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校王沛芳教授受邀参加国庆观礼台观礼,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怀。
“作为受邀女科学家代表,在天安门前的观礼台上,亲眼看到阅兵方队震撼通过,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心情无比激动,倍感荣耀,深刻感受到了我们祖国今天的繁荣伟大,同时也感到祖国的今天昌盛是无数人民英雄用生命与汗水,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才换来的,欣喜看到祖国七十年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十分的自豪!”作为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王沛芳教授说在倍感骄傲的同时也深感责任在肩,自己更应该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河海大学,有一位年轻的女教授,看见她柔弱的身材,很难相信她耀眼的科研成果:主持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973”课题、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50余项,在区域污染物输移过程与多介质转化理论、农田农村退水系统水质改善技术、生态节水防污灌区建设及农田面源污染防控等方面获得重要创新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与省部级科技奖16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2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她还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光华工程科技奖、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然而,在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兼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所长王沛芳教授身上,这一切都是事实。王沛芳教授主要从事面源污染控制与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说,她如盎然绽放的玫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王沛芳教授的团队中有40多个在校学生,每年经她指导毕业的研究生都有10多个。在学生眼里,王沛芳就是一支绽放的玫瑰,是严师更是益友。
在学业、科研方面,王沛芳“严”字当头,如带刺的玫瑰。曾经有好几个学生由于学习和实验态度不端而被她批评得哭过,但毕业的时候,学生也会抱着她哭,感谢她的严格要求,让他们对学术、对真理心怀敬畏,也更加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做事。在生活上,她又宛如邻家姐姐般,给人以细微的关怀和帮助。用她一个博士生的话说,“王老师就像她的研究对象———大自然中的湖泊、河流一样,虽然内心情感丰富但是外表平静,让人很容易接近”。除了面对面的指导,王沛芳时常通过团队内部QQ群、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并与之交流。研究生说,“往往是我们晚上九点多发送文章或实验方案给她,第二天就能在邮箱中看见回信了,而时间显示她经常帮我们改论文到夜里一两点”。正因为这样,王沛芳的学生谈及她,除了学术上的钦佩还有对她师德的称赞和感激!也正因为如此,她的科研团队不仅是“科研先进团队”更是“科研幸福团队”。研究生杨迪至今记得2012年6月的一个深夜,在他突发急病送往省人民医院抢救时,王老师不顾妊娠反应强烈,从30公里外的家中赶到医院探视,等她在医院帮忙照顾完学生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三点。还有一位本科生,至今她都不知道是谁每个月在资助她生活费让她能安心地完成学业,这是王沛芳委托学院党委悄悄进行的。在王沛芳看来,毫无保留地指导学生的学业是她的责任;而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温暖,更好地成长、成才是她最大的幸福。
迄今为止,她指导及协助指导的毕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已达几十余人,有的工作在国家环保、水利行业的管理部门,直接参与制定政策、管理和保护着我国的河湖水环境,有的工作在基层单位,为每家每户、每个企业或者每个城市的水污染控制做着自己的贡献。她说,“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是优秀的,都能为我国的水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同事说,她似悄然吐芳的腊梅梅花香自苦寒来!王沛芳的同事们说,她是一位勤奋敬业的师者,也是一个谦和真诚的朋友。多年来她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她取得的成就背后,是超乎常人的辛勤付出。
王沛芳本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农田水利工程专业,两年工作基层后考取了河海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工作一年后又回河海攻读博士学位。从求学经历来看,她的“出身没有那么显赫”,但32岁破格晋升副教授、35岁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是王沛芳博士毕业5年后交出的答卷。
成功源于她的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王沛芳一心扑在工作上,只要是自己参与的项目,她必定要亲力亲为。同事们清晰地记得,在做城市水利综合建设项目时,为了获得详细的基础资料,她和研究团队冒着夏季的烈日、冬季的寒风,一起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50多个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足迹踏遍了研究范围内的每条河道、每个湖泊。她说:“获取现场第一手资料、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是做好每一项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别是参加浙江丽水市城市内河控制性工程项目调研时,在丽水40度的高温下,在起伏不定的山区地形中,她肩背资料、手持图纸和笔记本、脚穿一双运动鞋,跟男同事一起,踏勘了丽水的每一条河道、每一个坑塘,常常在烈日下一走就是一整天,每天“跑过”的路都有十几公里。夜晚,她还要与同事们一起反复讨论白天的收获、全面分析存在问题、不断总结提炼现有成果,这一干就20多天。这项成果的实施,实现了城市河湖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质改善、水景观美化与水生态修复的协调统一,解决了城市与城乡河湖水污染治理难的关键技术难题,受到了同行与社会的广泛认可。该成果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作为技术负责人,她起草的《城市水系规划导则》颁布实施,并作为国家水利行业标准在全国600多座城市推广应用,为我国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成功源于她的克勤克俭、始终如一。