刻!10年之内,把运营速度从80公里每小时提高到300公里每小时,从无人问津的夕阳行业变成习李领导人出访的国家名片,从只生产过两列漏洞百出、故障不断的唐老鸭机车(唐山厂的分散式动车组),到全世界推销中国标准的动车组,中国铁路行业只用了不到10年! 

这样一步登天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在低油价时代暗淡的中国石油业有怎样的启示呢?笔者想跟大家聊聊自己的想法。

 

跨越的铁路和需要跨越的石油装备

 

不要看现在的中车通号多么风光,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前的铁路行业,拮据程度比现在的石油行业,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跨越前的中国铁路行业和现在的石油业还有几个相同之处

1. 夕阳行业?

06年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航空以及汽车才是交通业的未来。必须沿着长长的两条轨道运行的铁路,既没有航空的快捷又缺乏汽车的灵活,修建起来费时费力,使用的时候又限制多多。国家对价格的控制导致铁路票价以及运费十几年不变,铁道部几十年积累的包袱又异常沉重,几乎毫无盈利的前景。而生产机车的唐山厂、株洲厂、长客从铁道部剥离后也要艰难求生,努力解决几万人的吃饭问题。“飞机汽车才是未来!”很多人对铁路人这样说。 

石油行业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夕阳行业。低油价之下,开采减少,勘探全停,大批的石油人被迫离开工作岗位。裁员降薪,砍福利减奖金,很多“恨人有、笑人无”的人收起了对石油业黄金十年咬牙切齿的羡慕嫉妒,面露轻蔑:新能源,核能才是未来,石油能有什么玩头? 

2. 装备制造的全面落后

跨越前的铁路业相对国外巨头的落后几乎是全方位的,差距最大的就是行业装备制造的落后:机车,线路,信号设备。相对于日本的新干线,法国的TGV,德国的ICE和Valero在几十年的研发运用中积累的极大优势,我国旧机车太落后,自主研发的新车又难堪大任、故障率居高不下。只有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铁路业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有了高速列车、无砟轨道、信号设备,又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规模效益,才终于实现了对国外先进企业的追赶和超越! 

国内石油行业,特别是国有油服企业与三大油服相比也是相对落后,特别是石油装备上(钻井、测井、随钻随测以及深海设备)。与铁路装备制造一样,油服装备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人才密集行业,国外三大油服得益于积累的巨大的技术优势,形成了技术垄断,成就了他们高利润的源泉。比如斯伦贝谢的利用旋转导向和区区一个钻头,在ECR公司最长天然气水平井钻探中搞定了整个水平段,为客户节省了巨大的钻井费用也为自己赚来了超额的利润。 

对于装备发展的要求两者也是一样的: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 

3. 国家的支持

能源行业和干线运输业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命脉,所以国家政策对铁路行业和石油行业的支持都是不遗余力的,甚至石油业更胜一筹。

铁路行业申报的三个课题(高速列车安全保障,轨道技术和磁悬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而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则同载人航天,大型核电站等列为更核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国家的支持,特别是政策资金和人才的支持是铁路行业最终腾飞的重要基石,也必将是石油行业发展的巨大助力 

4. 社会的偏见

由于铁路行业当年太不景气,业内员工出门相亲都绝不会穿自己的制服,对于在铁路的工作也不多提。 

不知道石油君还会在相亲的时候自豪的提起石油从业人员的身份吗?

 

跨越式发展刻不容缓

 

铁路虽然跨越式发展的成果有目共睹,但过程很艰辛又充满了惊涛骇浪,我们石油业毕竟家大业大,能不能不跨越呢?能不能按部就班慢慢发展抓住小确幸呢? 

笔者认为油服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为什么呢? 

1. 油服行业处于大变革的前夜

整个行业已经踏入了低油价的寒冬,油企利润降低,就必须向上下游转嫁成本,降低采油成本。而油服业又不能坐以待毙,如果想维持自己的利润率,满足投资人的要求,只能通过技术革命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目前来看,油服巨头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利用信息化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并购变成全能选手,从而竞标IPM(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的勘探到开发的全管理模式。由于多年以来石油行业的高利润,信息技术革命一般都是能力上的提升,比如更好的处理地震数据,深海设备的自动化远程化,业内并没有特别关注它对效率的提升。但低油价时代,三大油服都在竞相开发能够提升运营效率的云计算云协作,降低人力的自动化,降低故障率的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除了可以降低油服成本,也意味着油价以后上涨,需要的人力资源也不会那么多了

而IPM的概念虽然还是油田管理的小部分,但是却代表了未来的趋势。搞过系统和控制的人都知道,对一个流程的每一步都进行基于其本身的优化,得到的并不是整体最优。只有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才能实现最佳的效果。IPM就是对油田管理的整体规划,随着低油价时代如火如荼的并购行为,越来越全能的国际油服企业最终一定会通过集团内部或产业链的合作形成集群作战,大幅度的提高效率提高利润率。不属于任何集团的小玩家要不就跟在后面吃些残羹冷炙,要不就只能慢慢饿死 

