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查报告|大学生亲密关系中的性别暴力

云高组 云南高校性别平等促进小组 2021-01-22




调查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家庭、婚姻、同居、约会等不同亲密关系中所存在的暴力问题,界定为亲密关系暴力。国内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32.4%-37.3%的女生【1】39.1%-47.0%的男生【2】报告过有约会暴力经历;进一步的调查指出,在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暴力躯体暴力性暴力的报告率分别为33.6%18.0%5.1%;而且,有74.2%的大学生经历过3次以上亲密伴侣的施暴。【3】

在一项针对云南大学生(呈贡地区)的亲密关系暴力研究中,一共调查了1234名大学生,其中有恋爱经历的有844人,发生过约会暴力的人数为685人,发生率为81.16% 


由此可见,云南高校中大学生的性别暴力十分普遍,但在日常生活中,普通大学生未受到关系识别、抵制亲密关系暴力的指导,导致这一问题一直处于隐蔽的状态中。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目的首先在于了解以下现状:大学生中确实发生的亲密关系中的性别暴力的表现方式及普遍程度;大学生的性别观念和对亲密关系暴力的看法和态度;大学生是否能、多大比例上能够以及多大程度上能识别亲密关系中的性别暴力


其次在于分析传统性别文化父权思想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大学生的亲密关系,以此为未来开展亲密关系暴力预防的相关倡导活动奠定基础。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电子问卷调查法,问卷设置围绕“社会性别意识”和“亲密关系暴力”展开。由于电子问卷无法提交漏题的问卷,因此本次回收的问卷均为完整有效的问卷,共回收问卷708份。


本次问卷共设置16题,前十五题为客观题,可补充个人回答,第十六题为开放题。其中,第二、三题为关联问题,第四、五、六题为关联问题。预设调查主题是呈贡地区的大学生,其他国内外高校的大学生也有广泛参与,很多同学反映:“这样的问卷很有意义,使得自己思考了一些从来没想过的事”。


本次参与问卷回答的708人中,女性为514人,占比72.6%,男性179人,占比25.28%,自我认同为其他性别为15人,占比2.12%

(受访者性别占比图)


地域上由于小组影响力较强,参与者遍布海内外,其中云南地区的大学生占287人,陕西36人,四川21人,湖南12人,北京42人,重庆6人,福建7人,广东59人,山东5人,山西2人,浙江28人,天津8人,江苏22人,黑龙江4人,河南9人,河北6人,广西11人,上海52人,澳门2人,甘肃7人,香港5人,贵州8人,新疆5人,吉林3人,安徽2人,海南2人,湖北16人,辽宁8人,西藏2人,江西3人,青海1人,台湾1人,国外26人。


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

与亲密关系暴力分析


(一)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较强

在本次问卷设置中,第10、11、13题为性别意识检测题。


在第十题:你是否同意以下观点:“男生应该阳刚,女生应该温柔”的选择中,68人同意这一观点,占比9.6%554人不同意这一观点,占比78.25%,另外还有86人不确定是否同意,占比12.15%,从性别分布来看,有34男性33女性以及1其他性别同意这一观点。

(第十题各答案占比)


在第十一题:“你是否同意以下观点:女人遭受性骚扰是因为穿的太暴露”的选择中,27人同意这一观点,占比3.81%648人不同意这一观点,占比91.53%,有33人不确定是否同意,占比4.66%。从性别分布来看,有16位男性同意这一观点,11位女性同意这观点。

(第十一题各答案占比)


在十三题:“你是否同意以下观点:男主外女主内是最合理的家庭分工方式”的选择中,35人同意这一观点,占比4.95%619人不同意这一观点,占比87.43%54人不确定是否同意,占比7.63%。从性别分布来看,有16位男性16位女性同意这一观点,3位其他性别者同意这一观点。

(第十三题各答案占比)


可以看到,在这三个较为典型可以体现个人是否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选项中,大部分被调查者都具有一定的性别平等意识,能够识别常见的性别气质陷阱受害者谴责性别分工偏见。在对不充分具备性别平等意识的被调查者中,男女性别比例基本持平,也包括性少数人群。



