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爱辉样板

辉宝 爱辉发布 2023-10-26

居错落有致、农家庭院靓丽舒适、巷陌乡间干净整洁、创意墙绘多彩斑斓金秋时节,漫步爱辉乡野,抬头是“画”,入目皆“景”。个个特色鲜明、诗意栖居的和美乡村,星罗棋布在龙江岸边,以蝶变之姿展现爱辉宜居宜业新画卷。  

近年来,黑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和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9月16日—17日,全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在爱辉区举办,分享交流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经验。

颜值提升、幸福加码:塑造和美乡村新面貌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村庄清洁、绿化、美化,把村子打扮的更漂亮、更整洁”,西岗子镇坤站村党支部书记钱慧敏说。在刚刚过去的全镇2023年首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擂台赛暨第八届“最美村屯”环境卫生评比活动中,坤站村实至名归、夺得头魁。

改善人居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如何把环境整治成果长期保持下去是关键。爱辉区大力实施“村貌革命”,稳妥推进“厕所革命”,全域开展“垃圾革命”,有序推进“污水革命”,助推生态文明发展,唤醒乡村内在活力,让乡村美起来、把乡愁留下来。突出“六清四建三改一修一绿”15项重点任务,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坚持以考促落、以奖激优,动态评定标杆村、精品村、合格村,村庄100%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累计建设卫生厕所3120户、普及率达到89.3%,实行社会化长效管护;年投入644万元委托第三方市场化运营处理,推行“源头分类+二次分拣处置”,8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求;灵活运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处理工艺,41个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完成率46%,提前三年完成省定40%任务目标。爱辉区先后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兵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行县等荣誉。

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一大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标杆村、模范村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成为爱辉百姓乐享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添加活力、增强动力:激发和美乡村新动能

刚过去的暑期,瑷珲镇外四道沟俄罗斯族村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外四道沟村借助沿江地缘优势,充分挖掘和放大民族元素、自然风光潜力,紧紧把握兴边富民、东北振兴、乡村振兴等重要机遇,依托“一区、一园、一街、一林、一滩、一民居、一营地”的七个一总体思路,打造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吸引重庆、湖南等各地游客纷至杳来。

“农旅融合”,唱响了田园的“美丽经济”,融出百姓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好风景。爱辉区大力推进旅游兴村战略,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上谋突破、闯新路,打造了瑷珲乡野公园、新生中医药小镇、西岗子镇驿站文化、外三道沟村知青民宿等一批农文旅融合“打卡地”,瑷珲乡野公园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获评2022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全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列入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推荐名单。如今,“诗画乡村”的胜景让乡村旅游持续火爆,撑起了爱辉区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

建设和美乡村,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爱辉区以产业强村、菜园富村、网红助村为抓手,实施坤珲灵芝、东亚飞蝗、花叶汉麻、坤站玫瑰等产业项目114个,开发小乌斯力笨榨豆油、罕达汽面粉等一批小作坊、小油坊116个,农村人均纯收入五年间增加575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61元;打造额雨村、欢洞村等25个菜园革命示范村,新增394户“小菜园”“小药园”,累计建成菜园1765户、1530亩,经济效益800万元以上,助推“菜园”产业与村容村貌同步提升,荣获省级“美丽家园”示范县;抢抓“网络直播”风口,率先组建瑷珲网红联盟,培育“东北老肥”等一批“百万级”本土网红,搭建“东方甄选”合作平台,开展文旅推介、农产品销售直播等活动,累计销售1.2亿元,“网红经济”新模式多次被中央、省级媒体宣传报道。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构建和美乡村新格局

屋顶蹲着角兽、屋檐做出滴水造型,渔网和木车轱辘装饰着外墙,走进坤河乡富拉尔基村,历史厚重、风情浓郁,牛羊遍野、牧歌声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景象。国家湿地公园、南迁广场等自然美景和特色建筑不由引人入胜、驻足欣赏。