王沛芳说:“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河湖水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上往往能取得卓越的效果,但科学研究的过程却是一项艰苦、枯燥的工作。如果没有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没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于是,在事业面前,她忘记了自己是女人,收起了女性爱美的天性,与同事一道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在探究太湖水污染严峻、蓝藻爆发频繁的机理时,她带领团队多次长时间到太湖流域现场考察。有一次在太湖上采集样品时,突然刮起了大风,浪花拍打着船舷,船在水中剧烈摇摆。她赶紧找来缆绳,喊人把绳子系在自己腰间,及时采集到了大风浪作用下太湖底泥中污染物悬浮释放的样品。这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材料,真实地说明了太湖这样的大型浅水湖泊,在巨大风浪时底泥污染释放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正是这样多年的研究,他们团队发现了太湖入湖河流及沉积物对湖泊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科学规律,获得了30多项河流氮磷净化的发明专利,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为有效改善太湖入湖河流水质并进而降低太湖水体中氮磷浓度、减少藻类爆发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王沛芳主持的“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和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成果评选中,团队成果《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污染物输移过程及系统耦合模型研究》和《湖泊沉积物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应用》也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切成果中所凝聚的汗水和心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成功源于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我们要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协同创新,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王沛芳这样说。作为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研究所的所长,她所率领的团队2012年荣获了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是学校“211工程”、优势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研究实体团队。在她看来,成绩和荣誉带来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国家和学校为了培养我付出了很多,我作为一名水环境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带领我们的团队做出更多努力和奉献。”出于这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王沛芳带领大家一起成长,一起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她和她的研究团队紧密围绕“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在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若干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她主持和参加完成了50余项科研项目,在河流、湖泊和城市水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家人说,她像悠然飘香的水仙水仙,从不成群开,一花自成一世界,柔弱中又有一丝倔强。
在母亲眼里,王沛芳就是个像水仙般倔强不听话的女儿。本科毕业后王沛芳在家乡保定的自来水公司工作,这是一份很悠闲而且待遇很好的工作。在别人看来,她应该很满足地过上富足的小日子,但她没有。当她在工作中发现北方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供水越来越困难的时候,她修改了自己的人生航向。她放弃了悠然的生活,投身于将污染水转化成洁净水的理想之中。这一转身,确定了她一辈子的奋斗目标———河湖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系统修复。在攻读博士期间,她又报名到宿迁市水务局挂职,挂职期间,她多次深入基层、掌握宿迁市古黄河、中运河等大小河流及骆马湖水质状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这些河湖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她的工作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水环境质量,受到宿迁水务局各位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谈起这段经历,王沛芳说,“在水环境保护这类公益性工作中,我们科研工作者要起到带头作用,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水环境保护的实践中”。
她的倔强还体现在对工作的执着。她爱人说起她时,语气中满是埋怨和心疼———“39岁高龄孕妇,怀孕期间丝毫没有在家休息的念头,仍然和同事一样,正常上班并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怀孕八个月的时候,正好“973计划”的课题验收会,她不顾劝阻带着团队成员坐火车赶到北京,亲自做好总结和汇报工作……”声声“数落”传达着对妻子的怜惜。
在王沛芳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放大的女儿的照片,她的手机屏保也是女儿的照片。谈及女儿,王沛芳满脸喜色,说女儿就是她的开心果,再苦再乏,只要看到女儿,马上就又有了精神。女儿当然不会知道自己在出生前两天,妈妈还在上班;自己出生两个月后,妈妈又开始上班。做一个知性女人,在工作与生活之间达到非常完美的平衡是她的生活目标,然而对于牢记导师“认真、认真、再认真,刻苦、刻苦、再刻苦”教诲的王沛芳来说,这个目标是那么难以企及。
现在的王沛芳,宛如一枝在心血和汗水浇灌下盛放的鲜花,有着玫瑰的热烈、腊梅的执着、水仙的朴素,让很多人赞赏和羡慕。然而在成就荣誉面前,她却心素如笺,人淡如菊。她常常告诫自己“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以此不断促进个人内心的和谐、团队集体的成长、国家环保事业的发达。或许正是这样一朵花,才会开放得更加夺目,更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