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里江山皆入画,百年挥毫难尽情——王麦杆艺术馆开馆仪式暨王麦杆画展今天在招远开幕

金都招远 2023-09-13


开幕

 万里江山皆入画,百年挥毫难尽情。今天上午,招远籍红色画家、新四军老战士王麦杆艺术馆开馆仪式暨王麦杆画展在金街烟台市齐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幕。


 此次活动由中共招远市委宣传部、招远市文化和旅游局、招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烟台市齐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招远市融媒体中心协办,展出了王麦杆先生在不同时期创作的版画、素描、水彩、陶瓷等作品400余幅,历史文献及文献复制品100余件。

 通过展览不仅让大众感受到了一位亲历中国社会历史变革艺术家的壮丽人生,更通过王麦杆先生这一件件汇聚历史价值与爱国情怀的艺术作品,感受到了红色艺术家的浓浓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奋斗的光辉历程,讴歌了新时代的辉煌成就。

 王麦杆先生的儿子王玉成代表家属对王麦杆艺术馆开馆仪式暨王麦杆画展在招远的成功开幕,致以诚挚的谢意。他表示此次展览全方位的梳理和展现了王麦杆先生一生的艺术创作的风貌,此次展览是王麦杆先生近六十余年的艺术创作的集中呈现,作为家属十分珍惜此次展览机会也非常珍视王麦杆先生留下的艺术遗产。

 当天,还举行了王麦杆艺术研讨会。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馆员、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程大利等专家以及王麦杆先生的家人和我市部分艺术家代表参与研讨。研讨会就王麦杆先生的艺术创作与教学等多方面成就及其发展历程展开了深入讨论。

 据悉,本次画展持续到4月20日。画展期间,王麦杆艺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王麦杆(1921-2002)原名王兴堂,1921年生于山东招远,现代版画家。曾被选入《世界名人传》,并被《世界美术全集》列为中国当代七大著名画家之一。

 9岁,家乡受灾,全家移居东北黑河;10岁,日寇侵华,一家人从关外流亡到上海闸北;11岁,日寇轰炸闸北,一家人搬迁到法租界……幼年时期的王麦杆生活极其动荡,日寇的侵略,让他颠沛流离。

 在上海就读于南方(敬业)中学时,王麦杆参加了爱国运动。18岁时,因创作《日寇的暴行》版画,他被投入监狱,受尽折磨,但坚强不屈。出狱后改笔名“木革”。因“木革”在上海话里的谐音是“麦杆”,“王麦杆”的笔名就此诞生。

 为揭露反动派暴行,王麦杆创作了木刻《放回来的爸爸》,一经问世,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中国现代版画的经典作品。画面中被反动派放回来的爸爸眼部缠着绷带,只能用手抚摸孩子的小脸,而孩子睁大眼睛看着爸爸,满怀心疼和悲伤。作品揭露、鞭挞了虚假繁荣的时弊,显示出对城市贫民的极大同情,对残酷战场的刻画,表达了哀恸却决不妥协的抗战决心。

 1939年后,王麦杆在上海组织“革艺社”“铁流漫画木刻研究会”“刀笔社”等,先后主编《革艺木刻集》《铁流版画集》《刀笔集》等出版物。1946年参与组织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9年加入解放军,从此将艺术为人民、艺术为大众的艺术理想与时代的要求融为一体,创作了《解放军洗衣》《休息时刻》《抢送防汛物资》《春到西藏》等大量反映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木刻作品。

 1950年,王麦杆在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宣传部工作,兼任贵州省美协副主席,后又调人国家农业部。1953年,王麦杆调任天津美术学院(时为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开启了天津美术学院现代版画教学的先河。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其艺术创作又更多地涉足彩墨、水粉、水彩等媒介,同样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作品《雁归》《五岳遥通阿里山》等作品展现了共盼统一的浓浓情愫,在海峡两岸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80年,宋庆龄亲笔为王麦杆的《麦杆台湾风光画展》题字。

