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其他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构建话语体系、扎根核心原则、重视话语整体四个方面提出促进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的具体建议。新形势下增强港澳台研究生国家认同感的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暨南大学为例作者:贺璞,
1月10日 下午 3:01
其他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内容摘要专题综述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政策变迁与改革实践作者:郝德贤,牛新春作者简介:郝德贤(1981-),男,甘肃庆阳人,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牛新春(1970-),女,江苏淮安人,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关键词:研究生课程;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生课程政策;研究生课程改革摘要: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基于课程建设的分析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评述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政策变迁和改革实践。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外围理论”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具有支撑功能的课程理论群,“核心理论”呈现碎片化的特征且缺乏本土理论建构;研究生课程政策对课程实践的指导呈现出越来越明确、精准而又具体的特点,但课程政策的制定缺少课程理论指导下的系统设计;研究生课程改革实践主要聚焦于专业层面,院校层面的顶层设计不足,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呈现“同质化”,博士研究生课程改革探索更是稀少。理论探索导师支持行为对博士生学术能力的影响作者:何菲,朱志勇作者简介:何菲(1987-),女,广西桂林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朱志勇(1971-),男,江苏盐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关键词:导师指导;学术支持;自主支持;人际关系支持;立德树人;博士生学术能力摘要:导师支持行为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起到关键作用,但哪些支持行为更能影响博士生学术能力的提升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根据基本需求理论并结合我国立德树人的特定语境,运用混合研究法,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并验证导师对博士生提供了哪些支持以及这些支持对博士生学术能力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导师对博士生的支持行为包括学术传播、自主传达、情感传递和道德传承。导师支持行为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导师学术支持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的影响最大,自主支持次之,影响最小的是道德支持,但人际关系支持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无影响。由此得知导师支持行为是多种支持的叠加组合,并提出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支持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惯习滞后:低年级直博生学业不适的表现及形成机理作者:欧阳宁,凌伊,余秀兰作者简介:欧阳宁(1998-),女,江西赣州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凌伊(1999-),女,湖南衡阳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余秀兰(1969-),女,安徽泾县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关键词:直博生;学业不适;惯习滞后;研究生教育摘要:“直博”制度在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逐渐显著,然而低年级直博生在本博跨域阶段存在学业适应困难,一定程度上挫败了他们的学业发展信心。本文运用布迪厄的惯习滞后理论,探究低年级直博生学业不适的表现及其生成机理。研究发现,本博场域间评价标准与学习方式的严重脱节致使低年级直博生骤然体验到经验失灵的无措感,而惯习滞后矛盾、学术预演缺失、外部支持阙如等因素又给低年级直博生适应学术环境造成了掣肘。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夯实根基、优选人才以及引导适应等角度提出建议,以期能为直博生抵抗惯习滞后、持续学术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硕士生退学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作者:何妃霞,周小李,娄真真作者简介:何妃霞(1987-),女,贵州铜仁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周小李(1970-),女,湖北松滋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娄真真(1997-),女,河南濮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关键词:硕士生;退学;退学意向;扎根理论摘要:研究生退学对高校和个人都会带来不利影响。研究作为退学行为前因变量的退学意向,有助于减少研究生退学行为的发生。基于“知乎”问答社区有关“研究生为什么想退学”自述案例文本、使用扎根理论对影响退学意向因素进行分析而构建的模型,显示影响硕士生退学意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外部读研动机、消极结果预期、重要他人、低自我效能感、学术兴趣缺失及新生适应。依据硕士生退学意向影响因素模型提出的硕士生退学意向干预措施,包括培养硕士生积极学术情感、优化硕士生培养模式、注重师门文化建设以及提供新生过渡期指导。培养与质量保障何以输出自由跨界的“多才多艺博士”———基于
2023年1月9日
其他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目录与摘要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目录《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内容摘要本刊专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与改革方向作者:张炜,汪劲松作者简介:张炜(1957-),男,上海人,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汪劲松(1964-),男,重庆人,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关键词:工程教育;发展阶段;培养阶段;共性要求;分类指导摘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起步、重构、调整、扩张、创新五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培养阶段,工程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模式虽有明显差异,但都需遵循工程教育的共性要求,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未来,工程教育既要有效集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等要素,也应加强分类指导,发挥专科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细分工程本科教育,区分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与模式,加快培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工程人才,实现工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理论探索资金支持如何影响博士后的学术职业发展———基于Nature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作者:赵慧,吴立保作者简介:赵慧(1991-),女,江苏宿迁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南京晓庄学院助理研究员。吴立保(1970-),男,安徽六安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关键词:资金支持;学术环境;学术动机;学术职业发展摘要:筹资竞争成为博士后学术职业发展的最大挑战。依托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从学术兴趣、学术独立性、学术成就感几个维度讨论博士后的学术职业发展;研究聚焦博士后的资金支持,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资金支持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博士后学术职业发展,还会通过影响博士后的学术投入、学术环境直观感受及学术动机间接影响学术职业发展。建议改革资金支持方式、完善学术职业环境、关注博士后的情感需求,促进博士后学术职业发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作者:尤莉娟,高田钦作者简介:尤莉娟(1981-),女,江苏邳州人,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高田钦(1973-),男,江苏邳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关键词:项目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Super-SBM
2022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