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4-02-05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内容摘要




专题综述


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政策变迁与改革实践

作者:郝德贤,牛新春

作者简介:

郝德贤(1981-),男,甘肃庆阳人,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牛新春(1970-),女,江苏淮安人,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生课程政策;研究生课程改革

摘要: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基于课程建设的分析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评述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政策变迁和改革实践。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外围理论”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具有支撑功能的课程理论群,“核心理论”呈现碎片化的特征且缺乏本土理论建构;研究生课程政策对课程实践的指导呈现出越来越明确、精准而又具体的特点,但课程政策的制定缺少课程理论指导下的系统设计;研究生课程改革实践主要聚焦于专业层面,院校层面的顶层设计不足,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呈现“同质化”,博士研究生课程改革探索更是稀少。





理论探索

导师支持行为对博士生学术能力的影响

作者:何菲,朱志勇
作者简介:
何菲(1987-),女,广西桂林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
朱志勇(1971-),男,江苏盐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
关键词:导师指导;学术支持;自主支持;人际关系支持;立德树人;博士生学术能力
摘要:导师支持行为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起到关键作用,但哪些支持行为更能影响博士生学术能力的提升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根据基本需求理论并结合我国立德树人的特定语境,运用混合研究法,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并验证导师对博士生提供了哪些支持以及这些支持对博士生学术能力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导师对博士生的支持行为包括学术传播、自主传达、情感传递和道德传承。导师支持行为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导师学术支持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的影响最大,自主支持次之,影响最小的是道德支持,但人际关系支持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无影响。由此得知导师支持行为是多种支持的叠加组合,并提出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支持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惯习滞后:低年级直博生学业不适的表现及形成机理
作者:欧阳宁,凌伊,余秀兰
作者简介:
欧阳宁(1998-),女,江西赣州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凌伊(1999-),女,湖南衡阳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余秀兰(1969-),女,安徽泾县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直博生;学业不适;惯习滞后;研究生教育
摘要:“直博”制度在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逐渐显著,然而低年级直博生在本博跨域阶段存在学业适应困难,一定程度上挫败了他们的学业发展信心。本文运用布迪厄的惯习滞后理论,探究低年级直博生学业不适的表现及其生成机理。研究发现,本博场域间评价标准与学习方式的严重脱节致使低年级直博生骤然体验到经验失灵的无措感,而惯习滞后矛盾、学术预演缺失、外部支持阙如等因素又给低年级直博生适应学术环境造成了掣肘。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夯实根基、优选人才以及引导适应等角度提出建议,以期能为直博生抵抗惯习滞后、持续学术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硕士生退学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作者:何妃霞,周小李,娄真真
作者简介:
何妃霞(1987-),女,贵州铜仁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周小李(1970-),女,湖北松滋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
娄真真(1997-),女,河南濮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硕士生;退学;退学意向;扎根理论
摘要:研究生退学对高校和个人都会带来不利影响。研究作为退学行为前因变量的退学意向,有助于减少研究生退学行为的发生。基于“知乎”问答社区有关“研究生为什么想退学”自述案例文本、使用扎根理论对影响退学意向因素进行分析而构建的模型,显示影响硕士生退学意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外部读研动机、消极结果预期、重要他人、低自我效能感、学术兴趣缺失及新生适应。依据硕士生退学意向影响因素模型提出的硕士生退学意向干预措施,包括培养硕士生积极学术情感、优化硕士生培养模式、注重师门文化建设以及提供新生过渡期指导。



培养与质量保障


何以输出自由跨界的“多才多艺博士”

———基于 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侯延昭,陈尔东,罗英姿

作者简介:
侯延昭(1993-),女,河北邯郸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陈尔东(1992-),男,安徽宿州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罗英姿(1969-),女,浙江台州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
关键词:学术职业;非学术职业;产学贯通型职业;多才多艺博士
摘要:基于2019年 Nature全球博士生的调查数据,综合审视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不同职业路径的准备情况,比较分析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各类职业准备的影响,以回答哪些培养因素更有助于博士生为产学贯通型职业做好准备这一核心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博士生群体对博士生教育为产学贯通型职业和非学术职业做好准备的评价均较低,而对博士生教育为学术职业准备的评价均较高;不同类型职业准备的影响因素在全球博士生群体内部呈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影响产学贯通型职业准备的因素有导生关系、导师外他人指导、科研合作、职业指导、社交环境、读博动机和时间安排;不同类型职业准备的影响因素在全球和中国博士生群体中也呈现出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适应多元化职业发展的“多才多艺博士”的建议。


平衡的艺术:“博士妈妈”的学术障碍与突破路径
作者:金马妮,邱燕楠,阮纽
作者简介:
金马妮(1993-),女,安徽池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邱燕楠(1996-),女,江西上饶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阮纽(1991-),女,湖北宜昌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女性;博士研究生;母职惩罚;角色冲突;学术突破
摘要:随着女研究生数量攀升、高校生育口径的放开和适婚年龄的到来,女博士在求学期间结婚生育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本研究以9位高校在读“博士妈妈”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传社会学与深度访谈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她们生命历程体验中的学术障碍与突破路径。研究发现,“博士妈妈”普遍经历了双重角色的困顿与不安,并且在家庭与学生的角色冲突中不断遭遇情境障碍、制度障碍与性格障碍;但在充满矛盾与挑战的学术与生活面前,她们凭借多样性的社会参与和个人心性品质努力进行正向的意义生产、自我生产,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的生产,打破了母职惩罚下女性的社会刻板印象,实现了自我和学术的突破可能。