1979年 五岳遥通阿里山 640cm×81cm


 1984年,63岁的王麦杆返回阔别已久的家乡,在烟台举办了“王麦杆画展”和“麦杆台湾风光展”。并将玉甲村的房子捐献给乡亲们,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村办美术馆——兴家文院。晚年,王麦杆右臂有恙,以左臂绘画,对艺术的痴心终生未移。

 王麦杆是刘海粟的得意弟子,他精通版画、漫画、雕塑、年画、水彩画、国画、油画、瓷画、粉画、色粉画、陶艺、根雕等,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多才多艺。在绘画上,王麦杆秉承老师的教导而自成风格,学贯中西,将西方油画的写实和对色彩的处理运用和中国画的写意揉合在一起,使之浑然一体。其作品雄浑大气,寥阔深沉,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不事繁冗,不拘唯美,线条清皙,笔触洗练,手法多样,简拙中彰显大家气象。

 1993年,72岁的王麦杆游遍瑞士、法国风光,写生达百余件,那时正值严冬,在海拔3000余米的罗蒂埃雪山上,顶着严冬的凛冽寒风聚精会神地写生。外国人见此情景,对老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由衷地敬佩。他一生的足迹几乎印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为了保证每天的写生收获,他经常凌晨三点半就起床勤奋作画,非常劳苦,虽年逾花甲犹奋笔挥毫,沉醉在忘我的艺术世界。在75岁时,终因劳累过度不幸患了半身不遂,右手不能画了,他就顽强地改用左手作画。靠着惊人的毅力,他获得了第二次艺术生命。

  2002年(左手绝笔) 胖猫思生(“生”是指王麦秆的老伴董闽生) 87cm×54cm


 199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举办了“王麦杆教授画展”,这是该组织首次为中国当代画家举办个人展览,不仅因为他卓越的艺术成就,也是为了感念王麦秆在曾经的战火岁月里,为了世界和平而矢志不渝创作奔走的信念。这次以“锦绣中华”为主题的展览效果超出预期,在这座世界名城引起了强烈反响,更是彰显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巨大艺术魅力。


作品欣赏


《平籴米》木刻 1941年 12cmx49cm


《拾米图》 木刻  1941年 16cm×21cm


《摩顶楼》木刻 1942年 25cmx14cm


《人民的力量》 1943年 31cm×47cm


《大风吹倒前朝树》 木刻 1948年  66cm×42cm


《鲁迅像》 木刻 1948年 34cm×47cm


《放回来的爸爸》 木刻 1948年 42cm×33cm


《耕耘》 木刻 8cm×10cm


《挺进大西南》木刻 1950年 66cmx41cm


《稻谷进仓》 木刻 1958年 65cm×44cm


《团结》 木刻 1963年 54cm×44cm


《杭州车站》 素描  1947年 21cm×24cm 


《沉思》 素描  1948年 28cm×38cm 


《老人像》 素描 1950年 16cm×22cm  


《赶山集》  素描 1952年  40cm×31cm


《大队开会》  素描 1952年  41cm×31cm


《夫人董闽生像》 水彩 1944年 21cm×27cm


《高桥镇》 水彩 1946年 25cm×35cm


《高雄一角》 水彩 1947年 24cm×32cm


《瑞士公主坟》 水彩 1993年 46cm×60cm


《阿尔卑斯山》 水彩 1993年 46cm×60cm





往期推荐

 招远市委工作会议召开

 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会议暨党建引领推进指挥部工作会议召开

 2023年世界卫生日 | 崇尚文明 拥抱健康

 马埠桃花正当时,我在蚕庄等你来


◆ @所有人~2023“万步有约”等你来报名啦!


 【走进北马驻埠村】品儒家文化 享采摘时光


严正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来源:今日招远   记者:刘腾飞    图片来源:天津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金霞   

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