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解读】请回答1998:一封家书,叩开23年前的时空大门


今天,是一个普通的周一,也是一个对“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是何金慧撰写致爸爸妈妈的家书《我深知战胜自己是内在的要求》的第二十三个年头。


《我深知战胜自己是内在的要求》 

讲述人

何金慧

日期

1998年3月15日

正文

向上滑动阅览


亲爱的爸爸、妈妈: 


3月14、15日我和陈红到武汉几所高校走了一趟。武大的樱花节人山人海,花开正盛,为这所有名的学府增添了几份可亲近的感觉;财大的学生现实而匆忙;华师,我们是晚上去的,幽静的校园,不论多么浮躁的心情也能安抚平静;还有华工,那么多的参天大树,庄重浑厚的教学楼,林荫下朗朗读书的身影,行色匆匆的学子显然与我一般见到的不同,目光坚定而平静。仅仅只在武汉,想到北大、清华,不知是何等的庄严肃穆。今天,我才深深感受到环境于人的巨大影响。如果高中老师将学生领到这里身临其境一翻,我想,升学率会大幅提高的。 


好在现在,我们已经对自己的定位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我想起了《鸦片战争》上的一句话“只有真正站起来的民族才能正视自己民族的耻辱和苦难”。我想,只有真正从内心大气,只有不断地提纯自己、净化自己,才能正视自己的价值。我相信弟弟一定能进入一流的学府。 


今年仍旧是拿二等奖学金。以前是那么地看重这些,是那么地想战胜别人。现在我只想战胜自己,因为我深知战胜自己是内在的要求,战胜他人只是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的必然结果。至于是否有函调过去,我还不太清楚,因为我前几天才发现填表的人还真有那么几个,我只是霸道地想:中国共产党不吸收我这样的人,吸收什么样的呢?当然,只是想想而已。 


弟弟的成绩稳定吗?他要比一般的高中生成熟多了,因为他多思,善于解决问题。好了,寄几张照片回去,就像见到我一样。两张照片都在武大。周六到武大,她的生物实验室有一个年轻的学生正在全神贯注地作实验,我们一行肃然起敬,一张是去图书馆,一张是樱园附近。妈妈的韶山之行愉快吗? 


此致 

敬礼 

女儿:慧 

98.3.15. 6:15



1998年3月15日的傍晚,何金慧在学校写下这封家书,那时候的她一定没有想到,23年后的今日仍有无数人为她的乐观、自强、奋发的精神所深深触动。


这一切,只因她那数以百万计的文字,毫无功利目的地记录了自己“目标始终如一,行动不屈不挠”,不断“扬弃旧我、实现新我,改造小我、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其成长精神契合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何金慧1979年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沈集镇彭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进入高校前是一个没学过高中数、理、化和英语的中师生,但大学四年里,她在担任系学生会宣传股长、主席、院报记者、院台编辑、学通社社长等多个兼职的情况下,自修完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更经常发表文章、通讯且多次获奖;多门学科成绩优异。


何金慧在南京大学读书时留影


令人痛惜的是,2001年1月24日(农历大年初一),年仅22岁的何金慧在家中因煤气中毒不幸离世。英年早逝的她,留下了数百封书信和几十本日记。


本次“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从何金慧的几百封家书中重点挑选了她的《我深知战胜自己是内在的要求》作为展出,以这封诚挚的书信作为媒介,展览搭建了一扇情感沟通的时空大门。



一封家书,

承载着两代人的牵绊


一封家书,承载着两代人的情感牵绊。一笔一划,深深浅浅,留下的不仅是一个个方块字,一封封纸短情长。


何金慧去世后,父亲何显斌认为,女儿所留下的这些文字可以给青少年及其家长有益的启示,是研究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最原始、最真实的个案资料,也是对金慧最好的纪念。于是,何显斌主动从荆门市东宝区教委主任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到何金慧曾经工作过的象山小学担任党支部书记,闲暇潜心研究爱女的遗稿,致力于青少年教育,已达二十年。


耗尽二十年光阴追忆爱女在人间留下的痕迹,何显斌从未迟疑,但面对这一次到现场参观女儿家书的邀请,他再三犹豫了......2021年的1月9日,赴约前的何显斌给1998年的女儿写下了一封回信:


慧慧:


在干什么呢?还在沿着崎岖的林间小路攀登吗?