(二)

亲密关系暴力频繁发生,

其中精神暴力占首位

在本次调查中,有441人听说过周围有亲密关系暴力的事例的发生,占总人数的62.29%,在这部分被调查者中,93.88%的人听说过精神暴力,包括言语侮辱,冷暴力、社交隔离、跟踪、威胁恐吓等,有85.94%的人听说过肢体暴力,另外有51.47%的人听说过精神控制57.14%的人听说过性暴力,包括性骚扰、性虐待、强奸等,44.9%的人听说过人身控制

(受访者听说过周围的亲密关系暴力占比)


另外被调查者还补充了经济暴力、经济控制、钱财控制、威胁拍裸照并散布、眼神冷暴力这几种他们听说过的亲密关系暴力类型。


亲身遭遇过亲密关系暴力的被调查者有150人,占比21.19%,亲密关系暴力发生率比较高,性别分布上女性107人男性38人其他性别者5人。在这一群体中,遭遇过精神暴力的人数最多,有126人,占比84%,其次有51人遭遇过冷暴力13人遭遇过人身控制27人遭遇过精神控制25人遭遇过性暴力

(受访者遭遇过的亲密关系暴力占比)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亲密关系暴力在大学生亲密关系中发生率较高,而精神暴力是被报告的暴力形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



(三)

大学生缺乏应对亲密关系暴力的有效机制

遭遇过亲密关系的大学生其应对举措中,半数以上的人(53.33%)的人会选择主动回避,远离暴力42.67%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做20.57%的寻求过家人朋友的帮助7.33%的人向学校和老师寻求帮助。另外52%的人面对这一情况都会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8.67%通过打击报复面对这一情况。


其他有人补充,面对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不知道怎么办,就那样自己过去了就过去了;等待实施暴力的人来主动缓和关系,有时自己也会主动缓和关系;忍住压力,与施暴者积极沟通;在事后很长时间以后寻求了专业机构和心理咨询的帮助;自我消化

(受访者面对亲密关系暴力各举措占比)


在总体调查者的经验中,在应对(或建议朋友应对)亲密关系暴力的选项中,60.45%的人选择报警70.9%的人选择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59.32%的人选择主动回避、远离暴力。剩下18.5%的人(131人)会思考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10.59%的人(75人)选择打击报复8.9%的人(63人不知道该怎么做


对比150人的有过遭遇亲密关系暴力的样本中,就有64人52%)不知道怎么做,在708人的的样本中只有63人8.9%)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看出受访者在面对别人的困境时更能做出决定

(建议面对亲密关系暴力的各举措占比)


回避、自我谴责、报复……这些消极、负面的行为大量存在于对暴力行为的反应中,大学生普遍缺乏应对亲密关系暴力的有效机制性教育、亲密关系教育的缺乏导致这一现状长期存在。



(四)


识别困难是应对亲密关系暴力的首要阻碍

了解大学生面对亲密关系暴力的具体困难,是帮助其解决问题的前提。


在问卷提供的选项中,60.03%的人(425人)认为自己会可能会感觉不舒服,但是却无法识别是否发生了暴力。另外,有45.9%的人(325人)认为困难在于亲友总是劝和,认为某些暴力是爱的证明;而46.75%的人(331人害怕遭到施暴者威胁,害怕受到伤害41.67%的人(295人)表示害怕遭到谴责,包括来自施暴者和其他人的谴责;还有48.31%的人(342人)认为求助的对象(警察、老师朋友、亲人)不愿处理私领域问题,希望受害者可以自己解决感情问题


在这些困难中,部分是由于文化施加给受害者自身的心理压力,部分是来自外界的有意忽视甚至施压

(面对亲密关系暴力的困难各因素占比)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面对亲密关系暴力,存在着多种困难,而识别困难成为应对的最大阻碍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往往以爱的名义隐蔽在传统性别观念和关系模式中,不了解这一概念的大学生也许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识别这一类型的暴力。

