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大·新闻 | 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简报(4)
来自东亚艺术中心副主任的问候
通过第四期的季度新闻简报,东亚艺术中心首先想向各位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这一期是由我们的博士生邹一凡和新加入中心的管理人员六本朱里(Akari Rokumoto)协力编写的。六本女士在2021年的11月初加入中心的团队,很快就成了中心每天运转不可或缺的人物。我们非常感谢她们两位的工作,尤其是一凡花额外的时间制作了中文版的新闻简报。这一期中,我们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中心的新项目、论文发表、教职员工和学生们的研究进展,以及智化寺网站上线的消息。此外,我也和Chelsea Foxwell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Foxwell教授的研究专长是日本艺术史,她是东亚艺术中心筹划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也是艺术史系、东亚语言文明系的副教授。最后还有学生活动消息与博士后职位宣布。
—— 蒋人和
六本朱里
邹一凡
新闻与公告
智化寺项目网站上线
智化寺项目致力于研究和数字化修复这座建于1444年的北京寺院。这个项目是由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智化寺,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和清华大学协作完成的。如今的智化寺是一座博物馆,它也是罕有的现存明代建筑的精巧实例。虽然寺院中的建筑大多保存完好、也经过了精心的修复,其中重要的建筑元素却有缺失,尤其是寺院中两座华美的藻井,它们现藏于两个上述的美国博物馆。网站提供了项目回顾,也分节介绍了智化寺的各方面,以及这个项目的工作细节。该网站由东亚艺术中心的网站工程师Greg设计,如今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中,届时网站将以中英双语的面目呈现。智化寺项目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自20世纪初期流失在外的藻井修复回它们的建筑原境之中。今年,文物出版社也将出版与这个项目有关的二卷本。智化寺项目是东亚艺术中心更大的研究计划,由唐仲英基金会慷慨赞助的“中国海外流散文物数字工程”的一部分。
智化寺网站
讲座与发表
巫鸿教授
巫鸿教授在2021年10月,担任首个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年度荣誉讲座的主讲人,开展了题为 “考古美术中的山水—一个艺术传统的形成”的系列讲座。该系列的四个线上讲座平均吸引了15至19万名在线观众的参与。
11月,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艺术与人文高端讲座”中,分享了题为“”的研究。这次在线讲座吸引了约30万在线观众的观看。
12月的《南方人物周刊》第695期,以巫鸿教授为封面人物,讲述了他“建构世界性的中国艺术史”的学术探索。
此外,巫鸿教授的文章“唐墓中的‘拟山水画’:兼谈绘画史与墓葬美术的综合研究”在《中国文化》2021年度第四期刊出,同主题的英文版以“Simulated Landscape Paintings: Newly Unearthed Tomb Murals in Tang China”为题,在The Art Bulletin期刊于12月1日刊出,扫码前往。
林伟正教授
2022年的1月13日伦敦时间18:00-20:00(芝加哥时间13日12:00-14:00;北京时间14日凌晨2:00-4:00),林伟正教授将在伦敦柯陶德艺术学院发表题为“构建虚拟佛国:北京智化寺的万佛阁”的线上讲座(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码前往注册参会,讲座开始前30分钟将关闭注册权限)。
由林伟正教授和Orianna Cacchione合作编辑的《物之魅力:中国艺术中的物质性》一书被选为Seminary Co-op书店的年度瞩目新书。新书的发布会由芝加哥大学香港校区在线举办。
在12月初,林伟正教授在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合办的“国际视野下的敦煌学—作为史料的敦煌与作为空间的敦煌”线上研讨会中,探讨了敦煌石窟的内部空间构造及其学术价值。这场研讨会是《观象敦煌:“罗氏档案”中的莫高窟与榆林窟照片》新书发表相关的系列活动之一。
蒋人和博士
蒋人和博士在Archives of Asia Art期刊第71卷第2号(2021年10月发行)上发表了题为“重议从云冈到龙门的佛教石窟营建转变”的文章。在文中,她重新审视了五世纪晚期的佛教石窟营建行为。也在更广阔的语境下审视了当时佛教造像的变化,援引了不同石窟、同一石窟之内、和其他艺术品作为比较的例证。扫码前往查看。
何吴嘉璐
何吴嘉璐作为东亚艺术中心的数据典藏负责人,于11月12日在芝加哥大学Reva和David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一届数字化技术博览会上分享了题为“人文科学中的数字化技术”的报告。与参加这个博览会的大学范围内的其他十一个部门一起,何吴嘉璐与大家分享了东亚艺术中心的使命,以及中心在研究项目中始终采用数字技术的方法,这其中就包括了最近正在进行之中的“中国海外流散文物数字工程”计划。她正在为这个工程搭建数据库,届时,她也会在2022年4月5-9日于芝加哥开展的北美艺术博物馆协会年会上分享她的工作成果。
与Chelsea Foxwell教授的对谈
Chelsea Foxwell是艺术史系与东亚语言文明系的副教授,教授与日本艺术史有关的课程。她的学术兴趣涵盖了从中古到现代的日本艺术,尤其关注19至20世纪这一时段。获得2021-22年度弗兰克人文研究所(Franke Institute for the Humanities)“教职研究员”项目资助,蒋人和博士和她交流了她最近的研究计划。
蒋人和:
我们在上一期的新闻简报中提到,你获得弗兰克人文研究所2021-22年度“教职研究员”的殊荣,你最近在做什么研究呢?