在宛转悠扬的歌声中走进新生鄂伦春族乡,以白桦、圆木、彩绘为主要元素的街道和村舍整洁美丽,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博物馆、卫生院、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美丽的自然景观与特色传统村落建筑交相辉映。


从“村庄”到“景区”,把“流量”变“留量”。爱辉区坚持规划先行、守好古韵乡愁、打造示范典型,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分类打造,编制乡镇规划6个、村庄规划36个。成功申报瑷珲村、坤河村、新生村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打造富拉尔基达斡尔族民居、外四道沟俄罗斯族民居、外三道沟知青文化民居、小乌斯力满族民居、新生鄂族民居等龙江民居村16个。创建风貌优美、特色鲜明、民风淳朴的美丽宜居示范乡4个、示范村25个、示范庭院1000个,获评省级绿化示范村3个、省级生态村75个,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乡一天地、一路一风光”的美丽乡村格局。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瑷珲镇瑷珲村留给河南游客王女士的印象。“村里的‘颜值’真的越来越高了,现在的村容村貌跟我小时候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瑷珲村土生土长的青年徐胜涛对家乡的变化赞不绝口。

如果你想了解知青文化,那就走进素有“北疆知青第一村”的瑷珲镇外三道沟村,这里依山傍水、风情古朴、景色怡人,可以通过参观外三道沟村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留宿岁月留痕知青民俗中感受知识青年们“上山下乡”的芳华;如果你想亲近自然,二站乡二站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在这里,到生态王国里饱览五花山色……如今的爱辉,到处尽显自然风光之美、异域风情之美、民族文化之美、宜居宜业之美。

涵养乡风、德润人心:提升和美乡村新境界

上马厂镇的“道德超市”里,村民吴玉梅凭借“积分”兑换了1袋洗衣液,这8个积分是她志愿参加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获得的。“通过参加村里的各项活动,我一共获得了53分,兑换了电热杯、豆油、白面等奖品。”吴玉梅说。

乡村美,看“颜值”,更重“气质”。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制度机制的强化约束、宣传方式的创新引领……爱辉区通过落到实处的“硬举措”,浸润人心的“软手段”,让文明乡风吹到每个村庄,吹进群众心田。以现有城乡一体化垃圾清运、市场化保洁、门前三包等制度为基础,全域推行“街长制”和人居环境积分制,打造53个“道德超市”试点,弘扬激励真善美、德孝廉等美好品德,推动环境改善与乡风文明相互滋养;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文明乡镇3个、省市级文明村40个,成立乡风文明监督小组、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深化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引导群众从“袖手观”到“拍手赞”、从“站着看”到“动手干”。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四季“村晚”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乡村青年在全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获奖,增进乡村之间、村民之间乡情和亲情,获评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正值防火期,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嘉子乡小乌斯力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书记曹国旺正在利用监控平台对全村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我们开展‘数字乡村’‘平安乡村’建设,依托联通公司数字乡村项目,在全村安装40台监控设备,还能喊话、看回放,实现全村24小时随时查看、公共区域无死角监控区域,为协调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公共安全隐患提供了有效支撑。”曹国旺介绍到。

近年来,爱辉区深入学习运用“枫桥经验”“浦江经验”,逐步建设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便利、农民共同富裕、乡村治理有序的多元化文明乡村,有效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不断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澎湃动力。同时致力于打造智慧乡村。探索建立区乡政府、通信企业、村级组织、农户等多方主体参与模式,建设数字乡村示范点16个,四嘉子乡荣获“中国联通数字乡村示范点”、大乌斯力村荣获“全国五百强数字乡村标杆村”。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爱辉区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黑龙江视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精神,补短板、创特色、育亮点,举全区之力、聚干群之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擘画新一轮“千万工程”的新蓝图,为推进龙江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爱辉力量。




来源:爱辉区委宣传部

编辑:万萍楠

一审:王思钰 | 二审:李雪 | 三审:邵妍

投稿邮箱:ahqxcbwx2019@163.com

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