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云记 | “剪花娘子”的时光剪影……
第60期
玉兔辞旧岁,金龙贺新年
每逢春节到来
总少不了一份窗花来增添年味
红红的剪纸,是中国人年味的记忆
小小的窗花,是一份诚挚的祝福
每年春节前,云南广播电视台名牌栏目《都市条形码》的忠实观众就会等待着领取一张“条形码窗花”。这些走进云南千家万户的漂亮窗花,是一位98岁高龄的“窗花奶奶”张月仙剪出来的。
90多岁,在人们的印象中,是走路需要人搀扶、离不开人照顾的颐养天年的年纪。可98岁的她,会玩微信,爱花,爱剪纸,爱孩子,爱美……张月仙奶奶很有故事……
0
1
人间一朵”聪明花“
生活里遇到的这些磨难,任何一件,放在别人身上可能都很难承受,张月仙却笑说:“我是打不死的。”
98岁的年纪,她背不驼,耳不聋,眼不花,说话不疾不徐,中气十足,依然爱美、爱生活,用一双巧手支撑着这个家,带大了孙子,照顾着生病的儿媳。张月仙奶奶思路很清晰,年幼时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
童年时的张月仙(左三)和父母、兄妹
1926年,张月仙出生在云南嵩明县。幼时受父亲的影响,她喜欢绘画剪花样。父母去世后,9岁的张月仙和两个妹妹没了生活来源。不识字,心灵手巧的张月仙就照着字典自学,不会写的字就用图画出来。等到自己会做针线会剪花了,可以换回一点苞谷洋芋来,三姐妹终于可以吃饱了。
张月仙爱动脑子,“有一次,有人要一个小孩的鞋样,要寓意‘聪明’的意思。那时我也不知道什么东西才有这种寓意,我就绣了一棵葱,但是葱的叶子有点单调,我就把葱的叶子改良成了花朵,这样就好看多了,也满足了别人的要求,那个就是我发明的‘聪明花’!”
0
2
剪纸让内心平静满足
父亲在世时爱画画,张月仙喜欢看,站在板凳上帮父亲研墨,眼睛瞟着父亲画的葡萄,自己也拿张纸去剪葡萄给父亲看,父亲说:“葡萄还是剪得好呢,只是轮廓不圆,我给你剪剪叶子。”“我一看高兴了,从那时候起就喜欢剪纸了。”
随着剪纸造诣的不断提升,张月仙多次在各种大赛上获奖。1991年3月《小小养猪户》等5件作品获首届全国三八剪纸展奖;1998年《金鱼闹莲》获中国剪纸艺术奖二等奖;2000年在跨世纪全国剪纸展览中,她的作品《枕花四幅》获银奖;2003年《孔雀舞》获得在黑龙江举办的中国剪纸艺术节金奖……一时之间,张月仙在业界声名鹊起。1999年,张月仙被当时的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民族艺术美术师称号;同年,她被定为剪纸类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张月仙剪纸作品
“剪纸心要静得下来。我最喜欢剪蝴蝶,还有花啊,鸟啊,只要是美的东西我都喜欢!我不剪悲观的东西,我剪乐观的、大家看起来欢心的,所以每一个作品都喜气洋洋的。”张月仙说。
年轻时的张月仙夫妇和儿子
张月仙和老伴感情很深,老伴很支持她剪纸。2002年底,老伴去世后,她一个多月没动剪刀,直到快过年了,看着家里一片阴霾,她提起剪刀,剪出两只仰着角,斗志昂扬的羊和喳喳报喜的喜鹊。那年是羊年,那幅剪纸就叫“喜洋洋”。
收起悲伤,生活重归平静。张月仙说,“剪纸使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它让我成了一个有用的人,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我比较容易满足,只要有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是我的一切了。不管是高兴还是悲伤,只要在剪纸,一切都不重要了。”她认为平静充实的剪纸生活是自己最好的“滋养品”。
张月仙剪纸作品
每年过年前,“条形码窗花”都极受观众喜爱,印数从一两万到数10万份。这些生肖窗花都是张月仙剪的,一年印一张,这一剪就是19年……有一位家住安宁的观众,每年发窗花的这一天都会大清早乘车赶来。观众的这份热情也感动着张月仙。
张月仙每年为观众剪的“条形码窗花”
03
希望寄托于微小的事物
每次去外边参加活动,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张月仙总是穿得整齐而干净,一头白发梳得一丝不乱,优雅的气质令她在人群中很是显眼,没有人看得出来她的左眼已失明,更看不出她家里有那么多烦难的事。她翻出微信相册来,“这是那天我去大坝上看海鸥。”“那些花是我去昙华寺拍的牡丹。”……
出现在公众场合的张月仙
总是打扮得干净利落
生活一再遭遇坎坷,张月仙从不诉苦,也不抱怨。
十多年前,张月仙的小儿媳殷吉凤患上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她几乎不能走路,长年累月住院,每次需花费数万元。
“如果没有妈妈,我早就活不成了。原本,她这个年纪应该颐养天年,而不是照顾我。”殷吉凤说,她的丈夫几年前去世,这些年来,张月仙靠着一双巧手撑起了这个家。
张月仙和儿媳殷吉凤