(五)对受害者的谴责普遍存在

第十二题能够直接反映被调查者对亲密关系受害者的态度。同意“家庭暴力的发生是施暴者和受暴者共同导致的”这一观点的人数到达264人,占比37.29%331人不同意这一观点,占比46.75%,还有15.96%的人(113人)不确定自己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通过这一题可以看出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对家暴的发生可能会存在受害者谴责,并且认为这是感情中的私人问题。矛盾的是,在应对亲密关系困难这一题中,很多人正是害怕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遭遇受害谴责

事实上,这一悖论受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与一个社会对公私两个领域的划分方法传统家庭观念性别意识以及父权制对两性关系的规范等有关。


(十二题各选项占比)



(六)


建立平等关系、拒绝控制是防止

亲密关系暴力的首要方法

在十五题,你认为应当如何防止亲密关系暴力


最高票的四个选项是:建立平等关系,拒绝对方的控制86.16%);掌握建立健康、安全的亲密关系的知识和技巧80.37%);掌握亲密关系暴力的识别、预防和应对技巧79.24%);多沟通,有话好好说75.28%),另外有19.49%认为应该找一个比较温柔的伴侣


在补充说明中,提到了以下观点:不要在建立亲密关系以后就把自己从外界社会区隔出来;对暴力的概念应有基本的了解和防范意识;发现端倪,迅速提高警惕,采取措施;建立防暴力机制,从法律上、社会组织上、大众舆论上保护受害者;远离渣男;可以适当锻炼自己身体,面对伤害有还手能力;跟有暴力倾向的人沟通没有用,主要的就是识别远离,沟通不可能改变ta

(防止亲密关系暴力各举措占比)


在上述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接近80%的人都认为占有和控制并非在乎与爱的表现,也能够识别亲密关系暴力的根源是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但是在防止暴力的方法选择上,却有75%的人认为沟通是解决这种不平等的有效方法。


这种认识和应对方式上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可见受访者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并没有真正内化,并且仍然缺乏应对亲密关系暴力的相关知识。  



(七)


亲密关系中存在父权幽灵

通过对上述问卷调查的阐释和分析,可以发现几个存在于亲密关系暴力识别和应对中的矛盾问题。


第一,多数大学生能在概念上区分受害者和施暴者,却无法识别具有歧视态度的语境第二,多数大学生既害怕自己成为谴责受害者的舆论牺牲品,又在不自觉中成为这种外部环境的一部分;第三,大部分大学生遭遇亲密关系暴力时想到的首要求助者—亲友、警察,同时也是ta们认为最有可能忽视和谴责ta们的对象


这样的矛盾既非个别现象,也不是理性的漏洞,而是父权制的制度环境造就的困境。以下题目对此有更直接而深刻的体现。


在十四题,你是否同意以下观点:在亲密关系中,占有和控制是在乎和爱的表现,其中6.92%的人(49人同意这一观点,13.84%的人(98人不确定是否同意,其余79.24%的人(561人)反对这一说法,总体而言,大多数人都能识别占有和控制并非爱的表现,但有20%左右的人无法识别这一观点的问题所在。

(十四题各选项占比)


大学生对导致亲密关系成因的认识上,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大学生(503人)都能够认识到亲密关系暴力的根源是不平等的(控制与被控制的)权力关系22.6%的人(160人)认为大众媒体,特别是暴力或霸道总裁主题的电视剧和小说造成了这一问题,另外受到多数人认可的原因有施暴者性格有缺陷500人)、原生家庭影响429人)、缺乏相处技巧306人)、双方性格不合288人)。其他还有27.12%的人(192人)认为亲密关系暴力的成因是一方太在乎另一方7.91%56人)的人认为是受暴者自己做的不够好5.93%的人(42人不确定是什么原因。个别补充原因大致包含在上述类别中,在此不加赘述。

(导致亲密关系暴力原因各因素占比图)


