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解读】再读战场上的家书,感受烽火岁月里的纸短情长
几天前,我国4名官兵在去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消息遍传网络,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他们以身许国,用行动筑起国家的边防线;他们向死而生,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脱下军装,他们是十七八岁的孩子,是妻子的好伴侣,是父母亲挚爱的心肝宝贝,他们身上不仅肩负了国家的担当,也托付了普通家庭的念想。再读他们生前留下的书信文字,不难发现他们的心,曾与我们如此靠近。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许多家庭已经不再使用笔墨书写家书,“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或许已一去不返,但是传统书信文化依然保存完好,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家书尤其是寄自战场上的来信,现在读来还会让人不禁泪湿衣襟。
冯庭楷致樟、榕二兄
战场上的家书
冯庭楷是解放战争初期牺牲的革命烈士,这是他牺牲前不久写给两位兄长的家书,写于1946年4月25日,信中倾诉了自己离家参加革命9年来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苦。
这封弥足珍贵的家书,也是家里接到冯庭楷从军以来寄来的第一封信。此前,他曾寄过两封信,可惜家里没有收到,家里只留下了几封他的书信,连一张模糊的照片未曾得到。
向上滑动阅览
樟 榕二兄:
弟自事变后,毅然走出饥寒的家庭,参加了人民的子弟兵——八路军,将近九年光景,因不了解咱乡的社会情况,未敢冒然写信,恐信到家后引起不幸之事件(过去曾以做生意为名与家寄信两封,均未见回音)。咱家的情景,我是想到的,尤其想到在贫苦的日子里熬煎着的苦命的双亲,及年迈的祖母,他们也……我不敢往下想。哥哥,你们会意味到我没有直接给二老写信的意思吧。
......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而当这和平建设时期,弟将更努力,为群众服务,为新社会服务,一待更进一步、更彻底的完成民主和平改革的大业,而能得到巩固,那是我的光荣,是父母的光荣,是群众的光荣,是新社会的光荣。
......离别之情,一言难尽。我每次提起笔来,即想到我辈一生之患难遭遇,使我心绪撩乱,手指颤抖,简直写不出什么来,只好搁笔而去。哥哥,这封信,我鼓了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写出来呢。
我现在很健壮,一切均不感困难。想咱一家最幸福、最愉快的就数我自己了,请不必顾念。我在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步兵第九旅第廿六团任作战参谋,现驻在安阳西曲沟集。来信可交河南安阳交通总局转九旅第廿六团交我即可。
我在情况许可时回家一探,希千万不要来找,因部队驻防不定,或东或西,恐不易找寻。
请即来信告以祖母、父母、叔伯、婶母、兄弟姊妹等的详情。
遥祝阖家老幼安康!
(来信示知,咱乡为平东县或平西县及第几区。)
弟 庭楷
四月廿五号 (旧历三月廿三)
冯庭楷生于1923年,15岁参加八路军,1946年1月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队九旅26团司令部任作战参谋(正营职),同年9月在山东巨野战役中遭敌机轰炸牺牲,年仅23岁。
全家合影,中坐者为冯庭楷的母亲,后排右一为冯庭枋(1955年5月摄于北京)
冯庭楷的这封家书写得很长,正文足足有8页信纸,长达1400多字,可见作者想对家人说的话很多。值得注意的是,此信信封上收信人的名字写的是作者的父亲冯清泰,内文收信人抬头却是两位哥哥。信中揭秘原来这是因为作者离家太久,担心父亲不在人世,所以写给两位兄长,将其内心的思念和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感人至深。
许英致母亲
战场上的家书
许英是东北人民解放军4纵12师35团2营教导员,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前牺牲。战后,营长李文斌为烈士装殓遗体时,从许英的衣兜里发现了两封家书,一封写给母亲,另一封写给两位弟弟。当时因战事繁忙,直到平津战役后,李文斌才将烈士的家信寄出。烈士家属收到来信如获至宝,却不知许英已牺牲100多天。
向上滑动阅览
母亲:
我想你!
