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发布会丨做足“指尖文章”,打造楚雄彝绣产业





6月9日下午,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新闻发布会在楚雄市彝人古镇德江城内广场召开,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根绣花针,绣出了亿元大产业

这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

高质量发展故事

也是沪滇协作谱写新篇章的缩影

楚雄彝绣拥有1700多年的传承历史

是中华大地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

也是传承楚雄彝族文化最生动的载体之一



近年来

楚雄彝族自治州做足“指尖文章”

多措并举推动彝绣

“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

5.7万绣娘、530多户彝绣经营户

渐渐发展出2.45亿元增加值的产业

彝绣成为群众增收

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

楚雄彝绣之美是合作共赢之美


非遗无边界,文化传情谊。在州委宣传部的统筹下,楚雄彝绣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打造出合作共赢的楚雄文化新样本。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更在于融合。通过深化沪滇、闽滇文化合作交流,楚雄彝绣走进北京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从一个乡村小舞台走向国际时尚大市场,跑出了特色化、高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加速度,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转变。楚雄与东方国际、肯德基、上海申孜实业、中智集团、莆田三福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莆田市湄洲岛联手开发“妈祖文化”、“楚雄彝绣”非遗联名文创产品,并在全球1.2万多个妈祖文创产品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服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完成出口订单510万元。


楚雄彝绣产业起步探路,呈现出千村万寨“花发满山”的景象,一次次的彝绣出圈,也是一次次共赢发展的合作之旅。



楚雄彝绣之美是创新创造之美


为推动彝绣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立了由楚雄州委宣传部牵头抓总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组建州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彝绣产业联合会,出台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37条措施和加快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6项政策,形成“1+1+N”政策体系。


在延链补链上,推出了银行专属贷款“彝绣贷”、保证纯手工绣品的“彝绣保”、降低彝绣企业物流成本的“彝绣邮”、率先在全国建立首个“楚雄彝绣”为代表的手工刺绣标准,打造保证纯手工、楚雄原产地的“楚雄彝绣”区域公用品牌的“彝绣识”,量身定制彝绣手工刺绣行业标准的“彝绣标”,全力进行彝绣产品品质提升。


在市场化方面,组织参加各类国际展会活动,举办彝绣产品发布的“彝绣秀”,持续开展“妈妈制造”、“妈祖文化”等彝绣合作项目,打造“彝绣造”,提升楚雄彝绣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在产业化方面,创意研发了“遇见楚雄”、“绿羽仙踪”、“福来云往”三大系列彝绣文创产品,打造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孵化的“彝绣园”,推出体验彝绣传承精品线路的“彝绣游”,形成从开发端到市场端的完备产业链。建成楚雄彝人古镇、牟定彝和园两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培养各级代表性彝绣传承人共63人,彝绣经营户538户、彝绣车间56个、绣坊136个,逐步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


通过创新创造、国际国内、线上线下,楚雄彝绣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高。目前,楚雄州5.7万名绣娘拿起绣花针,在家门口就业。彝绣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0.2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5亿元,今年一季度彝绣产业增加值实现4780万元,彝绣产业成为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幸福产业。



楚雄彝绣之美是和美共生之美


从千年走到今天、从深山走向都市,楚雄彝绣由原生态到国际化的嬗变,生动地诠释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现代的”含义,彰显出自信与笃定、开放和包容。


楚雄将立足彝族刺绣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构建全局谋划和统筹联动的彝绣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强化国际国内合作链延伸,加强沪滇文化协作,举办楚雄彝绣米兰时装周发布会、香港发布会,启动侨商侨企情牵彝绣助力彝绣出山出海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彝绣特色化、标准化、时尚化、国际化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楚雄彝绣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是强化彝绣品牌打造,建设全国首个彝绣数字化产业园·彝绣展示交易中心,建立彝绣产业发展指数体系和文化消费指数体系,围绕生产端、市场端发力,推进楚雄彝绣产业化发展。


三是强化彝绣人才链支撑,培养一批复合型高层次彝绣经营管理人才,成立彝绣专家工作站和彝绣专家智库,推进刺绣技术职称评定。今年10月,楚雄还将举办非遗盛典文化活动,举办全省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大赛,通过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统一起来、结合起来,绣出“指尖新的传奇”,谱写和美共生新篇章。




