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天久长:清华园里的周秦汉唐

莫阳 北青艺评 2019-12-16

与天久长——

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2019年9月10日至12月17日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文物大省陕西近日带来“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展览由陕西省文物局与清华大学共同主办,汇聚了来自陕西省,包括省、市、县各级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精品300余件,其中光一级文物数量就有189件,达到总数的一半以上。可以说这次展览“国宝”密度是相当之高,让首都的观众不必远赴陕西便可将陕西省的国宝一览无余、一睹为快。


展览以历史为线索,分为七个单元,即“民之初生”“创制垂法”“秦国崛起”“皇帝领位”“天子居中”“多元融汇”以及“天衢盛世”,以陕西省出土文物重器,连缀起周、秦、汉、唐的盛世篇章。



周——宅兹中国


西周初期,周公建立起了最早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因此周代也成为历朝历代效法和追慕的理想时代。


淳化大鼎


在展厅的入口处,放置着一件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淳化大鼎。这件圆鼎高达122厘米,重达226公斤,是至今发现最重的西周圆鼎,年代约为西周初期。淳化大鼎内无铭文,“淳化”之名来源于它的出土地——淳化县。淳化大鼎是一件三足圆鼎,与一般圆鼎不同的是,淳化大鼎在鼎腹与三足相对应的位置上,铸有三对兽首鋬,让整件大鼎显示出装饰性和与众不同的强烈个性。


何尊    同属于西周早期的何尊,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独立的展柜和布光,颇有众星捧月之势。尊高38.8厘米,圆口长颈,高圈足,器腹微鼓,有四道扉棱装饰贯通上下,腹部则为立体感极强的兽面纹。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根据铭文可以知道,它是一位名为何的西周贵族所作的礼器,用于祭祀先祖。而何尊的盛名也来自于它的铭文。尊内底部铸有铭文12行、122字,记述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中国”之语,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当然这里的“中国”和现在我们说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意思,而是指中原地区这个地理范围。


鼓山西周墓出土乳钉纹四耳簋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盖尊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关于先周、周王朝和周人的新认识。展览还将不少近年来考古领域轰动一时的重要发现呈现出来,包括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的青铜礼器,不必远赴陕西便可一饱眼福。



    秦——明星来了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这些文字来自本次展出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秦诏。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令。这道诏令通常被铸在中央统一制作并下发给各郡县的度、量、衡用具之上,是秦统一后一系列划时代改革的实物证明。


秦诏版 摄影莫阳    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在他统治期间,国家在管理层面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单位,并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将原先各自为政的部族、政权真正地融为一体,也确立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制度。


秦以咸阳为都城,建立起连绵、壮丽的宫室,尽管巍峨的建筑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今天我们仍能通过巨大而精美的建筑构件想象湮灭在历史中的宫殿。当然地下的陵墓则更加幸运地得到了保存,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野心让人惊叹,他不仅建立起最庞大的帝国,还建造了最不可思议的陵园。


跪射俑


跪射俑鞋底细部 摄影莫阳


在这次展览上,自然也少不了秦始皇的“地下军队”。包括将军俑、铠甲军吏俑、跪射俑等五位“明星”兵马俑出现在展厅,观众可以近距离360度观看,甚至发现一些惊人真实的细节。比如这“一针一线”纳出来的鞋底,怕是以前少有人会注意吧。展览方还专门为了配合秦陵兵马俑的到来,策划了现场表演环节“给兵马俑梳头”,为文物展示带来了新的演绎方式。 


   汉——与天久长


汉代的随葬陶俑和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比起来,尺寸小了许多,但是在追求真实的细节上却是一致的。和秦陵兵马俑以泥塑衣物、铠甲的方式不同,汉景帝阳陵的士兵俑却是先塑出身体,再为他们穿戴上特别定制的缩微甲胄,其制作的繁复程度和表现细节的真实性上,比起秦陵兵马俑也是不遑多让。


阳陵彩绘俑


汉武帝开启了汉的盛世,这种繁盛自然也体现在物质文化上。上世纪80年代,汉武帝茂陵的一座无名陪葬墓的从葬坑中,出土了相当多精美的器用,根据出土器物上“阳信家”的铭文推测,它们可能曾经属于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平阳长公主。


鎏金竹节熏炉


本次展览中,这些西汉时期顶级的器用也一并现身,其中最引人赞叹的是鎏金竹节熏炉。这件熏炉高58厘米,最上部是博山式的炉身,造型与武帝兄长刘胜墓(满城汉墓)中所出博山炉极为相似;炉身之下是竹节状长柄,下接圆盘形镂空底座。整件熏炉通体鎏金,直至今日仍然璀璨如新、华美异常。根据炉身上的铭文,这件熏炉原名为“金黄涂竹节熏炉”。此外铭文还告诉我们这件熏炉是内官专为未央宫所制,应原为汉武帝的私人用器,后被作为礼物赏赐。可见这样形制特异、装饰华美的熏炉,是汉武帝的个人偏好——香气袅娜间隐约可见的缩微仙山,或许凝聚着他的神仙之梦。


与天久长瓦当 摄影莫阳


在汉代展厅的最后,还放置了数块瓦当,和制作精致的汉俑、金银耀目的贵族用器相比,这些陶土烧制的建筑构件显得非常不起眼,但是瓦当表面装饰的吉语,却展示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平安喜乐的共同追求——“与天久长”“万有喜”“延寿万岁常与天久长”“千秋万世长乐未央”——在更靠近天空的屋顶,安置最平实的愿望。



唐——天衢盛世


在结束了战争频发、群雄并起的三百年分裂历史后,有唐一代再次开启了大一统的时代。唐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盛,影响力大的朝代之一,不但以开放的胸怀吸纳来自域外的文化,亦向外输出物质和精神文化。


鎏金铜浮屠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自汉末进入中土后逐步产生影响,至唐代已成为国家宗教之一,佛教的兴盛不仅体现在义理层面上,亦结合本土文化孕育出特殊的物质文化,形塑理想中的佛国世界。扶风法门寺地宫的发现,开启了今人认识唐代佛教和唐代生活的一扇窗口,地宫内供奉佛骨舍利的器用等级之高、制作之精,让人赞叹!鎏金铜浮屠在出土时,内置一枚影骨舍利,虽然是真正舍利的“替身”,但鎏金铜浮屠却是货真价实、极尽奢华,比起藏在密室内盛放指骨舍利的舍利函“高调”得多。


彩绘女俑


三彩卧驼


唐墓中自然少不了俑的存在,与肃穆的秦陵兵马俑、各司其职的汉俑相比,生动的形象和充满想象力的色彩,赋予唐俑不一样的面貌。被俗称为“唐三彩”的低温釉陶器在颜色上突破以往,为地下幽冥之界带去了艳丽色彩。
文|莫阳 供图|除署名外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