Chelsea Foxwell:
目前我正在写一段关于18世纪至1960年代的日本艺术通史。我也同时在研究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日本的视觉文化,社会风貌,和知识的传播。最近,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一个题为“艺术性的(重复)劳作:十八世纪日本的劳动图像”的讲座。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方向,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我曾经熟悉的喜多川歌麿和圆山应举的版画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经历。
蒋人和:
你最近与芝加哥的东亚艺术小组分享了一个重要的展览计划,是关于明治时期(1868-1912年)的日本艺术,届时将会在芝加哥大学的斯马特美术馆和亚洲协会(纽约)开展。
Chelsea Foxwell:
这个展览暂时定名为:“明治摩登:五十年间的新日本,”预计将于2023年的秋季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开展。我们也在计划将这个展览后续巡回至芝加哥大学的斯马特美术馆以及休斯顿的艺术博物馆展出。这个展览得到了美国的日本艺术协会的赞助,也是借此纪念该协会成立五十周年。所谓明治艺术的现代性,我们指的不只是艺术表现中的大胆的、简约的审美,也是想展现更广泛意义上,那个时代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不断增强的联结。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早期,明治时期的日本艺术品是第一种被美国人以“当代艺术”审视并收藏的日本艺术门类。这次展览中我们会展出一些来自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此类艺术品,对此我们也感到十分激动。
蒋人和:
你看待19至20世纪这段日本艺术的视角,暗示了以往研究在这个时段有未尽之处。你过去的研究也专注于这个时段,看来你是完善这一时段研究的不二人选。
Chelsea Foxwell:
同休斯顿艺术博物馆策展人Bradley Bailey一起合作策划这个展览,我感到很激动。我们都很想与观众们分享明治时期艺术所能达到的精巧绝伦程度。这不仅仅是从设计角度出发,从技巧和对于具体材料(比如铜、银、漆器、丝绸等等)处理的敏感精细程度而言同样如此。接下来我们也会展出版画、绘画和摄影作品,在美国有那么多杰出的日本艺术品可供选择,我们也感到很幸运。19世纪末期日本社会的剧烈变化和当下所处的时代也息息相关、有所呼应,所以我们也认为这是以一个新展览重访明治时期的好时机。
蒋人和:
你对于“日本与周边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艺术交流”的这一议题的兴趣,和明治时期的美术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呢?
Chelsea Foxwell:
谈起明治时期,很多人都会想起日本与西方的交流。比如在20世纪的早期,像横山大观、中川八郎这样的艺术家来到美国,亲自售卖他们的作品,同时也感知、吸收了波士顿、印第安纳波利斯这些地方的艺术品味与文化氛围。着装的风格和纹案也融合了日本与欧美的潮流。其实,中国的文化对于明治时期的艺术家与观众来说也很重要。中国的绘画与工艺品自古以来一直代表了一种技艺的巅峰,明清时期的水墨文人画、以及非常写实的花鸟画在十九世纪的日本也被视作潮流之物。在明治之前,日本与西方相对隔绝,清代的艺术与思想文化也是间接传播很多西方思潮的重要途径,它们也被融合进了明治时期的艺术之中。
蒋人和:
你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些激动人心的新发现吗?
Chelsea Foxwell:
我们在美国的私人收藏中发现了一些明治时代的油画。通常来说,明治的油画不是美国博物馆收藏的重点,也许是因为他们一般想要收藏一些看起来更具有日本特性的艺术品。但是当时在欧洲和美国的日本艺术家得以学到油画和人体解剖结构的知识,他们后来返回日本,创建了学校、工作室、或者博物馆,这些都是明治时期的艺术家们想要跨越语言和国界的藩篱、参与到世界性的艺术对话中的重要见证,现如今,我们也许依然拥有这样的梦想。
学生活动
Alan Longino与美术史家富井玲子一起组织了关于艺术家松澤宥(1922-2006)的展览,展览在香港的空廊开幕,从2021年的12月11日展至2022年的2月19日。松澤宥被认为是日本概念艺术的先驱。这个展览的特殊之处在于,展陈空间本身不是传统的白色立方体般的画廊,也不是一个光线充足的空间。相反的,这是一个黑暗的展览空间。策展人除了需要去到香港,遵照严格的新冠预防政策进行隔离之外,展陈空间本身的属性也给打光和陈列带来了别样的挑战。考虑到艺术家对于物质的消逝、消失这些主题一直以来的求索,对于这次展览来说,空廊其实也是让艺术品得以隐藏甚至消失的绝佳空间,从而进一步传达了艺术家的概念。
扫码浏览空廊网站,了解更多关于“松澤宥:绝迹旷野”展览的图片和新闻报道。
伊思昭与Choi Yoon-jee都是艺术史系四年级的博士生,她们一同负责组织2021-22学年的“视觉与物质视角下的东亚”工作坊。工作坊即将公布冬季的活动日程表,届时将有Stephanie Lee, Zhao Meng, Valentina Boretti 和 Ma Boyao 作为讲者。该工作坊致力于研究东亚的视觉与物质文化,建成环境,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十多年间,该工作坊一直是学者与学生们讨论研究项目、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博士后职位信息
东亚艺术中心很荣幸地宣布,芝加哥大学艺术系现有一个关于东亚艺术史的博士后职位可供申请。这个一年期的职位预计由2022年7月1日开始,将会有相关的职位福利。如果考评合格,该职位也有续期一年的可能性。该职位的博士后将会得到东亚艺术中心相关教授的指导,在一个特定的东亚艺术领域内开展研究。为了扩大申请群体的多元性、创造更加开放的研究环境,我们恳请各位与周边相关的朋友同僚分享此信息。
请将申请材料在线提交至芝加哥大学的学术招聘网络:
申请的截止日期是芝加哥时间2022年2月15日22:59(北京时间2022年2月16日12:59)。如有相关问题,请邮件咨询六本朱里女士(arokumoto@uchicago.e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