十年来,我想着那出门在外远不知天边的山儿,我眼里含满了泪。他难道还会活在人间吗?忘记是哪一天,我记得好像是有一只燕子代〔带〕来了一封长长的山儿的家信。啊,那不是梦吧!起初,我还终日不断的悠念着我的儿子,现在10年了,也许他再不会存在于人间了,以后我便有时想起,却又很淡漠的从我的心坎间掠过,也许很少再忆起这令人心肠欲断的儿子的事。
妈,你是这样的再想念着你的山儿吗?现在我回来了,我这封信如果能寄到你的面前,就好像我回到你的面前一样。可是,我却仍在遥远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中服务,我真没想到会在军队里过了10年,现在我已是成年人了。10年的革命锻炼教育了我,我完全明白我这10年的斗争是无比的光荣,伟大。我忍受了一切艰难困苦,在生死的危机情况下进行着顽强的流血的斗争,这是为了母亲、弟弟的永远解放。为着母亲的幸福,为着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我情愿以死杀敌,我的光荣正是母亲的光荣,全家的光荣。
......儿现在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第12师35团2营任教导员,改名叫许英,为着完成党给予的任务,到东北后,我曾日夜不停地工作着,也很有兴趣,生活很好。
明年我们就会打进关去,东北我们有强大的炮兵、飞机、坦克,百万大军将来轰轰烈烈地打进关去,全国的胜利就在眼前,那时再见吧。
祝母亲健康
你的英勇的为人类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儿子
彭山 敬礼
1948年8月20日于辽宁省盘山县
许英17岁离家参加抗日军队,10年没有回家了。他的家书开头先以“我想你!”三字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对母亲、对家庭的思念,后以“我的光荣正是母亲的光荣”为主题对母亲和弟弟进行思想教育,侧面反映了许英成长的心路历程和家国情怀,其真实而澎湃的情愫让人每每阅读都能为之触动。
1949年5月,许壮图粘贴保存并题记的儿子许英的照片
这一封迟到的家书竟成了绝笔。1949年5月,思儿心切的许壮图找出一张儿子许英15岁时在河北保定拍的照片,专门粘贴在相册里,并在旁边写下了感人至深的题记以示纪念。多年来,许英烈士的侄子许卓亮精心保存着伯父的家书手稿,致力于挖掘整理烈士的事迹,传承其精神和气魄。
李征明致父母妹妹
战场上的家书
李征明于1950年入伍,1952年赴朝鲜,1953年6月牺牲于朝鲜,是24军70师201团教导队的文化教员,曾荣立二等功。李征明生前写给父母和兄弟姊妹的6封家书有幸保存至今,使我们得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以下是李征明写给妹妹其中一封书信节选,字里行间不仅体现了他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拥护,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挚爱和眷念,家国情怀扑面而来。
向上滑动阅览
致晖妹:
你怎么不写信给我,我很希望你常常给我写信,报告你的学习情况,让我好高兴!也可将你的最喜欢的事情告诉我,关于家中的一切情况也好告诉我,上次我寄30万去大哥处,要他给你买钢笔和口琴,你高兴吧,还不知大哥是否能办?直到现在他还未给我来信,还不知收到没有?你也不要挂心,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今后准备送你们上女子中学,你愿意吧!你要与三姐团结好,不要闹意见,还要帮助其他同志学习并要帮助妈妈做活,不要磨人,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我在上甘岭一切都好,不要挂念。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决杀美国鬼子,争取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现在我已经戴上祖国人民赠送的勋章了,你看见恐怕也很高兴吧!我还正在争取戴上军功章回去见毛主席,你说好吧,再谈。
你的哥哥征明,敬礼
1953年3月25日
据家人回忆,1954年1月23日,李征明生前部队29部队一支队十一中队一分队的战友来信说:“征明同志生前在本连任文教工作,上级给予我们担任某前沿阵地防守任务。但是战争打得很残酷,距敌人只有 600 米左右,住在坑道里同敌人展开冷战......征明同志英勇顽强,机动灵活地完成了防护和冷枪战的任务,我们共同歼灭了无数敌人。征明同志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团结同志,不断受到领导表彰和战友拥戴......”