低油价时代,每一个玩家都在玩命的跑,希望自己是第一个见到曙光的幸运儿。而外服技术已经非常领先,如果我们不采取更高的发展速度,就会永远不能望其项背。 

2. 我国油服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巨大 

低油价时代,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压力一点儿都不比国外油企小。 

国外的油服有业绩压力,如果不能满足投资人的利润回报要求,管理层就要辞职或者被罢免走人。而我国油企则有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同国资委签订的保值增值目标,管理层不能晋升,甚至也要走人的。这也是三桶油在上半年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勒紧勒紧再勒紧裤腰带也要扭亏为盈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不利的条件是我国石油企业不能通过大规模裁员的办法来减少产能。只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减员,但是效果始终没有外企一刀切见效快。同时由于我国国有油服还有很大的历史包袱,比如企业办社会以及庞大的党政工群干部,进一步增大了企业的压力。 

还有一个不能不说,又不想多说的压力是石油企业的税收负担,Link君放过中国企业纳税图,三桶油在15年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是妥妥的前排安坐。 

面对这样的压力,国服也必须竭尽全力实现更快的发展,方才能突出重围! 

3. 民营油服的竞争

与之前油价的起起伏伏相比,这次的低油价对国有油服的打击还在于民营企业的竞争。就目前的发展来看,民营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还不能与国有油服相提并论,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价格便宜

当然民企的价格便宜的主要原因在于逃避部分或全部社会责任。比如大多数民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不是完全不交就是弄虚作假,完全缴纳的可谓凤毛麟角。另外业内的都知道安全成本在石油业有多高,从人员培训,到设备,到物料,到作业方式每一方面都投入巨大。而很多民营企业在安全上大打擦边球,出了小事故花钱摆平,大事故一走了之,留下烂摊子给地方政府收拾。客观的说,这些乱象不是人品问题,而是环境问题,民企在资源垄断权,融资成本,技术积累,政策支持等发展资源都先天不足,只能通过擦边球在夹缝中生存 

不管如何,民企油服的低价策略在低端市场对国企油服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虽然国有油服技术能力强,在三桶油内部受照顾,而民企与油企领导盘根错节的关系在高压反腐的现在也受到了压制,但是民企油服毕竟已经占有了部分市场份额,随着他们在行业的深耕积累以及并购与技术进步,份额可能还会步步扩大,给国有油服带来更大的压力。 

要知道在其他行业的装备制造业,江浙民企就是步步为营,不断进步,把僵化的东北国企打的丢盔弃甲。 

所以国有油服必须实现更快的发展,跨越式的发展,来应对民营油服的挑战!

 

脱胎换骨的跨越之路


寒冬时代,发展已属不易,跨越式发展就更要精诚团结自强不息。在笔者看来,自强是跨越式发展的主心骨,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软塌塌的盼望救世主,是绝对实现不了跨越式发展之路的,不信?请看满足专业做二道贩子30年的汽车行业。 

但是好在脱胎于解放军19军57师,在风霜雪地大漠戈壁战天斗地的石油人从来都不缺自强不息的铁人精神。 

有了主心骨,才能谈发展。以笔者看来,国服的发展途径还是不外乎铁路行业运营的,内外结合,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因为我们在石油装备制造业落后的方面太多了,必须尽快的吸收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积累,管理体制,精益生产,供应链优化,设备运用和维护,然后消化吸收,弄清楚其然及其所以然,而后运营我们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如果单纯的依靠自己的队伍,就像在深山里苦练飞镖,但大家都已经用手枪了,怎么打得过 

另外想聊一下大家鄙视的山寨。山寨产品的确是后发企业追赶先发企业的利器,山寨行为本身不值得鄙视。但是山寨的要求是后发企业技术差距不大或者行业积累不多,这样才能在逆向工程中弄懂人家为什么这么设计,而后进行改进。如果根本不懂也不去弄懂人家的设计,就是如同复印机一样复制人家的图纸,或者测绘人家的产品,既没有出息也不会有前途,因为完全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更改。成功的山寨者是华为,山寨的失败者可能大名鼎鼎的沈霍伊改苏27算一个吧。 

内外结合,找先进企业当老师的策略就是确保自己能弄懂人家的设计。铁路方面签订的协议是国外企业和中国企业合作竞标,国外企业负责传授技术,然后铁道部考核中国企业的技术掌握能力,掌握不好两家企业都拿不到钱。于是国外企业拿出了压箱底的功夫,努力传授,中国企业也做了最好的人才准备,财务支持。最终国外技术完全的被中国技术人员吸收! 

结语:

成功从来不易,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更是布满了艰难坎坷,但是中国铁路人斗志昂扬的走过来了,我相信以铁人精神著称的中国石油人也一定能走过去,风风雨雨又如何,我自前行又高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石油Lin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