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国志·文化主题特展直播】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凭借便捷、直观、真实、互动性强等特点,线上直播等方式已逐渐拓展了传播的边界,其兴起为文化艺术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在互联网平台上,文化艺术变得越来越“接地气”,媒介变革的新载体和新形态,也大大推动了文化艺术表达方式的创新转型。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闭馆不闭服务”,为广大群众相继推出各种“线上文化大餐”,通过传播的新动能,来打破传统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进一步拉近了艺术文化与大众的距离。





2020年1月23日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的“三国志——文化主题特展”,由中日专家从全国43家文博单位共同选出175件组文物,全景呈现了三国历史图景,该展也是近年来规模最大、展品最全、珍品最丰的三国文化主题特展。本次大展通过众多展品多维度地诠释了三国时代之风貌,为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到这些珍贵文物及其背后真实的历史背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特别推出“三国志——文化主题特展”线上直播活动,与社区党员共飨三国文化历史盛宴。



“三国志——文化主题特展”是2020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是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合作机构策划推出的传统文化品牌项目集合,自2017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传统文化季”项目以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为研究课题,集合文化主题展、非遗展演、非遗文创市集为主体,致力于将中华世纪坛建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展示平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还将打造充分展现首都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的示范性非遗传承基地。



“三国志——文化主题特展”

线上直播活动


01

直播时间

2020年5月10日

14:00-15:00(时长60分钟)


02

直播平台

快手直播间【中华世纪坛艺术馆】(ID:970353169)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进入账号


03

直播讲师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特邀志愿者

唐立馨 刘双喜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们津津乐道于小说里面所描绘的故事。我们平时使用的成语里有很多都出自这部小说,如“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挂印封金”等等,但这毕竟只是一部小说,想要了解真实的三国,我们就必须从史料中寻找和探索。正因如此,许多三国迷便翻开了《三国志》,只为能从中找到一个真实、立体的三国。



此次直播活动,内容以《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为依托,带领观众回到东汉以及三国时期烽烟遍地、奇谋频出的年代,通过一个个精美的文物及背后的故事,深度剖析那个时代对后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军事等方面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部分文物—

在它们背后,云看三国百态


铜孟腾子母印

(东汉)

民族团结之深远


高约1.5厘米、边长约1.8厘米

云南昭通市二坪寨梁堆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这枚孟腾子母印由大小两枚印章组成,大印用辟邪形钮,印文为“孟滕之印”,小印用桥形钮,印文为“孟滕”。在《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情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诸葛亮在收复孟获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民族团结政策,它们分别是:①任用少数民族小头领担任县级以下官吏,将部分上层首领请到成都,给以官爵;②将部分强硬的大姓豪强迁到内地;③将部分少数民族男人征入蜀军,连同家属一起迁走。


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蜀汉政权对南中地区的管理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为中华民族融入了多样化的优秀基因,孟腾子母印正是以南中孟姓为代表的西南人群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一份有力证据。




“大泉当千”铜钱

(三国 吴)

经济制度之改革


直径3.1厘米

江宁县陶吴公社吴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三国时期,尤以蜀汉和孙吴为甚,铸行的虚值大钱屡见不鲜,通货膨胀现象非常严重。在货币铸行之后,当政者为了缩减原材料,往往会对钱币进行持续减重,孙吴发行的大泉当千系列货币即是如此。此钱发行没过多久,人民的经济生活也随之遭到了影响。尽管这时孙权下令停铸此钱并使官府作价收回,但覆水难收,一些不法商贩因贪其巨值,为了牟取暴利,早多以私铸减重钱来通行。


后来,曹魏一边以严格标准重铸五铢钱,一边严打私铸货币现象,让物价民心长期稳定,支撑起了强大的经济实力。近年来,我国有大泉五百、大泉二千等钱币批量出土,但因史书未载其铸行情况,到底是官铸还是私铸,早已无从考证。三国的历史走向,在这枚小小的铜钱间,便已生动地体现了“预言”。




彩绘陶镜台

(东汉)

科技文明之进步


通高114厘米

底座宽24.5厘米,长25.4厘米

陶镜直径16.6厘米,厚3.8厘米

河北省涿州市阔丹凌云集团工地1号墓出土

涿州博物馆藏


镜台在古人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展览中的彩绘陶镜台并不是当时古人生活中真实使用的物品,它是一件陶质彩绘的冥器。在汉代,为了体现“视死如生”的葬俗礼制,冥器的设计和制作都源自于生活。这座彩绘陶镜台更是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倘若结合古籍资料和已出土的文物,我们不难发现在它之前,支架式镜台都是固定式的,而这座彩绘陶镜台,则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高度升降,它在国内考古发掘中,尚属首见。如此精细的机械结构设计,不得不令人感到赞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或许早在三国时期已埋下了一颗重要的“种子”。




铁钩镶

(东汉)

军事枭雄之强大


长45.5厘米,宽9.1厘米,重900克

四川绵阳市游仙小枧出土

绵阳市博物馆藏


铁钩镶是一种汉代常见的兵器,整体呈弓型,两头各有一个向外的弯钩,其兼具了防、钩、推三种功能,一般与环首刀配合使用。其主体部分是一面小铁盾,背面有握手,盾面上下各伸出一个弯钩,中间装有一根尖刺。这看似不起眼的兵器,是戟的“天然克星”,后来随着戟逐渐退出战场变为仪仗用器后,铁钩镶也逐渐衰微以至绝迹。如今,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件独特的兵器时,或许也能想象到当时三国大战的争霸场景,感受军事枭雄们愿为先锋破阵的豪情壮志。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趋势,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的线上数字化展览及文化服务供给成为这一特殊时期的重点方向。本次基层党建直播活动,不仅着力于践行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的紧密融合,使传统文化展现出新的发展形态、与时代共振,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活起来,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监制:昭一

责编:丝雨

校对:小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