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二十七)——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

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秋那桶”是当地怒族语,意思是“依山傍水”的地方,位于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的最北端,是怒江的“北大门”,是西藏入滇第一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以怒族为主,居住着藏族、独龙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群众308户1059人,狭长的地域占据了丙中洛镇国土面积的一半。2020年,秋那桶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先后荣获“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村庄”等称号,在打造“两区一胜地”、开发丙中洛旅游区的大背景下,走出了一条人文地理独特、乡土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路子。




二、经验做法

(一)质量为先,持续强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村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在服务上提标准。利用定点帮扶资金、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开展乡村旅游、乡村致富带头人、旅游管理经营服务培训10期,组织乡村能人到外地考察培训3次,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培养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20人,切实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提档升级。二是在需求上谋布局。坚持打造全域旅游服务的发展格局,在全村9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设计1个以上集餐饮和住宿于一体的民宿或山庄,旅游重点区雾里一二组、尼达当组、青那4个村民组每个小组可满足30人以上的食宿需求。投入240万元中央定点帮扶资金在丙中洛镇中心建成中交秋那桶酒店布草洗涤厂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成立酒店管理服务公司,向丙中洛全境的酒店提供洗涤服务,实现服务外包和承包的衔接,公司将20%的利润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在全面提升服务效率、统一服务标准的同时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景观为要,不断提高村庄吸引力。以打造雾里-秋那桶-滇藏界片区乡愁领地为统领,将境内的旅游景点统一谋篇布局,展现多层次的旅游景观。一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进行保护性修缮,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雾里自然村进行全域保护,对全村风貌进行严格管控,整合三峡帮扶资金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对全村172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提升,保留以石板为盖顶、木结构为主体的怒族传统民居,突出怒族民族风格。建设29户易地搬迁安置房,保留6个村民小组保26个传统水磨坊,深入开展拆棚治乱、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厕所革命,最大限度保留传统民族元素,全面提升村庄景观风貌。二是打造民族特色街道。整合中交集团和上海帮扶资金240万元,依托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以“党总支 +” 模式组建本地施工队承建项目,打造“尼达当怒族文化街区”。整条街建设取材当地石块,延续了传统的怒族建筑风格,街道栽种花苗1万余株,投入134万在街内建造极具风格的地标建筑“路遥客栈”,纯石片的外观设计,成为境内外游客拍照打卡地,极具吸引力。三是打造有历史记忆的景点集群。沿途布局旅游标识牌,将境内虎口岩战斗遗址地标建成红色旅游景点;维护修缮三座桥,建立三座桥博物馆,加深时代记忆;升级滇藏界景点等级,赋予深厚的地域情结。四是打造四季不同的旅游景观。推广实施景观农业项目,结合当地作物特点,投入衔接资金种植景观农作物,形成春天青稞与桃花相衬的美景,夏天绿意盎然的峡谷风貌,大雾漫江、红叶满山的秋景,冬樱花与雪景相映的冬景,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观,加大了旅游观光的吸引力。


(三)产品为核,增强游客消费动力。推动民族文化价值转化。组建1支33人的民族文艺队,在食宿的闲暇之余为游客表演民族传统歌舞、弦子乐器、手鼓打击,展现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并存的民族风情,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把游客的消费按照比例作为文艺队的酬劳,既宣传了民族文化又实现了群众增收。开展专项营销,以2个旅游服务中心和民族文化街为销售核心,摆设摊位,陈列民族服饰、弓弩、弦子、手鼓、饰品、奇石等民族物品,让游客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带动消费。利用电商扶贫、定点帮扶平台对当地的羊肚菌、漆油等农产品进行消费帮扶,打开了农产品销路,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三、经验启示

(一)景区创建带动基础设施完善。先后实施雾里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古村落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250万元,分批建设游客服务中心1个、步行道5公里,旅游厕所3座,建设公共停车场1座、垃圾处理设施等,以雾里村为核心景观点的秋那桶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2021年,雾里怒族原生态聚落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二)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培养发展集体经济产业,总计投资额800余万元。成立“秋那桶村迪次融酒店管理服务集体经济公司”“雾里木休沐里旅游合作社”等,全村现有民宿、农家乐18家,合作社11个,村集体经济6个,全面参与农业和旅游经济发展。2022年6月,秋那桶村集体经济项目被列为2022年怒江州第二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业务培训班典型材料在全州范围内推广。


(三)优化服务带动旅游业态布局。坚持围绕提供旅游服务业态布局,修复初岗老茶马古道路线,设计高山牧场露营体验,形成“进村游”“山上游”旅游格局,打造近景观看、远景徒步旅游体验等近远景相结合的长短途旅游模式。丰富旅游产品、延长停留时间,与既下山合作运营雾里游客中心、艺术+驻留之家和乡村文化客厅,目前全村共有民宿及客栈18个,可同时满足200人左右的食宿需求,有效把旅游“过客”变成“食客”“住客”。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

编辑 童文文

本期责编 张晶 李元

审核 张云鹏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往期推荐: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二十六)——丽江市玉龙县拉市镇美泉村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二十五)——大理州大理市太和街道洱滨村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二十四)——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岔河村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


楚雄文旅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文旅








云南省

图书馆

云南省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云南省滇剧院

云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花灯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