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浪特装或者不装 后浪干脆掀翻

剀弟 北青艺评 2021-04-04

Sannwald Daniel作品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在疫情形势好转之下,马上揭幕了今年第一个大展《后时尚时代》,顾名思义,展览聚焦于时尚摄影,是继此前摄影师埃文·奥拉夫和马丁·舍勒之后,拓宽摄影艺术边界,探讨时尚和艺术摄影的一个接续。


惯常的一个周末,不惯常地戴着口罩去美术馆。虽然采取预约制,但是观者并不见少,我心里暗自推测有多少人是隐藏的摄影师,来这里膜拜偶像,或者来取摄影宝典。作为身处半个时尚行业的我来说,曾经叫嚣今天的时尚摄影之重复和缺乏创意,结果,我虽然并没有急于得出什么结论,却在之后对展出摄影师的发掘中,了解了更多,发现了宝藏。


Anaïs Leu作品
这可能是第一次,在中国的正式展览机构举办中外时尚摄影师的群展。由摄影学者、瑞士力洛克美术馆馆长娜塔莉·赫斯多佛策划,虽然规模没有大到涵盖当今时尚摄影的所有重要人物,比如我就惊讶为什么没有蒂姆·沃克的作品,但是入榜的四十余位时尚摄影师中,不乏赫赫有名、改变时尚摄影史的人物。
我在参展人中也看到了两位中国摄影师,薛炜和冯立,其中薛炜作品在国外社交媒体和杂志崭露头角,屡被提及,见到如此年轻的“后浪”进入美术馆,让人有些羡慕惊叹。

前浪



在展厅中一眼看到保罗·罗维西(Paolo Roversi)作品,他是当之无愧的时尚摄影前辈。
保罗·罗维西有一句话:“时尚摄影要成功,就必须走两条路:要么是一幅身穿连衣裙的女性肖像,要么是一幅穿在女性身上的连衣裙的肖像。”他的作品也完全遵循这个“肖像定律”,将力量完全聚焦于人物,仅仅2幅展出作品,风格已经一览无余,你会觉得照片中弥漫胶片的光晕,似乎变成了一幅意大利肖像油画,在另一个时空中向你投来一瞥。
保罗·罗维西作品
保罗·罗维西用大画幅相机,偏重自然光拍摄,他的作品带有一些画意摄影的感觉,又有一些超现实感,神秘因而美艳绝伦。仅仅利用光影色调和人物神情就完成了一出戏剧的预备出场,他无愧为大师级。
保罗·罗维西作品
时尚摄影其实大部分是在摄影棚里为模特和品牌“量身打造”的,从灯光到布景,从发型到配饰,没有一项不是把控后刻意呈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如同导演,编排着每一个细节,营造一个想象中的幻觉王国。
我们在展览中看到很多这种架空背景而单纯以形式、色彩美为题的作品,其中最为翘楚和极具才华的前辈当属尼克·奈特(Nick Knight)。血液里似乎种下了极致和叛逆的种子,他的太多时尚摄影潜移默化进入我们的视觉库,比如他以艺伎和科幻为灵感拍摄的黛木青文,一只眼睛瞎掉的日本娃娃。
尼克·奈特作品
虽然只展出了他两张作品,无论从视觉张力、元素的编排、模特的调度,均达到过目不忘效果。他无愧于最具革新性的数码摄影师,而且不断在创作,他似乎是拿手机随意拍拍的花卉照片也被很多人喜爱收藏。
这种用视觉效果带来冲击的奇才,还有尤尔根·泰勒(Juergen Teller),他曾经做过尼克·奈特的助手,展览中一张维多利亚·贝克汉姆从马克雅克布的购物袋中伸出的两条腿,诙谐幽默地,大胆将女人比作商品,尤尔根·泰勒作为后浪,可谓胆大妄为,出乎意料,比如他拍摄的全裸的朋克女王,给你展示一个完全没有掩饰的无惧年龄的薇薇安.韦斯特伍德。
尤尔根·泰勒及其作品
与上面强烈视觉和色彩冲击反道而驰的,是主张“不装主义”,以自然健康和直率个性表现的大师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也是时尚摄影的前浪老前辈(2019年去世)。关于他的那张著名的6个海边穿白衬衣打闹嬉笑的模特照片,其实有一段花絮,这是被VOGUE时尚杂志所拒掉的稿子。后来被安娜·温图尔拿来,用在了上任后的首张封面上,掀起了一股去除矫饰崇尚健康自信的女性潮流。这次展览展出的是超模吊着钢丝腾空在街道上,据说拍摄过程很辛苦,但是模特并没有抱怨,并说“过个二十几年,你会爱上这些照片”。
彼得·林德伯格作品
他大部分都是黑白照片,认为更加真实,他说过一句话:“当代摄影师的责任应该是:把女人从对青春和完美的苛求中解放出来,直到解放每个人”。当然经过他拍摄的模特很多都成为超模,变成万千女性渴望成为的对象。
彼得·林德伯格作品
时尚摄影是随着广告和纸质媒体出现的,从一开始,营造幻觉气氛、强调形式美感,就是它的特点之一。此后被品牌和时尚杂志捧起来的每一批摄影师,都在真实和虚幻,自然主义和矫饰主义中量身占位,自取所需。
开启男性时尚摄影的新风尚的,是前辈布鲁斯·韦伯(Bruce Weber),他是最为高产和有影响力的时尚摄影师之一。他最厉害的是颠覆了80年代建立起的优雅精英男性的一系列男子照片,性感而亲切,自信裸露肌肤,阳光健美的小伙子,成为典型的美国男子形象。
布鲁斯·韦伯作品
他和彼得·林德伯格的共同点,以及前述的保罗·罗维西,可能都是对自然光线的肯定和运用,当然,把自然运用到极致的是后来的街拍出名的摄影师,斯科特·舒曼(Scott Schuman)。
斯科特·舒曼作品
除了表达服装与人,物品与人的关系,部分展出摄影师也将话题拓展到社会关系,比如出生于1968年的乔纳森·德·维莱尔, 无惧于甚至故意让模特置身混乱自然的背景,类似行为艺术的时装披露,展出作品则质疑了消费主义对孩童的影响。