父权制是“有家长权的男子统治、支配所有家族成员的家族形态”。【4】


1970年以后随着第二期妇女解放运动而掀起的妇女学(Women' s Studies),K·Millett提出了新父权制定义,她在《性政治学》中主张男女关系是权利关系,且这种关系应该是所有政治关系的广泛的最基本的规范。她把贯穿所有历史年代的“男性支配女性,年长的男性支配年弱者”的支配制度叫做“父权制【5】


许烺光在的《祖荫下》中,提出了中国家庭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以父子为主轴,夫妻关系处于从属地位。也就是说女性整体是男性的附属品。从某种意义上,传统社会看待女性的态度类似于看待未成年人的态度。作为家长的男性,拥有体罚其家庭成员的权力


作为这次调查对象的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是在父权制氛围下成长起来的,TA们既是家庭中的小辈,又位于父子主轴体系的某一位置。在这种文化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天然地生活在不平等的亲属关系之中,其习得的文化适应性中存在着权力控制关系的基因,当成年后建立亲密关系便难以摆脱这一父权的幽灵。


而权力关系的体现之一,正是性别暴力。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亲密关系性别暴力的形式与传统的家庭权力关系如此相似,就造成很多大学生痛恨亲密关系暴力却难以识别、难以言说、难以远离。



小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性别平等意识,部分受访者也能够认识到亲密关系中暴力的存在、原因和应对方法,但是亲密关系暴力的发生率在受访者中仍然较高。此外,受访者在识别、思考和解决亲密关系暴力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点


对此,一是要增强宣传力度使亲密关系暴力的概念、识别和应对方法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广泛地传播增强大学生的应对能力;二是应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意识提升活动,帮助大学生用性别视角理解、分析个人和社会生活中面对的问题;三是为大学生提供资源和渠道,帮助他们掌握建立平等、健康、安全的亲密关系的技巧

参考文献

【1】陈晶琦,陈大光.辽宁省某大学255 名女生约会暴力问题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9) : 665 - 669.

【2】 王永红,陈晶琦.河北省某大专学生约会暴力经历与心理健康问题关联.现代预防医学,2010,37( 19) : 3707 - 3709.

【3】苏普玉,郝加虎,黄朝辉,等.2575 名在校大学生亲密伴侣暴力现况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4):346-351

【4】秋山洋子.女性主义分析与父权制概念[ J].妇女研究论丛,1995,(1).

【5】陈键,赵晓华.家庭暴力的“父权制”传统背景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1):31-33.       

注:本篇调查报告版权©归云南高校性别平等促进小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传播、复制,禁止商用,如用于学术研究报告或相关活动等,需先征得小组同意,任何侵权行为小组将诉诸法律。  

            调查组成员 | 朱怡颖、廖望   

   技术指导 | 欧晓鸥

排版编辑 | 廖望


小组往期原创文章

观影回顾 | 12.8 关于性别暴力,我们能做些什么?

沙龙回顾|9.20 用性别视角看亲密关系暴力问题

沙龙回顾|9.22 逃离“有毒”关系,谈一场平等、健康的恋爱


我们是谁

云南高校性别平等促进小组

云南高校性别平等促进小组成立于2015年7月,是立足于云南省高校学生的性别平等倡导与行动小组,力图在高校学生、教师及对性别议题感兴趣的人士中倡导性别平等,反对基于性与性别的歧视,关注和争取性与性别相关的权利,以及使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表达性与性别议题。


我们做什么

阅读沙龙

阅读性与性别相关主题的文字,

并进行话题讨论。


戏剧表演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

小组核心团队产出了

云南首部由学生独立创作和演出的

关注性与性别议题的戏剧——《Ta》


找我们玩

阅读沙龙、话题讨论、工作坊、

戏剧创作与表演,

所有的活动,都欢迎你来参与。


我们的邮箱

tabiubiu@gmail.com

云南省妇联权益部

云南省妇联权益部作为云南高校性别平等促进小组的主要支持单位,致力于在各个群体中推进性别平等,传播先进的性别文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小组报名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