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沪”有我:一批青年选调生扎根浦江农村奋战抗疫
★
★ ★ ★
★
三月底以来,在闵行区浦江镇挂职锻炼的上海市2021级选调生们主动请缨,火速奔赴抗疫一线,化身“大白”与“小蓝”,驻扎在多个封控点位。疫情期间他们纷纷投身防疫关键岗位,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近期走访浦江镇五个村
访谈记录了五位
奋战在乡村抗疫一线的选调生
01
先进村,屈煜:
“党徽在胸,压力就是动力”
籍贯江西九江的屈煜,是复旦大学2021届信息服务与情报分析研究生,去年作为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考取上海市选调生,被分配到闵行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第一站到浦江镇先进村挂职锻炼。
三月初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先进村第一书记助理的他,先后组织开展三十多轮核酸检测。两个月来,这个声如洪钟的大男孩,逐步从外场红色服装志愿者迅速加入到中场蓝衣外套护卫队,再火速替补为如今的方舱医院内场身穿大白的管家,他参与了浦江镇域内疫情防控一线的8个点位工作,包括5个村居和1个阳性患者中转站以及1个方舱医院。
一场核酸检测开展完毕,汗水将屈煜的手浸泡到起皮
在先进村,每轮核酸采样达2200余人,屈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工作的方式方法:首先是巧妙地利用农用电动三轮车“送采上门”,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极大方便了村民,并制作温馨提醒贴纸、聚光纸箱等来规范、提升核酸采样工作效能;同时,广泛积极发动党员志愿者、热心村民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促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是为便于部分老年村民更快更好地参与核酸采样,他提前调研了村域内对健康云核酸采样登记不便的老年群体数量和分布,系统分解了相关协助任务到各个村民小组,发动各小组的志愿者为这些老年人提前做好健康云二维码登记,很好地做到核酸采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四月中旬至今屈煜在方舱指挥部,担任副总指挥和临时党支部的支委委员,除常规的核酸抗原检测工作外,还负责了物资调配、转运救治、志愿者统筹管理等多项工作。
面对方舱指挥部人手极度短缺情况,他和另外两名“战友”化压力为动力,将送饭、配药、排查患者基础疾病、阳转阴患者出舱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保障了患者和医生们的日常所需。
“每天都有千头万绪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尽快去厘清去解决,同时还要兼顾自身的防护安全,确实身心俱疲。但是每当看到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无形之中内心也充满了前进的力量,也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咬咬牙坚持下去,坚持就会胜利。”
02
汇北村,陶颖:
“医学让我以仁爱待人”
1995年出生的陶颖是安徽芜湖人,去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到闵行区卫健委报到后,被安排在浦江镇汇北村基层锻炼。
封控期间她发挥学医的专业所长,成为非常时刻村民们信赖的好医生。四月份,村民们在就医配药方面依然保持较大的需求量,上海城市的防疫管理阶段不同、社区和医院的防疫管理办法不同,她不停思考优化信息传递、统筹协调好医疗资源、提高就医配药的速度和准度,更好地保障服务好村民日常就医配药的基本需求。“村里有较多患慢性疾病的村民,比如高血压、慢性炎症、腰椎颈椎病等,首先我会仔细分类药物种类,然后在给村民分发药品的时候,细细叮嘱用法用量,提醒日常要注意的健康饮食、生活习惯等。”
疫情封控以来村民就医不便,陶颖便补位为医生
不久前一天傍晚,她值守的窗口来了一对姐弟俩,非常焦急地说:“快给我们开个出入证吧。”陶颖安抚并了解到,姐姐进行过器官移植手术,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往都是在主治医生那里定时定量地配药,目前药量只够维持三四天,所以他们非常着急地想要赶上主治医生第二天的门诊。由于医院需要核酸证明在有效期,陶颖帮他们优化了求医路径,问询了主治医生重新确定好就诊时间,最终成功就医也没耽误用药。
还有一次深夜,村里有位老人突发神志不清,结合老人长期患有糖尿病,陶颖考虑到可能是急性并发症,需要尽快查明诱因,紧急拨打120,迅速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的紧急就医流程,护送老人安全转移至救护车。