后浪



这么多的前浪,在各自的时代均是激勇的后浪。那后时代里的后浪,又呈现了多少摄影的面相?


与突出被拍摄女子灵韵的方法完全不同,薇薇安娜·萨森(Viviane Sassen)代表了今天创作的多元,艺术与时尚的毫无违和的链接。她的展出作品用了当代艺术的手法,在相纸上进行颜料涂抹绘画,也不讲究对象的完整,有些只露出女子的下半身。


薇薇安娜·萨森作品


薇薇安娜·萨森小时候在非洲生活过3年,这段独特的经历影响了她的个人风格,使得她偏重于强烈的光线和阴影,大面积高饱和色彩运用,她游走于时尚和艺术项目,比如邀请模特回自己家乡拍摄,而个人创作造型感也非常突出,她已出版不少作品集,很多一再绝版。


后浪们还熟练使用到的艺术技巧包括:拼贴再翻拍,比如舍尔腾斯&阿贝内斯、前景近景造成的视错觉,比如张仁雅的观念植入摄影,比如梅西·卡曾斯。掀起这些反传统时尚摄影浪潮的很多是女性摄影师。


张仁雅作品


直接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拍摄,也是当代艺术与时尚摄影联合的常见手法。这里面荷兰年轻组合布洛默斯&舒姆就运用类似拼贴的效果,拍出超现实感的肖像,和荒诞十足的街头时尚。


使用纪实的手法,让自己的摄影风格通过黑白的戏剧反差形成强烈风格,九零后摄影师杰克·戴维斯是今天“自学成才”的摄影师典范。他学习文学出身,打了半年工,策划了一次美国游,花掉打工六个月攒下的钱,出版作品集《26个州》,凭借这一本处女摄影集,迎来了奖项的青睐和时尚杂志的委托。


薛炜作品


中国年轻摄影师薛炜也差不多,他原本学习理工科,后来在北京摄影棚里锻炼,不断地拿自己的作品去找时尚人士和大师讨教,最后通过意大利VOGUE杂志的一个评选,获得了今天巴黎经纪公司的签约机会。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中西方元素的融合,而且,他从服装造型到模特的妆发,可以看出有一个固定团队在塑造和维持整体的风格。


展览对作品的展开和分类并不充分和清晰,但是可以看到策展人对围绕时尚摄影所带出的问题进行了稍微的提示,并对空间进行了重新布置,比如刷上不同的背景颜色以突出视觉效果等。


“摄影应为真实与梦想的结合体。”对这句话表达和实践最为充分的,可能就是时尚摄影,至于如何摆脱商业的常规,对于这些后浪前浪,已经早已不成问题,面对真正的创作,这些又怎么会成为问题呢。


文|剀弟图片|上海摄影艺术中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