对此,张月仙说:“我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双亲,我清楚没有父母有多难受。她进了我家就是我家的人,我家的一花一草一木我都要好好照顾,何况她是一个人,更要对她好。她生了病,不管怎样我都要照顾好她。”邻居赵妈妈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也给了张月仙一家很多关爱,令她时时感念:“我内心记着的好人有很多,不然我活不到今天。”
“90岁的老奶奶应该躺在床上让别人喂饭喂药的嘛,怎么这个奶奶还能来给我们上课?”这是一个6岁小男孩见到90多岁的张月仙奶奶时说出的稚语。说起这些,张奶奶自己都当成一个笑话讲。在儿媳住院前,张月仙每周末会在家里教5、6个孩子剪纸,学费收得很低。
云南省非遗工作者高云飞说:“苦难从小就伴随着张月仙,但在她的作品中,从来看不到半点不幸的东西,大家看到的,都是希望、祝福。”
“张奶奶是一个生命力很旺盛,而且很达观的人。她剪那些细活剪得特别好,她的作品是那种很地道、很传统的老手艺人的东西,而且她打花样子、做衣服做得特别好,她是很典型的传统的中国良家妇女,有智慧,又隐忍,是个好母亲。她虽然90多岁了,但心态很年轻,对什么都不拒绝、不封闭,这是她最难能可贵的。”常年关注张月仙的云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晓晗说。
“我对她家的事知道得不多,她也没说过。今年再看到她,觉得跟19年前我们拍她的时候差不多,让人很难意识到她已经近百岁了。”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条形码副总监付京感慨地说。
0
4
长寿密诀是”四得一开“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80多、90多岁的高龄老人越来越不鲜见,但98岁还能腰不弯背不驼,耳聪目明思维清晰的老人却并不多。谈及人们关心的长寿密诀,张奶奶笑了,“我总结下来就是‘四得一开’:吃得、睡得、跑得、做得(注:昆明方言,意为:能吃、能睡、能跑、能做事),开心,遇着什么事不钻牛角尖,活一天就要乐一天。不要把病和死挂在嘴上,心里经常都要喜喜欢欢的。我喜欢花,喜欢美的东西,我跟儿媳妇讲,我到100岁,你到60岁,你把身体养好以后,我带你坐飞机出去玩。”
将剪纸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是张月仙的心愿。她还有一个心愿,最近,她剪完了一件新作品《九龙盼统一》。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对于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来说,她最大的心愿是:“我想在我有生之年,最盼望的是祖国和平统一,希望我们中国和全世界能够和平。”
“追云记”是由云南省文化馆与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创立的一档以新媒体创新方式、对云南文化和旅游进行多维立体的宣传推广为主的融媒体栏目,挖掘云南有趣的人和事物,以新奇、奇特的角度呈现更加有趣的云南特色。用新视角展示云南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性,让更多游客感受云南人文风物,开启七彩云南的心动旅程。
出品人:和亚宁
总编辑:孔维华
总编审:李晓风
监 制:郭维平、尹 凡、武志敏、卢 钢
技术监制:何 寰
制片人:陈 燕、胡 滨、马雁南
策 划:王 凡、盛雪梅、杨维涵
统 筹:盛雪梅、杨维涵
编 辑:余应木、马丹妮、苏克胜、刘星邑、
赖长宇、刘发有、潘诗雨、蒋湫妍
宣推统筹:赵小强、彭明辉、杨维涵
直播统筹:杨 锐、赵小强
宣推执行:孙安然、江雨微
技 术:叶丹丹、施佳伟
制 片:邱黾勉、刘 涛
指导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策 划:王 凡、盛雪梅、杨维涵
总编导:盛雪梅、王 磊
视频拍摄:王 磊、邱黾勉、沈 毅
剪 辑:格影工作室
微信撰稿:盛雪梅
部分资料来源:都市条形码、开屏新闻
编 辑:杨维涵
宣 推:赵小强、孙安然
审 核:王 凡、马雁南、盛雪梅
来源 “云南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编辑 田薇
本期责编 张灵洁 龚怡丹
审核 马波 刘丽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往期推荐: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
楚雄文旅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文旅
云南省
图书馆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云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云南省
京剧院
花灯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