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米脂“4.27”事件后,如何疗愈孩子心理创伤?

寇延 生命教育网 2021-12-24

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

中国生命教育网

关注


4月27日,陕西省米脂县第三中学学生放学途中遭袭,造成19名学生受伤,其中9人死亡。目前,省、市、县的各级医疗专家、医生和护理人员都投入到紧急的救援中,与时间赛跑,尽一切努力挽救学生的生命。


©米脂事件


身体的伤痛可以通过各方的医疗力量得到治疗,但学生们心理伤痛的疗愈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个系统包括:校园突发危机事件后相关人群的心理干预,包括受伤学生、目击者、其他在校生、伤亡学生家长及参与处理该事件的教师。


对于学校心理工作者来说,该在什么样的时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给予当事人怎样的心理抚慰和心理辅导,如何在工作中避免造成二次心理创伤,这都是对其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的重大考验。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危机事件,倾听他们,并给予适合的帮助,也是需要学习的。



危机下的心理面面观


面对突发危机事件,人们的心理都会出现哪些反应呢?


突发危机事件打破了人们内心的宁静,特别那些事件的当事人、目睹者,或者其亲人朋友在事件中遭受伤亡的人,或多或少会出现下面一些心理反应:


1、害怕、恐惧:担心灾难会再次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朋友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的情绪崩溃,无法自控。

2、无助:觉得生命是如此脆弱,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不知道未来怎么办。

3、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

4、怨恨自己: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亲人,希望死伤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

5、愤怒:上天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别人都不理解我,不知道我的需要。

6、总是陷入回忆: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或朋友,心理觉得空虚,无法做别的事。

7、幻想: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除了上述这些心理感受外,人们还可能出现一些躯体反应:疲倦、肌肉疼痛、失眠、做噩梦、心神不宁、呼吸困难、恶心、心跳加速、眩晕、抽筋、反胃或拉肚子。


而对于此次事件中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害怕灾难再次来临,对上学失去兴趣,失去同伴交往的兴趣,行为出现退化,在家里造反,睡眠失调,食欲变化,或害怕与灾难有关的环境或事物。这些是需要父母或老师密切关注的,并给予充分理解。


如果以上情绪一直持续,超过一个月,并且出现这样一些症状:如灾难事件反复痛苦地出现在梦中,痛苦的回忆反复侵入,行为表现得像灾难再度发生的样子,努力逃避与灾难有关的情境,对于重要活动的兴趣明显减少,与他人疏离,情感情绪明显减少,难以入睡、易怒,过度警觉。那么就是遭遇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时就需要寻求专业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帮助。


面对危机,我们“该做”和“不该做”


01

对于学生:

不该做的是:隐藏自己的感觉;勉强自己去遗忘;逃避和别人讨论。


该做的是:接纳自己出现的各种身心反应,不排斥和自责;如果有需要,及时寻求心理治疗或心理辅导的帮助;


02

对于家长:

不该做的是:否认孩子表现出的各种情绪反应,把孩子的退行行为视为“软弱”;指责孩子,认为是孩子的错导致灾难;催促孩子尽快回到学校生活中,告诉孩子一切都不会有问题的,时间会治疗一切。


该做的是:密切关注孩子在危机事件中或之后的身心变化,告诉孩子哭泣、害怕、愤怒都是正常的;主动与孩子沟通,聆听孩子的诉说,表达你对孩子的理解,如“看到(或听到)这些一定令人很痛苦(难过)”;帮助孩子寻求心理辅导。


03

对于学校心理工作者:

不该做的是:急于把学生纳入到心理辅导中,急于让学生表达创伤感受;为学生表现出的症状“贴标签”,夸大影响;告诉学生“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该做的是:充分了解和掌握危机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在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隐私信息保密;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辅导方式;在平时的学校心理工作中,要制定校园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构建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心理危机程度较高的学生,持续跟踪或辅导。对于其他学生,教给他们识别心理危机的方法,发现危机情况,及时报告校方;与学生家长、教师密切配合。



在“表达”中疗愈与成长

经历了突发性灾难事件后,为什么我们往往在理性上接受了一切,但情绪上还是走不出来?


那是因为那些沉痛的创伤记忆深深地印刻在了人们的右脑。右脑是图像性的,与知觉、空间定位有关,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空间鉴别能力,主管情绪表达,存储了大量的情绪和情境记忆。左脑是抽象思维的、逻辑的,主管推理、判断,存储了大量的知识、经验等机械记忆。因此,以语言为中介的疗法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有效,但在处理情绪障碍、创伤体验等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效果有限。而表达性艺术治疗通过游戏、活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媒介,作用于右脑,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绪感受,能起到疗愈心理创伤的作用。


多年来,我们坚持带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志愿者在中小学开展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心理教育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对于学生的情绪困扰、注意力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有研究表明,儿童是灾后心理创伤的高危人群,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约在30%-60%。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者来说,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音乐、绘画、戏剧、舞动、沙盘等等)对孩子们开展心理辅导,十分必要。



“校园欺凌”埋下的种子到底有多可怕?


4月27日下午6时10分许,陕西榆林米脂县三中学校门外巷道上,一名90后男子持匕首袭向放学回家的学生们。截止目前,导致9名学生死亡,19人受伤。

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赵某交代其在米脂三中上学时受同学欺负,遂记恨学生,今天持匕首杀人。


暴力之恶会传染,而一以贯之不会获得弥补和救赎,只会让受欺凌者再次坠入深渊。


其次,我们需要再次强调和明确,对于校园欺凌现象,必须给予更多关注。因为多一分重视,就可能扼杀多一点恶的种子。


如何减少被欺凌?


那么,我们如何减少欺凌的发生呢?对此,《教育蓝皮书》中从学校、同伴和家庭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给出了我们一些启示:


1.与老师建立信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当被欺凌者在黑暗中独自挣扎,找不到可以诉说的对象,也没人愿意拉自己一把时,往往会发生悲剧。调查显示,遇到问题能主动跟老师沟通的学生,更少遭遇校园欺凌。


2.改善同学间关系,结交同班好友

显著性检验表示,有同班好友的学生的受欺凌情况显著少于没有同班好友的孩子。但受欺凌情况与在其他班或校外是否有好友的相关却不显著。

这些证据表明,要改善受欺凌情况(包括语言欺凌和关系欺凌),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让孩子对同伴关系抱有合理的预期和期望,可能是一个积极的策略。


3.避免父母缺位,尽量亲自照顾孩子

父母经常不在家的孩子,被欺凌的频率显著更高。从综合受欺凌指数来看,母亲缺位比父亲缺位的相关更高,但在具体项目表现上略有不同。例如与母亲缺位相比,父亲缺位和孩子被联合孤立的关系更紧密。


4.父母需要理解和正确引导孩子

当发现孩子遭受欺凌时,父母的理解与正确引导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统计检验显示,学生的受欺凌经历和父母的教养方式表现出紧密关系。其中,父母采取拒绝型(指父母常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惩罚的教养方式)和过度保护型(指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的教养方式)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身体、语言、关系欺凌及综合欺凌指数都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反,父母采取情感温暖教养方式的儿童更少出现被欺凌的情况。


这说明,父母采取正向的教养方式可能会有效减少儿童遭遇校园欺凌的可能性。

相信,当孩子愿意对父母把自己的积怨和负面的东西展示出来,那他就有可能也有能力走出阴霾,向健康的方向迈进。


推荐阅读: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



解惑


END



作者|寇延

编辑|生教君

文章来源|西安欧亚学院、教育思想网

注:文章综合整理于网络素材,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作分享使用,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