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坛防疫站】霍乱时期,你要“了解”的不止是爱情
前言
人类最大的敌人,一是战争,二是疫病。
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死于疫病的人数远远超过了死于战争或其他天灾人祸的人口总数。疫病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疫情一直以不同程度的杀伤力来威胁着人类健康,甚至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进程,如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遭受“灭顶之灾”,不计其数的国家因此而衰落和摧毁。从上世纪的鼠疫、天花、霍乱、西班牙大流感再到2003年的“非典”、2014年的“埃博拉”……疫病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和敌人的战争,悄无声息地把国家、城市和每个角落的人类“卷入其中”。
2019/12/7 Major Winter
正如威廉·麦尼尔的《瘟疫与人》所说,疾病的发生和扩散对人类的文化和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前几期世界抗“疫”史,大坛带领大家从疾病发展及其衍生艺术作品中了解了世界疾病史上的人类三大烈性传染病中的鼠疫与天花,这些疾病都为当时的社会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颠覆,改变了当时艺术审美和文学思想的风向。本期文章将通过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进入“霍乱时期的世界”,一探烈性传染病霍乱在文学、艺术、建筑等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后世产生不间断的深刻思考。
霍乱致病菌作为一种微小的细菌,但却孕育了新的社会思潮。面对接二连三的致命陌生疾病,各地民众因恐惧而激化了对现状的不满,导致了社会意识、宗教、思想上的各种变化。同时,霍乱的流行也引发了科学家和医学家的病理学研究,这为公共卫生和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下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03
霍乱
霍乱(cholera)是由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患者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每年估计有300万至500万霍乱病例,有10万至12万人死亡。
这个曾经夺取无数人性命的残酷传染病——霍乱,在全球有过多次大流行,其中19世纪是霍乱大流行的世纪,在这短短100年间,就曾爆发五次霍乱,流行范围从印度扩展到亚洲其他地方和欧洲,然后又进一步殃及非洲和美洲,可称之为全球的噩梦。
“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万一这个恶疾真正在英伦岛上生根、发芽、蔓延开来,其造成的恐惧将非同小可,甚至财产损失都难以估算。”
——19世纪英国《评论季刊》
霍乱患者的惨状
霍乱病菌在人体内每12分钟就会增加一倍,患者会在在短时间内一直腹泻,十分痛苦。19世纪,光是英国就有13万人死于霍乱,其他多数西方国家死于此病的人数加起来也接近这个数字,而起源地印度病亡人数就超过2000万人。
大坛小知识
霍乱原本是印度孟加拉地区的风土病,1800年以前只发生于印度次大陆和周边地区。但是,在1817年,大量霍乱患者出现在英国殖民者的行政中心加尔各答,于是霍乱就此搭上了英国的船舶,沿着航线传播到世界各地。
从以上这幅由美国人绘制的霍乱插图中,可知当时霍乱随船而来的死神形象深入民心,普通民众对这种不知源头的传染病抱有莫大的恐惧心理。
19世纪的第一次霍乱大流行始于1817年,当时孟加拉的杰索尔地区出现霍乱,9月便在加尔各答市大规模暴发,经一年时间传播到整个印度次大陆。1820年,霍乱向东传播到曼谷和马尼拉,并于1821年分别传播到爪哇和中国东南沿海城市,1822年经长崎港传入日本。
同时,霍乱于1821年向西传播到阿曼,1822年经波斯湾传到巴格达和叙利亚,并于1823年经里海传播到俄罗斯城市阿斯特拉罕,印度洋上的岛屿桑给巴尔和毛里求斯也在1823年出现了霍乱,到1824年各地疫情基本结束。这是霍乱的第一次大范围流行,但主要在亚洲。
根据《朝鲜王朝实录》和个人日记等记载,霍乱导致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人每隔十天集体死亡。之后随着人类的移动转移到邻近地区,蔓延了人们平时的日常活跃范围,并伴随着各种传闻和谣言,一步步加剧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
19世纪朝鲜民众用以驱霍乱的“猫符”
当时的朝鲜民众相信“霍乱鬼长得像老鼠”,因此,除“怪疾”之外,又把霍乱称为“鼠疼(쥐통)”或“鼠病(쥐병)”。由于霍乱侵入人体后,首先引起腿部痉挛,随后向上转移、损伤内部器官。民间认为这是长得像老鼠的恶鬼通过脚钻进了人体,一边啃食人腿,一边慢慢向上爬,在人体内移动,因此当时猫的形象在画符和巫术中被广泛采用。
第二次霍乱大流行,是在1826年至1837年之间。霍乱从阿富汗穿过俄罗斯到达德国,又从德国流传到英国东北的森德堡。这一场霍乱大流行,至少有14万人死亡。一些小村庄几乎人口全部灭绝。1832年,霍乱传到加拿大,同时也到达了美国。
1831年欧洲首次爆发霍乱时,一名 23岁维也纳女子染病前后的比较。
卡斯塔尼奥拉(Gabriele Castagnola)所绘的版画,描绘 1835 年意大利巴勒莫(Palermo)地区霍乱死者的安葬情形
时间间隔未到10年,霍乱再一次爆发了。第三次霍乱大流行从1846年到1863年,足足经过了17年。1848年,瘟疫蔓延至北美,并波及整个北半球。在这段时间,霍乱成了最令人害怕和最引人注目的世界病。
