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策展与未来】第三场|艺术赋能与文旅融合

9月22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协办的2022“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第三场学术座谈活动“艺术赋能与文旅融合”在中华世纪坛启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璜生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助理研究员 姚珊珊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后 薛江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师 沈森(线上)

新疆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 张利军(线上)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 冀鹏程


本场活动的学术召集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王璜生的演讲主题是,“艺术赋能文化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他提出,作为区域,包括政府,往往更为重视的是一个区域整体上的文化发展,有可能给这个区带来什么,包括形象,人文,经济,各方面新的可能性,或者说一种形象。国内在相当长时间还是比较重视的,也产生过一些相关的实践,在国外,他们的经验或者历史更为丰富、长远,甚至是操作系统,体制方面都更为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艺术赋能文化旅游,如何将它从社会的层面跟文化层面对它的系统工程进行观察跟研究是极其重要的。要考虑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策划和建立一种机制,一方面是社会的机制,另外一方面是文化的机制,只有两者达到同步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持续的具有品牌的项目。随后,他分享了威尼斯双年展、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国内的乌镇戏剧节、平遥摄影节、广州三年展等方面的相关案例,并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及目前发展的壁垒。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助理研究员姚珊珊以“文化和旅游的中间地带,文旅融合政策下的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为题进行了分享。她首先介绍了国内文旅融合相关的政策,结合乡村文旅融合案例,从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传播等角度,讨论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一种文化记忆的媒介空间,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它既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又容纳游客的观看和互动,在双向参与下让乡村文化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之后她谈到,在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中,“策展”拓展为更广泛的策划概念,表现为一种关于文化和空间的整体策划,能够协同艺术实践赋能乡村文旅融合。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后薛江围绕“策展思维X文旅融合”展开演讲,他首先强调了对主题“X”的使用并不是简单的叠合,而是成倍式的无限想象力,有无限发展空间的课题。聚焦了文化遗产价值的重构,作为纪念碑的石窟寺遗址博物馆,在文旅融合的语境下,以重构文化遗产为出发点,以石窟寺遗产为主要内容,从策展思维方式来探讨未来博物馆的构建方式,他认为,重构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成为今天文旅融合的重要课题,石窟寺如何能够重新构建完整的文化遗产,让大家在文旅融合过程中欣赏、体验和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最后通过埃及大博物馆的案例,总结提炼策展先行的理念,这种策展先行是建立在对文化遗迹的尊重与保护传承,同时兼顾到科技策展以及对历史观的把握。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的沈森以“美术馆、区域艺术行动作用城市再生的可能”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文旅行业在当下处在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这样一个转型阶段同时也面临着相对应的挑战以及挑战带来的一些机遇。在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统计面前,他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流动性的问题,在受全球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因为远距离的出行及在时空上的限制,艺术以何种方式为我们城市的文化生产,包括对城市历史记忆的存续,对社区的再生与公共的心理需求赋予行动。带着这样的问题,他通过这几年艺术行业内的一些表现,观察到了很多公益机构,包括美术馆,包括艺术团体所做的一些艺术方面的实践,他以“附近的回归”为角度,举例了社区参与式实践、城市漫游、数字化,互联网下的云语境对公共的联结。最后他提出,当我们在谈论立足社区和基层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时,事实上也在讨论如何让公众通过探索自身咫尺之处的生活空间,形成观看世界的独特视角,获得由新的艺术行动带来的文化体验,这对艺术赋能和文旅融合而言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拓展的议题。


新疆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张利军分享主题是:“艺术乡建,新疆之我见”,他讲道,习主席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话以后,更进一步的推动了艺术乡村建设,振兴乡村文化。我们先后对农村文化大院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得新疆广大农村有艺术性的熏陶,增加了农民基层文化的生活。艺术活动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的思想观念转变。目前有四方面力量在进行推动,主要是当代艺术家持续对乡村的关注,国家的行政资本力量的推动,公益组织做的扶持和支持,还有是人类学的艺术学者持续对乡村的关注。随后,他介绍了多个案例,并总结道:艺术家持续介入乡村,主要是当今社会的转型和科学进步,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的发展,使得乡村不再偏僻,也成为艺术家活动的舞台,使得艺术家在乡村有很大意义,成为了新的文化之地。


本场活动的学术评议人,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冀鹏程对本场学术议题进进行了评议。他指出:


王璜生馆长认为策展既是社会系统工程又是文化系统工程,在策展的过程中除了基于艺术本体角度要从美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出发,还要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市场学等思维和方法进行策展实践。


姚珊珊研究员介绍了国家艺术基金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并列举了多项中国特色的文化事业运行机制。特别是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艺术乡建如何开展,提出了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即是在乡村和旅游者之间建立一个可以相互理解、容纳、缓冲和过渡的公共空间地带,逐步形成链接,才有可能形成共建,而不是将城市经验与模式直接介入、强行植入。


薛江老师提出建设石窟寺遗址博物馆对文物保护和挖掘文化遗产价值的独特意义。并以埃及新博物馆群建设为例,介绍了埃及政府将新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与金字塔群以及周边遗址进行了整体规划,运用互联网与高科技打造了世界各博物馆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以此来重塑埃及的国家人设。这是埃及贡献给世界文旅行业的埃及方案,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沈森老师梳理了文旅行业的发展历程,也思考了艺术应该以何种方式为城市的康复和生产的恢复来做赋能。通过策划一些参与式的项目介入社区的营造,在短时期内帮助我们有了些许慰藉,但更重要的是重塑什么样的人文精神的价值观,把我们精神意义上的“附近”找回来,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赋予精神意义上的温度,这对于美术系统,美术学院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张利军主任分享了新疆正在开展的一些艺术乡建活动,让我们看到了边疆地区的文化新作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非常重要的交流融合场域,新疆美术馆在艺术乡建的课题或者展览中也应该深度挖掘历史上的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经验和价值,更应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美美与共与民心相通。



圆桌讨论环节现场,现场发言人从左至右为:冀鹏程、王璜生、薛江、姚珊珊;沈森、张利军线上连线并参与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