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微课堂】在游戏中学习大众篆刻
学习大众篆刻
在游戏中
我们提倡大众篆刻,推广和普及篆刻,自然有着高远的目的和宗旨,就是让学生们喜爱篆刻,把篆刻当作一种汉字游戏,借以培养与汉字的亲和力,传承中国的篆刻艺术和印文化,热爱汉字,热爱汉字文化,进而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但是,在具体开展大众篆刻活动时,则不要做得生硬、呆板、沉闷和抽象,而应把活动搞得生动、活泼、轻松、有趣,能够激发学生们参与的兴致,让他们觉得好玩。
小学生创作的彩色印章(奥运印社提供)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篆刻有30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印章的历史沿革、篆刻艺术的形态演变,还是各种流派的风格特色,一旦作为知识灌输起来,并要学生的篆刻实践必须以临习古代篆刻为前提,就会耗去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培养篆刻特长生或专业篆刻者是必须的,但对于培养一般的篆刻爱好者来说,则是不太现实的。
李嘉(汉代)
浓花淡柳钱塘 (陈鸿寿)
最近,我读到一位篆刻名家的文章。文中统计,现在全国有300个左右的印社,按每个印社有30人计算,全国大约有1万人从事传统专业篆刻。当然,一些出于自娱自乐的动因而尝试篆刻的人,则不在其中,但总数也不会很多。而每年举办的全国性篆刻大赛,收到的参赛作品大约为3000份,也为数寥寥。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是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的繁荣时期,无论是从事篆刻的人数,还是篆刻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篆刻研究的成果等,都超过以往。可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则不难发现,传统篆刻依旧是小众的艺术。由此可以说,依靠传统篆刻的方式方法,即采用手刻、石材和篆字去推广和普及篆刻艺术,是行不通的,这已经得到篆刻的历史和现状的充分证明,毋庸置疑。要推广和普及大众篆刻,就必须另辟蹊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金鑫电脑设计)
因此,在开展大众篆刻活动时,不必让学生一开始就要崇古、学古,否则,就会让学生陷在传统篆刻的历史、知识和方法里,不能自拔,这会让学生对篆刻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进而放弃动手尝试的勇气和兴趣。真要出现这种情况,就南辕北辙,适得其反,背离了开展大众篆刻的初衷。如此说来,在开展大众篆刻活动时,要让学生卸下传统篆刻的历史、文化的沉重负担,卸下传统篆刻的知识和方法的沉重包袱,轻装上阵,最简单、最直接地面对和介入篆刻。
在推广和普及篆刻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篆刻的难度和门槛。篆刻,就是以印章的形式设计汉字,每一个字都可以设计出多种字体,都有美化的空间,每一组字都有复杂多样的编排布局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创意。创新无止境,创意无限。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从自己能够轻易驾驭的字体入手,采用简单、便宜、适用的新材料,采用电脑设计,采用机器等新技术手段和工具刻制,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集中精力于印文的设计,很容易地上手,玩得投入,玩得兴奋,事后留恋篆刻,愿意再次尝试篆刻。
喷绘在印章侧面的图案(中国绿发集团研制)
申奥成功(李梦洁电脑设计)
这样开展大众篆刻,并不是要抛弃传统,与前人隔绝,而是认为篆刻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篆刻的普及和推广要选择切实有效、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我们不必期望学生们在短时间内一定要做得多好,而是让学生积极尝试篆刻,借以在他们心里撒下一颗喜爱篆刻的种子。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深入学习篆刻的时间还很多。只要篆刻在他们心里扎下根,就会慢慢转化为一种自生的乐趣,促使他们发展这种爱好。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他们对篆刻的历史、文化乃至知识、方法的掌握,都会在将来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学生们眼下最好是在游戏中学习大众篆刻。
作者介绍|
马俊华,大连金州人,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供职于高等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大众篆刻的普及、推广和研究工作,兼任(全国)教育书法协会篆刻艺术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顾问,以及由教育部语用司主办的2019年中华诵写讲大赛学生篆刻大赛评委会副主任等职,有书法、篆刻和国画作品参加“印记中国——大众篆刻作品展”“全国教育书画邀请展”等展览,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印章艺术》(合著)等。
篆刻微课堂
字里行间 方寸大千
以印寄情 以史明志
篆刻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中国的篆刻艺术始于商朝晚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篆刻”成功列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金石篆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延展项目。艺术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篆刻诞生之初的实用功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演化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随着汉字的逐步简化和普及,推广语言汉字应用,让更广泛的青少年通过文字和篆刻艺术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广“大众篆刻”的首要目标。
监制:昭一
责编:阿清偏头痛
供稿: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
校对:桃盏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