在村里的道口封控工作中,陶颖结合疫情传播的特点,考虑到村里老人居多,都是易感人群,传播风险较高,必须用最果断有效的方法切断传播途径,于是提出了点对点模式的道口精准出入方案,首先仔细梳理每个道口有进出需求的人员,然后根据村民队长收集的工作证明等材料,按照岗位性质分类梳理人员名单,打印成册定点发放给各道口的值守志愿者,同时通过建立道口管控群审核出入条件、严格落实出入登记、夜间减少开放道口数等方法严守村里的出入口。
陶颖说,医学院赋予她专业知识和“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情怀;在选调生工作岗位,她学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03
北徐村,刘慷慨:
“同舟共济,我为桨手”
刘慷慨是重庆巫溪人,一心向往上海,去年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硕士毕业后考取上海选调生,入职闵行区科委,而后下沉到浦江镇北徐村历练。
上海封控之初,刘慷慨主要负责帮村民配药的工作。每天早上,他带着整理好的清单和一系列“装备”来到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挂号排队开始开启一天的配药工作。由于各村居委的配药需求都很大,每个人都拿着几十上百本病历排队是常有的事。自助挂号机前,甚至在开机前一个半小时,就已经有人在排队。挂号之后,还需要医生开药,付费,以及拿药,全程共四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上午往往只能完成付费,下午才能顺利拿到药品。回到村里,还需要抓紧时间挨个联系村民取药,收集整理第二天的清单。
居民繁琐的配药需要,
被刘慷慨用工科系统思维优化到井井有条
“需要配药的村民几乎都是老年人,其中不少还属于高龄、高危,因此配药一天也耽误不起。为了尽快帮村民配到需要的药品,我会提前一天整理好清单,并在药品后括号备注详细需求,如能否开替代药物、有无特殊情况等等。常常有医生感慨,有了这份清单,开起药来顺利很多,”他说,拿药环节也需要“妙招”:“为了快速准确地分装数十位村民的药品,我准备的装备包括一支记号笔,一卷塑料袋,以及一个大纸箱。塑料袋装药,记号笔写好姓名,然后放进纸箱,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一次配药流程下来,刘慷慨手上的医保卡、挂号单、付款单、处方签叠成了厚厚几叠,常会遇到延方药、需要到人工柜台处理的特殊情况等等。如果有药品没有配到,还需要做好记录,转而到一家三级医院去配。这段经历培养了他的耐心和细致。
刘慷慨回忆,那段时间每天奔波于村委和社区卫生中心,亲手接过村民的病历本,再亲手递上配到的药品,他感到手捧的不是病历和药,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和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一样,是渡船上的一名桨手。我们苦一点,累一点,这艘船就能航行得稳一点、快一点。扎根在基层,奋斗在一线,我会全力以赴,斗志昂扬地划好手中的这一支船桨。”
有了为居民配药的历练,后面转入闵行区级最大一个方舱医院负责后勤保障工作,面对重重困难,刘慷慨也能得心应手。火速投用的方舱医院困难重重:物资采购难,那就设法联络大量资源;运送流程不畅,指挥部与病患区中间设置了缓冲区,所有物资都必须经缓冲区送给病人,那就促成各方理解与磨合;方舱医院有大量物资需要搬运,他和伙伴们就自己上阵,曾一口气搬完500箱盐汽水。
他说,在方舱医院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不断解决实际问题。这段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了什么是干事创业,什么是守土有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练。
04
正义村,沈隽永:
“疫情不散,我们不退”
闵行这批选调生中,江苏启东人沈隽永是唯一一名博士,他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闵行区生态环境局,而后挂职于浦江镇正义村。
沈隽永一直热爱科研工作,也曾兼职做过本科生辅导员。毕业前夕,对于人生道路的多种选择,他选了报考选调生。“母校教导我们,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服务他人的使命将肩负在我们身上,选调生给我打开新的天地,”沈隽永说。
进入方舱医院工作前,沈隽永食宿在村委会,24小时值守
相比城市,乡村各种设施和人力都要单薄很多。疫情以来,哪里需要他,他就“顶到哪里”。疫情之初他支援了多个封控小区,穿上防护服做起志愿者。“我把自己定义为居民的守护者,服务好居民所需、所急,每天定时上门配送快递外卖、收倒垃圾,做好楼道环境消杀,登记配药信息,联系医疗保障,协助核酸采样,事情琐碎,但内心充实。”对他而言,首次负重逆行内心的不安忐忑早已不再,随之而来的是“疫情不散,我们不退”的坚定信心。