专创融合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

———以湖南大学控制学科为例

作者:刘敏,王耀南,谭浩然,江未来,张辉
作者简介:
刘敏(1981-),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耀南(1957-),男,云南龙陵人,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浩然(1989-),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专创融合;四轴四螺旋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高校研究生已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和先行者。本文针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推进专业知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出了“课程牵引轴”“团队推动轴”“竞赛训练轴”“平台提升轴”四轴联动,在意识、文化、能力、实践四方面螺旋上升的“四轴四螺旋”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通过推进实施该模式,湖南大学控制学科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可为国内外其他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作者:陈复生,郭兴凤,刘昆仑,张丽芬,朱婷伟
作者简介:
陈复生(1963-),男,河南洛阳人,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粮油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关键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监控体系;综合素养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高峰”、创新创造的策源地、服务发展的新引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是食品行业的生力军,肩负着食品加工理论研究、食品加工技术研发、食品加工生产管理的重任。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工程实践能力缺乏、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行业精英的教育目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研究生学业评价和培养过程监控体系,多元化多维度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落实导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


教育评估


“双一流”建设中的第三方评价

———从“评价崇拜”到“评价赋能”

作者:崔育宝,李金龙,张淑林
作者简介:
崔育宝(1989-),男,山西高平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博士。
李金龙(1987-),男,河北邯郸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张淑林(1956-),女,安徽蒙城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副校长,研究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
关键词:第三方评价;“双一流”建设;元评估
摘要:第三方评价以其独立性、专业性、公正性等特点在“双一流”建设中得到高度认可,成为“双一流”建设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第三方评价存在着世界一流品质体现度低、社会贡献评价导向性弱、科学性与公正性难保障、促“建”作用发挥不足、支撑动态调整有缺陷等问题,并不能承受其重。未来,在“双一流”建设推进过程中,对待第三方评价的态度应从“评价崇拜”向“评价赋能”进行转变。具体地,要从“存量”和“增量”两个层面推动第三方评价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双一流”建设,即一方面要在“双一流”建设中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现有第三方评价,另一方面要鼓励发展符合“双一流”建设导向的新型第三方评价。



专题研究


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去向及就业因素研究

———基于2015—2020年博士研究生毕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者:罗洪川,高玉建,向体燕,石孝均,张学敏
作者简介:
罗洪川(1990-),男,重庆人,西南大学助理研究员。
高玉建(1983-),男,河北唐山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信息处副处长,博士。
向体燕(1988-),女,四川泸州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信息处高级项目主管,博士研究生。
石孝均(1964-),女,重庆人,西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学敏(1961-),男,重庆人,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就业特征;就业因素
摘要:基于2015-2020年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数据的视角,分析其去向及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待业率较低。就业单位性质以“学术型”市场为主,主要为高等学校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地区具有明显地域聚集效应,即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区。就业工作性质7成以上选择教学与(或)科研;不同院校类型、不同学科门类、不同论文研究类型的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工作性质选择差异显著。通过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户口所在地区、院校类型、学位类别、学习方式、毕业年份、论文类型、论文选题来源以及按照一级学科授予学位等因素对就业有显著性影响。



国外研究生教育


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学科结构变化与调节分析

作者:王文礼,马陆亭

作者简介:
王文礼(1980-),男,河南商丘人,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马陆亭(1963-),男,河南新乡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
关键词:美国;博士生教育;研究领域;结构
摘要:1990—2020年,美国按主要研究领域划分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和占所有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比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生命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工程学3个研究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增长最快,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增长速度和比例基本稳定,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人文和艺术学、其他研究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虽然小幅度增长,但是所占比例略有下降,教育学降幅较大。美国博士生教育的研究领域结构变化背后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政府宏观引导,高校自主招生,市场自发调节。当前我国也存在博士生的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为此我国应构建一个政府、高校和市场的协同调节机制,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及时优化博士生教育学科结构。


服务学习:研究生实践教学的一种新理念

———基于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作者:薛国凤,高丽华

作者简介:
薛国凤(1974-),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高丽华(1998-),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服务学习;实践教学;研究生教育
摘要:实践教学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研究生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仍不够,重理论学习轻实践体验、重校内学习轻校外训练的倾向导致实践教学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美国服务学习作为将学术学习与社区服务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性教与学方法,在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上对研究生实践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美国高校注重通过开设专门课程、开展课外活动、设立专门项目、成立专业组织等推进服务学习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并注重在全过程中强化反思、强化社区的重要实践平台作用和积极吸引教师参与服务学习指导等保障条件。借鉴相关经验,我国可通过深化服务学习实践教学新理念、构建服务学习实践教学新制度、凝聚服务学习实践教学新合力等策略提升新时代研究生实践教学整体育人效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