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你“海”在一起——河海建筑情怀
河海的校园里
坐落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建筑
上课、自习、实验、亦或只是路过
每一处都留下了河海人多少年来的足迹
留下了多少关于河海人的故事
两馆均为华东水利学院时期的老建筑,穿过悠悠的历史长河,见证过无数学子走出校门,为祖国水利工程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就如同它的建筑风格,奶黄色的外墙,灰色屋脊,墨绿色的窗玻璃,简洁明朗。以及那爬满外墙的常青藤,寓意学术永垂不朽,肃穆而又不失生机,使整个建筑物呈现出特有的文化气质......
2005年10月26日,学校为纪念建校90周年而建造的"华夏水利先贤颂"群雕在校园落成。群雕景观以古代水利先贤大禹、李冰父子、王景、郭守敬和现代中国水利之父李仪祉等人物的五组青铜塑像为主体,衬有镶嵌着石刻壁画和碑文的人造山体文化墙,向人们展示了华夏水利先贤们勤劳智慧、无私奉献和勇于创造的治水精神。
昔者,大禹湮洪水、决江河,联结四夷九州,造福天下苍生;
今者,河海学子承禹志、研水利,踏遍五湖四海,拯救万千兆黎。
矗立在西康路校区中心区十字路口西北山麓上的张闻天同志全身铜像,是国内第一尊铜像,高2.6米,这是在1990年为纪念张闻天同志诞辰90周年而立。
张闻天同志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党在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1917年至1919年,张闻天同志在河海大学前身,当时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求学,他投身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开始了光辉的革命生涯,是南京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第一人。
西康路校区图书馆
西康路校区的静谧深处,砖瓦白墙的图书馆借着肆意生长的爬山虎,与校园层叠的深绿融为一体。它是学生老师们的向往之所,丰富的馆藏、静心的氛围,无一不助它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精神补给站;它是游客路人的打卡地标,馆内因电影拍摄而大火的旋转楼梯,被永远定格在了那些令人心动的照片中。
行走在河海大学图书馆里的每个人,好像都会有一些特别的心绪。或许是对知识的尊重,是对时光的感慨,又或许是对设计者的赞赏,对维护者的敬佩。它就这样,矗立在澄黄温暖的阳光下,矗立在匆匆而过的时间洪流中,感化着所有到访的人。
旋转楼梯
拾级而上,同学们在自习教室里安静学习,老旧的桌椅,吱吱呀呀的电扇,聒噪的蝉鸣。
追赶而下,《致青春》里郑微用尽勇气和热情,不管周围人的眼光,不顾自己的羞怯,努力地让意中看到到发光的自己。
青春,也许就是那243级的旋转楼梯,回旋曲折,一步一步,从青涩走向成熟。
小浪底音乐台位于江宁校区逸夫图书馆至叠翠山之间的中轴线上,是校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建于2001年,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 从整体布局上看,规整对称的广场设计和缓缓而升的自然地形,寓意勤奋、严谨、不断攀登的治学态度。
移步其中,清浅狭长的水池为小浪底音乐台的中轴,池水澈然见底,观之静心凝神,辅以两侧的绿色植物、石子小路与南面的若干石凳,营造出亲水、爱水的校园文化氛围。水池北面的半圆剧场是小浪底音乐台的终端,半圆形态象征“水”的凝聚、包容与至善,拾级而上的设计意喻向至高学术殿堂的追求与攀登。登至高处,回望广场,尽显浪漫与理性的交织、流动与秩序的共融。
江宁校区图书馆
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图书馆是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中轴线的主体建筑,以蓝色和灰色为主色调,与蓝天绿地相互映衬,典雅大气。
在这里,你可以流连于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的书架中,你可以在温暖的橘色灯光中静享时光,你可以和三五好友坐在沙发上看看窗外的假山和锦鲤,你还可以从缤纷的泥塑、脸谱和剪纸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盎然生机。
师泽亭坐落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文体馆东北侧的山坡上,建于20世纪90年代。“师泽亭”,寓“师恩泽慧”之意,提醒老师要为人师表,惠泽学生,学生要尊重老师,以自身的成才回报师恩。红柱红瓦装饰的六角小亭,精秀灵动,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松柏树木之间。石板小路通达亭内,亭外石凳遍布,不时出现学生晨读的身影。
若水广场位于常州校区东西轴线的中央,是常州校区的中心地带,于2003年建成。“若水广场”四个大字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名誉校长严恺老先生亲笔题写。广场总占地1万余平方米,由升旗区、集体活动区、休闲区和山林区四个区段构成。广场上红旗飘飘,草坪宽广,喷泉灵动,白杨成行,曲径通幽,闹中取静,气韵淡雅自然,是花园式校园建设的亮点。“若水”的命名由当时校区师生中广泛征名而来,取“上善若水”之意,以彰显一种似水般的胸襟、涵养、气度和美德。此广场成为环境育人的一个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抹亮色。
唯美的旋转楼梯、郁郁葱葱的梧桐大道
水利馆前,东湖边上,师泽亭里,学子们共晚霞
朗朗书声,翩翩丽影,挥洒汗水,绽放青春!
这一座座河海的建筑里
包含了多少水之子的河海情怀呢
图片:往期素材
部分文字:河海大学官网
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张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