投身方舱医院前驻扎在村里时,沈隽永在村委会办公室支起行军床24小时值守,以随时奔赴在抗疫最前线。很多时候,他们得在凌晨两点左右接走阳性感染者或密接者。在120接走阳性感染者之前,他会全副武装前往他们家中送去防护服并指导他们正确穿戴,且对其家中和宅前屋后进行环境消杀。“有时候凌晨2点接走感染,早上5点就整装待发开展全村核酸采样。尽管身体由于长时间睡眠不足和高强度工作甚至炎热的天气十分疲惫,但作为共产党员,如今正是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言退缩的时候,我也要求自己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必须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配药难是农村普遍现象。村内老年人不会网上购药又无法出门,只能由村委工作人员进行代配药。沈隽永每天会对村民的配药信息进行登记汇总,第二天去社区医院配药,社区医院无法满足的药他们会申报到五院或亲自去市区三甲医院配。“尽管有时候村民会嫌我们配不到药而责怪我们,而这正是村民最需要我们服务帮助的时候,作为基层工作者,我当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有怨言。”
如今,沈隽永在闵行一家大型方舱医院指挥部后勤组,到了更艰苦也更锻炼人的地方,负责保洁、搬运、维修等条线,协助支撑起整个项目的运转。“无论扮演哪种角色,我会始终坚守在抗疫的最前线,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倾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05
勤劳村,岑希:
“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岑希是浙江慈溪人,去年从同济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作为上海市选调生分配到闵行区司法局,第一站到浦江镇勤劳村挂职锻炼。
勤劳村共有5000多人,除村里常住人口外,还包括三家公寓和不少企业、店铺,人口组成较为复杂。在疫情发展最严峻的时候,村里频频有人感染,压在村委肩上的担子很重。岑希兼顾协助开展全村核酸检测工作和村居封闭管理,日夜奋斗在抗疫一线。两台电脑、三部手机陪伴是她的工作常态。
道口管控不能有任何疏漏,
这让岑希加深了对责任与担当的理解
岑希和村里另外几个女干部组成一支“娘子军”,工作责任和力度丝毫不减男性。从清晨开始,她就需要与疾控等多个相关部门对接,及时接收确诊、异常和密接名单,电话核对每一项个人信息,填报各项数据,确保内容准确、无一遗漏,并与各个转运联系人对接,妥善安排转运事宜。由于这项任务紧迫,需要随时跟进,无法按时吃饭已成习惯,常常到凌晨才能够结束一天的工作。同时,她时刻关心着村民的生活和就医需求,尤其是对于孕妇、急症病人和癌症病人等特殊人群,及时上报就医信息,联系医生远程问诊,必要时为其开辟绿色通道闭环就诊,全力缓解村民的“就医难”问题。
日常工作之余,岑希还得去村主要道口站岗值勤。“每一个道口我们都会认真查验车辆和人员通行证,核对人员信息,做好出入登记,以及查看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道口查验是村居封闭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一环,道口守住了,勤劳百姓的平安也就守住了,这也是作为防疫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所在。”
回望近两个月的抗疫心得,与村防疫工作人员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让岑希体会到了基层防疫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真谛。“从穿上鲜红的志愿者马甲那一刻起,我就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在与村民的沟通交流中,尽管心里曾有过委屈和不快,觉得自己已经尽了全力为何仍然要遭受抱怨,但也有更多的人对我的工作表示理解与配合,向我道谢,给予我很大安慰。”
浦江镇党委书记陶兴炜寄语:
“磨砺中成长,硬仗中历练”
作为参与带教这批选调生的导师,浦江镇党委书记陶兴炜对这批选调生在浦江镇的表现颇为赞赏。
“他们从一张白纸,到成为村支书‘行家里手’般的小助手,特别是抗疫以来,他们勇挑重担,冲锋陷阵,在磨砺中成长,在硬仗中历练,思想上,性格上,工作方略上,都获得明显提升。”
浦江镇是闵行区最大涉农镇,70%的农业,50%的农村在浦江镇,同时外来人口众多,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道严峻考题。这批选调生从农村防疫网络构建,到各种具体事务的处理,均有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国家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地究竟怎么样,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呼声是什么,你们沉下去才会有切身感受,会有自己的思考判断,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未来的你,肯定会感激在浦江镇这段金光闪闪的奋斗岁月。”
图文转载自:上观新闻
编辑:李芯怡
猜你喜欢
● 最全攻略丨帮“一老一小”代配药可使用医保支付啦!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