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位优雅的成功男人将死于虚荣

陈英 北青艺评 2021-04-04

几百年来,犹太人总是和“迫害”联系在一起,但这本书里的“迫害者”却是一个十二岁的小丫头,“头发颜色像熟透的南瓜,一张小狐狸脸上长满了雀斑”,她是被迫害者蓬泰科尔维医生儿子的小女朋友。虽然,书中的中年男子气急败坏地说,“这个小变态是通过迫害和虐待成人取乐。”但认定这位风流倜傥的儿科医生死于迫害,这显然不够确切。其实,这位英俊潇洒的男人是死于虚荣,因为他对于羞辱没有任何抵抗力,就像那些免疫力极差的人,一场普通的感冒就可能会要他们的命。

《迫害》和《形影不离》(2012年意大利“斯特雷加”文学奖获奖作品)属于“记忆的误伤”系列,《迫害》于2010年首先出版,讲述了名医莱奥·蓬泰科尔维的故事,他在一位严苛的母亲(典型的犹太母亲)教育下成长,经历巴黎自由欢乐的时光,后来被迫回到罗马——因为母亲的恩威并施。他事业一帆风顺,成为医院里的名医,同时在大学里上课。他和一个出身贫寒、品行极好的犹太女人结婚,生了两个儿子,在罗马城郊买了别墅,过着非常精致的生活。但这一切,都被一则他们晚饭时看到的新闻打破:莱奥出现在电视上,被控给未成年人写暧昧的信件。


《迫害》

作者: [意] 亚历山德罗·皮佩尔诺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陈英 
出版年: 2017-1


莱奥惹上了官司,从此一蹶不振,“在那个尴尬的时刻,他希望自己从来都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和家人的关系也变得极为疏离,他藏身于自家的地下室,经过长时间离群索居的生活,他最后在屈辱中死去。蓬泰科尔维不是轻浮的男人,他没有任何出轨行为,文中会通过重彩来描写他的几次自慰:细腻、深刻、真实,可以说是小说的典范章节。《形影不离》是蓬泰科尔维故事的后续,依然是围绕着他们的家庭,讲述了莱奥的两个儿子菲利波和撒母耳的故事,当然,父亲的死一直都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迫害》的作者亚力山德罗·皮佩尔诺,作为一个生活在罗马的犹太人,他至今为止所写的小说,一直都是围绕着犹太家庭展开。他在大学里教授法国文学,研究普鲁斯特,因此喜欢皮佩尔诺作品的人,会经常把他和普鲁斯特,还有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放在一起。皮佩尔诺的处女作——《以最大的恶意》在意大利曾经创了销售纪录,在短短两周里卖掉了八万册,激起了很多人的嫉妒,甚至他考究的着装:英式花呢西装,喀什米尔领带,也被描述成“势利”(snob)的体现。

意大利犹太人不算很多,但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有很多出色的作家,大诗人萨巴和小说家斯韦沃、摩拉维亚、艾尔莎·莫兰蒂、娜塔莉亚·金斯伯格、普里莫·莱维,还有最近备受喜爱的埃莱娜·费兰特,也极有可能是犹太人。皮佩尔诺是犹太人身份很突出的作家,他像菲利普·罗斯一样,很关注犹太人的处境和家族故事,小说里会出现一些犹太词汇来说明犹太人的食品、节日及习俗,简直就是生活在罗马的犹太人的风俗画。小说还会设置一些情节,来讨论犹太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问题。

皮佩尔诺很多时候都在探讨伦理和哲学问题。在小说《迫害》中,莱奥·蓬泰科尔维——这个开着捷豹,阅读高雅书籍,沉迷于爵士,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权威的优雅男人,在受到命运重创的最后一年,没有想着为自己开脱,却一直在读莱布尼兹。他领会到:人都是没有门,也没有窗的流浪者,还有,“那些可怕的、肮脏的事情,都是上帝存在的暗示”。皮佩尔诺通过这个体面的人物,把虚荣(Vanity)带来的结果展示得淋漓尽致,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只要轻轻一击,这个光彩夺目的男人就会一败涂地;同样,这个家庭的女主人也碍于面子,不再理会这个不堪一击的男人。《迫害》中,皮佩尔诺笔下的人物,有一些在道德上是很严苛的,比如说莱奥的妻子瑞秋,但在近期的小说《故事结束之处》,这种严苛会被彻底消解,皮佩尔诺也在突破自我。

皮佩尔诺虽然是70后作家,但他永远不可能像其他同龄作家那样,穿着破牛仔裤出现。他的文字也一样,可以说,那是一种非常考究的风格,他的笔触像一台高像素的相机,展现罗马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以及一位中年男子的精神状态,悲剧的情节之下,有很深的哲学意味。

文:陈英

本文刊载于20170714《北京青年报》B6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