我又来到了首都北京,参加《全国革命老区发展史》湖北卷的审稿。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参观中华世纪坛“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展出的有金慧家书哟!


知道吗?你的日记书信公开20年来,《林中树·林间路》《飞扬的哲学女孩——何金慧日记书信选》影响不小哦!不仅为“马加爵事件”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正面教材,也为十八大后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鲜活素材。你的精神被誉为“成长精神”广泛传播,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和湖北卫视、湖南卫视、深圳卫视、北京卫视相继报道产生的影响。你的故事还分别入选《廉政家书》《图说红色家书》《荆门市教育志》《沙洋县志》“红色家书进军营巡展”“红色家书进校园巡展”“中国家书展”“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入选傅雷图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家书展”。“共产党员网”在线展播你的纪录片,中纪委国家监委网展播你的家书。我也N次应邀到大中小学作励志报告,到党政机关上党课,还入选湖北省老干部宣讲团,巡讲“传递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呢!你说我能不自豪吗?


你只是个普通女孩,你的生命价值,全在于你的日记书信及其承载的文化慧命。


你9岁开始给同学写信,珍藏了200余封同学来信,珍藏着大量明信片和小学、初中、中师、大学毕业时的同学留言。以你“不欠帐”的性格,可以断定你写给同学、校友的,远远超过你珍藏的。你13岁开始给家人写信,让你感动的是那本《父子通信录》。你还给自己写信,写信给自己看。你向报刊投稿时,均工工整整地给编辑写信;你给名师大家写过求教信。你还给崇拜的伟人写信,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交流分享,以至于你的读者也效仿着给你写信,与你的灵魂交流。


你写信与众不同:在音乐中写信,充当快乐神、找个人倾诉;研习写作、练习书法、训练思维;寻求帮助、争取指导、警示自己、鼓励他人;总结、汇报、反思、畅想、交流思想、生活、学习、工作、研究的经验、体会、成果。


你钟情于书信,不停地写、认真地写,是因为你在写的付出中得到了沉甸甸的收获。你珍视来信,珍藏着所有来信且随身携带,时常阅读、回味。不仅仅是尊重他人的友谊和劳动,更重要的是从众多的来信中获取了实实在在的营养。


你的书信,是书法、是美文、是心灵的火花、是思维的结晶、是文化底蕴的积淀与内在精神的升腾、是智慧开启的途径与人格完善的过程。这些毫无功利目的的文字,记录了你22年“目标始终如一,行动不屈不挠”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你的真与纯、善与美、勤奋与聪颖、理想与追求,苦与乐、好与恶、方法与技巧、磨砺与跋涉。细细品读,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思的启迪,获得快乐、动力。


正如《告别彷徨》说:“何金慧的日记和书信记录了一个当代青年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艰辛历程。因其人生意义的不断探寻,何金慧哲学女孩之名不胫而走,慢慢传播开来,感动了万千青少年读者。她的书信超越了生命。”


今年是何金慧成长精神传播二十周年,是何金慧家书入住人民大学博物馆专柜展示十周年,也是《何金慧永远活着》入选《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和我的《歌醒神州——革命歌声中的中国共产党》由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十周年,还是北京市委组织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人民大学出品的《红色家书》(其中第六集是何金慧《告别彷徨》)荣获全国党员教育优秀影片二等奖五周年。我们计划1月24日在湖北省伦理学学会道德实践基地“金慧故里”举办“成长精神芳华依旧· 红色基因历久弥新”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但因新冠肺炎疫情,我决定推迟举办。你不见怪吧?


去年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打赢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了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风骨,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相信有“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原计划妈妈过几天也来同我一起去参观“中华家风主题展”,今天我要妈妈取消了行程,我去不去观展还在犹豫中。因为疫情还没有解除,需要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呀!


十年多来,全力传播何金慧家书的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教授劝我,好不容易来趟北京,还是去看看吧!


你说,我去还是不去呀?


你的听田震的歌会流泪的爸爸

你的心疼《一个也不能少》中孩子的爸爸

你的中部崛起、引亢高歌的爸爸!