英国中央卫生委员会召开了关于霍乱的讨论会
经过前两次的霍乱爆发,这一时期的英国掀起了一场公共卫生、政治意识形态和医疗济贫的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霍乱的蔓延。
19世纪英国画家约翰·利奇的卡通画《霍乱滋生之地》
当时世界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伦敦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加之城市公共卫生状况极其恶劣,路上马粪堆积,工厂排出的废气久积不散,这些难闻的气味就是英国民众认定的病菌来源。
19世纪的伦敦街头
19 世纪伦敦拥挤、肮脏的工业贫民窟
(这幅木刻版画来自英国公益慈善协会1850年的第五次报告)
但在这次霍乱大流行中,光是俄罗斯就造成了100万人死亡,对比之下英国的病亡人数不到千人,这都归功于一位英国医者——约翰·雪诺(John·Snow)作出的流行病学研究。
基于他的医学常识和对病菌的思考,他推测霍乱传染之源在于水而非空气。在此基础上,他找来一幅伦敦地图,详实地记录了死亡病例的所处位置和数量,这张地图在后来被称为“死亡地图”,这张地图也开创了流行病学大规模调查的先河。
约翰·雪诺绘制的“死亡地图”
约翰·雪诺基于“死亡地图”展开对病患的追踪调查,最终发现病源是苏豪区的一个被污染的水泵。随后当局政府关闭了那个水泵,伦敦地区的霍乱疫情迅速消失。
大坛小知识
尽管约翰·雪诺的研究调查让伦敦地区的大部分人幸免于霍乱,但当时雪诺的理论仍然存在争议,虽然雪诺找出了病菌的源头,但仍然无法确认病菌的真实身份。直至后来相关调查发现在权威杂志上发表,民众才真正相信霍乱经由水源传播的理论。
伦敦苏豪区的John Snow酒吧和水泵雕塑
1859年,雪诺调查霍乱之源的第五个年头,伦敦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下水道改造工程,这是世界上第一套现代城市下水道系统。为纪念约翰·雪诺作出的杰出贡献,伦敦苏豪区开设了以其命名的酒吧和树立了水泵造型的雕塑,以此纪念这位“流行病学之父”。
来到1865年,由于缺乏对霍乱病菌的认识和药物治疗,霍乱开始了第四次世界性大流行。1865年至1875年间,通过一艘从埃及开往英国的航船,霍乱迅速地在整个世界流传开来。随后,在1883年至1896年和1910年至1926年,霍乱又在世界范围开始了第五次、第六次蔓延,造成不计其数的死亡和损失。
直到霍乱的第五次大流行到达埃及时,德国细菌学家科勒受邀到当地进行考察研究,才最终揭开致病菌霍乱弧菌的真实面孔。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生素的发现以及公共卫生设施的逐步完善,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霍乱已经不再是现代世界最凶险的传染病了。但由于其发病急,传播快,霍乱仍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仍需得到我们的重视。
面对来势汹汹的不知名疾病,人类经历了恐慌、彷徨和迷茫,又随着理性光辉领导下走向冷静、深思和勇敢。我们一次次被疾病击退,又一次次站在比前一次更进步的位置,病菌的无情更为每一次的人间大爱辅以强有力的佐证,这也在无数文学故事中均有体现。
《面纱》
《面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所创作的,故事以中国南方的霍乱小镇为背景,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感关照,对道德冲突的敏感解析,对人性的尖锐反讽等内在世界的准确构建,而成为一部艺术杰作。
《魂断威尼斯》
《魂断威尼斯》是托马斯·曼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书中以艺术家为题材反映了广阔的社会面与复杂的人性欲望,曾被改变成电影和歌剧在多地上映。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小说, 该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曾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以上三本文学巨著都不约而同地构建了霍乱肆虐情景下的浪漫凄美爱情故事,尤其是小说《面纱》的作者毛姆,他作为一名曾经的外科医生,对霍乱地区患者的境况描写十分具有感染力,书中刻画的主人公也在远离家乡的疫区看清人生真谛,逐步带领读者贴近人性真相。
这些文艺作品或是记录,或是升华,但不仅仅是单纯的“见证”与“记忆”,更多的是对于生命、因果及相关本质的追问与思考,以这些作品的构成来阐述艺术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对生命力量的释放,是人类抗击重大传染病的珍贵史料,是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与共鸣。
纵观人类历史,这些致命传染病总是一次次打破人类认知的天花板,将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众置于相同境况下,并告知我们:在灾病面前,我们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这个特殊时期,艺术的力量虽显单薄,但若能为那些勇敢的“抗疫逆行者”带来一丝人文关怀和力量,便已足矣。本期世界抗“疫”史之霍乱篇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部分图文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监制:昭一
责编:心宇
撰稿:Constance
校对:小清、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