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解读|一千零一封家书的故事


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系列:“信仰·薪传——红色家书专题展”已于2021年12月22日在中华世纪坛开展,展览围绕“重温红色家书,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选取了40组不同时期的红色家书。本期解读我们特别邀请展览“筑梦之歌”单元的家书作者王清,讲述他的“一千零一封”家书背后的故事。



本期嘉宾

点击全屏观看,效果更佳


在通讯不便的条件下,家书之珍贵可抵“万金”。王清从一千零一封家书中精心挑选,为我们解读远赴海外的新时代“筑梦者”的初心坚守和大爱柔情,在红色家书中见证信仰的力量,感受优秀家风的传承。




1.

远渡重洋 投身建设


王清

王清(1965—),河南兰考人,出生于北京。1986年7月在胜利油田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运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过党务管理、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参加过3个国际工程项目,到访过17个国家和地区。


1996年至2000年,王清作为中国石油产业大军外闯中东石油市场的一员,参与了为中东产油国科威特建设石油设施的国际工程建设项目。他先后在该项目的临时党委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岗、健康安全环保工程师岗、施工副经理岗及项目副经理等岗位上工作了1500多个日日夜夜。


1999年王清(右)与中外同事在科威特国际项目施工工地现场。


这些新时代石油建设者们,以“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豪迈情怀,坚决贯彻党和国家“走出去”战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克服了战争阴云密布、恶劣气候环境、国际经验匮乏等重重困难,硬是完成了这个对中国石油人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项目。



王清用明信片记录科威特的恶劣天气、感受和应对措施。


气温:已达47度(直晒更高) 

感觉:炼钢炉旁(烤的慌)

体征:几乎无汗(极干燥)

措施:大量喝水(超常规)



项目施工时正赶上美英对伊拉克发动的“沙漠之狐”行动,图为“沙漠之狐”行动结束后王清用明信片向家人报平安。



2.

妻女思念 纸短情长




王清一家人

王清和女儿



由于是第一个大型国际招投标项目,项目急需学习、实践、掌握,当时王清单位休假的规定是:在国外工作每一年半才可以回国一次。


在科威特工作的四年多时间里,他与妻子和女儿互通了1000多封家书,交流着各自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倾诉着彼此的思念和牵挂。女儿从8个月到5岁这四年多的时间里,王清都在项目上。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他和妻女虽在两个不同的国家、相距六千多公里,但他们通过传统的家书,将深情厚意凝聚在一封封信笺中,尽情地沟通交流着彼此的情感。



也是苍天有眼,把你和我联系到一块儿,组成了美满的家庭。能激发出你全部的爱情,也迸发出了我全部的爱情。今生今世遇到你,我是十二万分的幸福!尽管我俩相识已整整八年了,结婚也六年了,可因我上项目,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仅仅才两年。但从长远看,我们分开毕竟是短暂的,而在一起却是永远的。我始终期盼着咱们的早日再相逢!


王清给妻子的家书




王清从科威特寄给妻子的庆祝他们结婚五周年的贺卡。


王清从科威特寄到女儿幼儿园的信,祝女儿三周岁生日快乐。


由于夫妻俩频繁的通信,王清的女儿对爸爸妈妈写在信纸上的汉字产生了好奇。时间一长,她学会了学着妈妈写字的样子,在记事本上学写汉字。由于她学写的汉字外观像只小苍蝇,因而,王清和妻子形象地称之为“小苍蝇”字。


女儿尚未学会写汉字,但却给王清写来了他们夫妇俩称作“小苍蝇”字的一整页信,落款为早早1999.11.7.9:01。



3.

身在海外 情系中华


1998年夏天,我国南方遭遇了特大洪灾,国人纷纷捐款捐物,伸出援手。王清所在的项目部远在科威特,先后两次向灾区组织捐款,他在给夫人的回信中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


1998年国内洪灾时,王清与同事们先后两次向国内洪涝灾区捐款。


不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中国人。


——王清致妻子王丹昶

1999年1月1日


1998年12月,王清在科威特工作期间曾向CCTV-4写了封信,信中写到:“我叫王清,来自胜利油田,现正在科威特从事石油工程建设。我来科威特已九个多月了。在这期间,你们的CCTV-4国际频道节目始终伴随着我,使我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中国新闻》是我在科威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最快最直接的新闻媒体。科威特与北京有五个小时的时差,我们项目人员工作了一天之后,在当地时间晚上九点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电视机前,收看你们播出的《中国新闻》。而此时已是北京时间次日凌晨两点钟了。此时此刻,我就会想到你们夜间值班的工作人员,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得我们这些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体验到了在家的感觉。”CCTV-4《观众之友》栏目还在1999年元旦应约为他点播了歌曲《我是中国人》。



完成项目回国后,王清对这个国际项目进行了总结。项目能最终完成,离不开临时党委的领导,面对重重困难,发挥了国际项目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外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带领全体人员圆满完成任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王清作为该国际项目的亲历者,把改革开放时期国际项目党组织如何组织项目实施这一段党史以《一千零一封家书背后的故事》为题制作成专题党课,先后走进企业、社区、学校、银行、医院等进行宣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展览现场


发生在王清身上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个为了家国事业而奋斗的普通人的缩影。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无数驻守在平凡岗位的人们,正在用自己的坚持和执著兑现着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他们中间有“驻村干部”“戍边战士”“抗疫护士”“援疆青年”,他们把对家人的思念和不舍写在纸上,把对国家的热爱和拥护付诸行动,他们是当代社会的道德高度,是当今中国的“时代楷模”。


封封家书,字里行间,拥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们看到时间深处动人的情感和炙热的初心,见证百年征程中革命者的精神和理想信念,体悟百年党史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底蕴,弘扬红色基因的宝贵精神财富。




“信仰·薪传——红色家书专题展”

讲解时间安排:

展览期间每周二~周日

10:00-10:30

10:30-11:00

14:00-14:30

14:30-15:00


 大坛展讯 


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系列:

“信仰·薪传——红色家书专题展”


展览时间

2021.12.22-2022.2.28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 二层世纪大厅


票务信息

展览免费参观,请预约成功后携带身份证件进场


扫码进入“中华世纪坛”小程序预约参观




监制:昭一

责编:桃盏

资料整理:姚顽

校对:阿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