二零二一年一月九日


上下滑动阅览


信中,父亲何显斌以洋洋洒洒的两千字肯定了女儿何金慧的书信,既欣慰又自豪。然而,出于对疫情防控原因的考虑,这个骄傲的父亲又摇身一变,成了小心翼翼询问女儿意见的“怂爸爸”,令人触动不已。


何金慧(前排左)与家人合影(摄于 2000 年春节)


正是因为过去的亲密无间,正是因为无法割舍的情感连接,正是因为对逝者的无尽思念,这样的轻声询问,才更显得稀松平常而又情深意重。


1998年,何金慧写信与家中的父母分享自己在外求学的所见所闻;2021年,何金慧的父亲因循这封23年前的家书来到了展览现场。


何金慧的父亲何显斌在展览现场


这封家书,在寄出之时就已承载着父与女、两代人的牵绊。在23年后的今天,这封家书更让1998年的何金慧得以“穿越”来到展览现场,也让2021年的何显斌奔赴北京见证爱女精神的又一次“重生”。



一封家书,

传达着新青年的思潮


除了传递亲子间的小家之爱,在何金慧与父母、朋友、自我的通信和对话的字里行间中,还向广大青少年传达着新时代的精神理念和广阔的家国大爱。


1997年2月,何金慧写信告诉父亲:“入党申请书已经写了……以前我曾对父亲为什么不想继续升官,以及对弟弟种种坚决拒礼的行动想不通,但是现在知道就像爸爸说的那样,哪里能更好地工作、发挥作用就应在哪里。”


信中,何金慧对人生和责任的思考也愈加成熟。“只要我们对工作、学习高度负责,对事业无限忠诚,自然而然就在勤奋的跋涉中找到了成功的快乐,而过程中的一切荣辱得失就不足挂齿……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生命之火燃得更亮些,更旺些。”


何金慧去世后的十多年来,其父何显斌应邀到大、中、小学作励志报告四百余场,用何金慧的成长故事感动了十余万青少年;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与数千名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了倾听倾诉恳谈,收获了上千个“女儿”;开办了教子有方俱乐部,随时为学生家长排解忧愁;挽救了六百多名“网瘾少年”;创办了教育中心,用何金慧成长精神,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验和认知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和成长方法;资助9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创办了“金慧故里老来乐”服务队,照顾十多位孤寡和空巢老人,提供免费午餐,陪老人读书聊天等,使何金慧的精神气度得以无限延伸。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何金慧遗著


200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飞扬的哲学女孩——何金慧日记书信选》。从2010年开始,何金慧的500多封家书陆续入藏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该馆在常设展览中专门设置了介绍何金慧家书的专柜。


2001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发的何金慧党费收据


随后,何金慧追求进步、与父亲探讨入党问题的家书先后收入《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廉政家书》《图说红色家书》等图书,并被新华社、中组部共产党员网、中纪委网站、《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档案报》等媒体重点报道。2015年七一期间,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出品的六集《红色家书》系列纪录片,分别在央视、北京卫视等媒体播出,其中第六集《告别彷徨》的主人翁就是何金慧。


《红色家书》第六集:告别彷徨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何金慧及其精神悄然在民间传播开来,何金慧被读者誉为“成长的精神”,被传颂、被效仿。


这封家书,为何金慧插上了生命的翅膀。即使离开了这个她热爱的世界,何金慧借助书信的力量,仍可以以另一种生命形式继续生活在人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时代青年。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书信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承担着中国人社会交往、情感沟通的桥梁作用。书信的传承不仅是在形式上延续传统,更是从实质上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倡导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本次“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涵盖了中国家书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品种和篇目,32组家书内容既展出了诸葛亮、郑板桥等文化名人的文字,也有赵一曼、左权等革命烈士的通信,还有各行各业普通人的家书等,欢迎各位观众亲临现场,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大坛展讯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


展览时间

2020.12.16-2021.3.31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二层世界艺术展厅西厅


票务信息

展览免费参观,请预约成功后携带身份证件进场


扫码进入“中华世纪坛参观预约”小程序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监制:昭一

责编:心宇

撰稿:Constance

校对:小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