李政明为家人图画朝鲜生活情况的介绍
李征明牺牲后,其妹李曼把哥哥的家书视为珍宝,无论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如此我们才读到这些滚烫的文字。如今,李曼也已是年近八十岁的老人了,但每当讲起英雄哥哥的事迹,她的眼里仍闪着泪光。
少康致弟弟邵尔均
战场上的家书
以下这封家书,写于1953年9月22日的朝鲜战场。志愿军战士少康在信中向弟弟介绍了在朝鲜战场上过中秋节的情形,文笔生动,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乐观坚强的精神。我们由此得知,在战士们的眼中,战场上不仅有炮火硝烟和惨烈的战斗,也有皎洁的月光和美妙的风景。
向上滑动阅览
尔钧同志:
你没有来过朝鲜,你知道朝鲜秋天的景象吗?它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山间的田野里一片金黄,大豆生长在密密的高粱林里,谷穗低下头来,像沉睡一样,风是吹不醒它的。它左摇右摆,决不把头抬。金风从山岭上掠下来,吹落了落叶乔木的黄叶,吹得高粱叶沙沙的响,吹到冲积平原上,便翻起一阵金黄的稻浪。苍松翠柏是常年绿的,可是那落叶的乔木、灌木便开始了它凋落的生活。秋,把山染得更美丽,那些不知名林木的叶子变成了五颜六色。有时,你会在一个山的任何一部分看见一片飞红似火,那就是红叶。秋天不只是把一切都吹得一干二净。你可以走上任何一座山上去看,野桃子黄了(这种桃子熟了不红)山葡萄紫了,栗子、胡桃、山丁子、软枣、酸枣都熟了,你可随便找着吃,山上的野果没有主儿。
......现在我做什么?正在窗前给你写信。五个年头过的多么快,不知道明年的中秋节在什么地方来回忆今天的,是怎么样的活着〈的〉。你的恋爱成功没有?家里有些不同意吗?我是这样想:“只要对方思想进步,身体健康就可以,不要听信家庭的话,什么民族问题啦!提起民族问题来,我给你推荐一篇文章看一看,原载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二日《人民日报》,唐振宗写的《纪念〈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发表十四周年》。你看看党的民族政策,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的大家庭,希望你看一看,即〈使〉是恋爱问题和这也有关。你有不明白地方,可以来信研究。
尔恒兄我日前去一信,始终没见回信,情况你了解否?
我给尚大爷、李瑞龄老师去师〔信〕,均已回信。惟〔唯〕香烛店李酉山老先生没回信。
你所要的像〔相〕片(1950,在沈阳照的)底版我已找出,俟不日归国后,洗好为你寄去。
我身心均健康,勿念。
祝幸福
致军礼
邵 亢
于朝鲜成川郡玉井
癸已仲秋
1953.9.22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尽管环境非常艰苦,但志愿军战士充满了革命豪气和乐观主义精神。笔者少康主要从事文艺工作,因此总是想方设法编排节目,为前线的战友们送上精神食粮。从家书中也可以看出,面对流血和牺牲,战士们更加珍爱生命。
少康(后排中)在家乡与父母兄弟姐妹合影
(摄于1958年4月)
在战士们的眼中,阵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是美丽的风景。至于松鼠等富有生命的小动物,更是他们亲爱的朋友。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他们更加想念祖国,思念亲人,所以才有少康详细记述连续五年在战地过中秋节的情形,令人动容。
✍
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在这个和平年代,硝烟离我们也许非常遥远,但我们依然希望通过“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以图文等多种展览形式复现这些来自战场上的家书,以此表达对烈士的缅怀,并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表达崇高的敬意!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即,愿那些仍然坚守岗位,驻扎边防的人民子弟兵能够凭信寄意,抒发思念。愿所有不能团圆的明天,都有更辉煌和美好的未来。身虽远,心相近,纸短情长,见字如面。
大坛展讯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
展览时间
2020.12.16-2021.3.31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二层世界艺术展厅西厅
票务信息
展览免费参观,请预约成功后携带身份证件进场
扫码进入“中华世纪坛参观预约”小程序
监制:昭一
责编:心宇
撰稿:志明
校对: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