记者: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再到“指尖产业”,大过口乡的彝绣产业实现了质的转变,成绩喜人、未来可期。这些成绩是如何做到的,今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楚雄市大过口乡党委:


大过口乡作为“省级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彝绣产业有基础、有潜力、有前景。在州委宣传部的统筹推动下,切实加大对彝绣非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纯手工刺绣产品的扶持力度,重点在提升彝绣品质、打造彝绣品牌上下功夫,着力建设乡级彝绣车间、村级绣坊,既发展“大而全”的规模车间,又建设“小而精”的高端绣坊,最大限度增加绣娘收入。


目前,全乡拥有乡级彝绣车间3个、村级绣坊9个、绣娘1000余人,已形成了“乡有车间、村有绣坊、户有绣娘”的发展格局。涌现出了创立楚雄市彝花刺绣有限公司的90后青年何开美等彝绣致富带头人,带动了全乡彝绣产业发展。很多绣娘都留在了家里,实现了居家就业、坐地创收的梦想,化解了老人空巢、儿童留守等基层治理难题,彝绣产业成为了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幸福产业。2022年,大过口乡实现彝绣产值460万元,绣娘人均增收达3100多元。


通过不懈努力,大过口乡获得了“省级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等荣誉。下一步,楚雄市大过口乡将争取专家工作站落户大过口,提高绣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集“天时、地利、人和”,全力推进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楚雄和新华社合力打造彝绣指数,对彝绣产业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助力?下一步打算如何运作?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事业部:


楚雄和新华社合力打造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以下简称“彝绣指数”)具有特殊的意义。楚雄彝绣产业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了成功样板。近10年来,彝绣产业增加值增长了近10倍,绣娘人数增长1倍,绣娘人均收入增长了近5倍。楚雄彝绣已成为强经济、促消费、稳就业的重点产业。


指数,作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重要联接工具,在现代产业的标准引领、品牌塑造、话语传播及价值再造等方面,发挥着催化剂和推进器的作用。“彝绣指数”将整合统计数据、调研数据、卫星遥感及全网全平台传播等大数据,打造楚雄彝绣产业数据收集、分析、解释、传播体系,以指数工具绘制产业发展数字画像,以数字语言输出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楚雄实践”。


下一步,新华社将携手各方,以指数力量赋能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


一是高质量完成指数研发。将充分挖掘数据资源价值、辅助产业发展决策,为彝绣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重要方向指引。


二是强化指数应用场景。发挥指数数字工具作用,依托指标数据优化资源配置,为彝绣产业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提供方向路径指引,推进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是做好指数发布推广。作为国家级经济智库,将依托新华社,充分调动新华财经、新华丝路、“新华社快看”等全媒体传播矩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将楚雄打造成为我国数字彝绣信息发布高地,做到楚雄彝绣品牌全球推广,推动楚雄彝绣的数字化转型、国际化传播、高质量发展,推动彝绣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记者:明天是2023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结合今天发布会“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这一主题,请介绍一下楚雄州在彝绣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和成效?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保护部:


多年来,云南省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楚雄州作为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民族文化散发着迷人魅力,彝家女子世代传承的指尖艺术——彝绣,不仅是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国家非遗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如星海的民族文化中闪耀着夺目光芒。


彝族服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彝族刺绣、彝族赛装节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楚雄州制定出台了第一个彝族服饰保护条例,“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成为全省的文化品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入选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重视和发展的结果。


如果说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那非遗的活力则在于传承创新。绣娘们在飞针走线中增收致富,在丝线绣绘中将非遗文化代代相传,千年彝绣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三大转变,开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新局面。应该说,楚雄彝绣为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中提供了“楚雄样板”。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发布会直播实录



来源 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张灵洁 华芳

审核 马波 刘丽

运维 云报集团公司·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往期推荐:





关注 | 2023年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支持名单公布




要闻 |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强调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资讯 | 持续至6月19日!云南非遗影像大赛获奖作品展在昆开幕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资讯


红火楚雄

文旅资讯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文旅








云南省

图书馆

云南省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云南省滇剧院

云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花灯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闻发布会丨做足“指尖文章”,打造楚雄彝绣产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