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给姜文设计戏服的王汁,这么敢
人物
业内叫得响的设计师王汁(UmaWang),在给姜文电影《邪不压正》设计了主角戏服,让全国观众看到了最美的周韵之后,这个名字才走到大众跟前。
她的衣服设计感强,又有些云淡风轻的气质,跟本人像极了。不争抢、不刻意追逐,低调到才华如此却今日才爆红,若稍稍在别处用力些,怕是早就炙手可热。
但,那就不是王汁了。
谁是王汁?
去年9月的巴黎时装周,姜文与周韵意外出现在王汁个人品牌UmaWang秀的后台,双方的交集有些奇妙。姜文是导演,周韵是知名演员,但都不属于我们口中的娱乐圈明星,鲜少出现在时尚发布会,而王汁一直埋头做衣服,也似乎不那么热情拥抱演艺圈。
这样看来倒也气味相投。
今年姜文的《邪不压正》上映宣传期,王汁出现在活动现场,她作为该电影服装设计师的身份才揭晓。
周韵几次参加相关活动,穿的都是UmaWang,照片一出来,网络上炸锅了。虽说众口难调,但关于周韵美这个事大家就显得“口味”异常一致,许多人第一眼惊艳于周韵的美,第二眼才会意识到,服装美,衬得好。这与王汁给周韵在戏中服装的设计颇为相似,不抢镜,但给了角色性格和外表足够的支撑。
把握好这个分寸,比仅仅凸显设计美来得厉害。
在此之前,她从没有与哪位演艺圈的名人有过合作,不是没有机会,往往拒绝了。“我愿意尝试有意思的东西,但一年要做6个系列,有时候还有别的项目,时间太紧”。
说完,王汁加了一句:“确实也要自己喜欢”。
王汁是姜文的铁粉,提及他,用的形容是“中国大师级的电影艺术家”。
在合作之前,两人完全不认识,姜文公司的人将王汁推荐给他,恰好周韵买过不少UmaWang的衣服,也就促成了第一次见面。
“能有机会与姜文导演见面”,王汁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的北京,至于合作能否成,倒不是那么在意。
这可是姜文呐,给他的电影做戏服是绝佳的宣传机会——这多半是旁人的想法,不是她追求的。
合作成了,但最终的合作方式,根据她的需求做了调整,没有时间长期跟组,也不可能放下手里的品牌用全部时间做戏服,仅仅设计了主角的服装。
不过,王汁还给剧组提供了一些自己收藏的老衣服。
廖凡穿的风衣来自UmaWang的收藏
她喜爱收藏老衣服,收藏的原则随意得很,只要自己喜欢就行,没有年代、类别的划分,什么民族、国家、时期都有。
大概20年前,她就有了买老衣服的爱好,这么些年下来,积攒了几百件,分别放在意大利和中国的工作室。对她的设计而言,这些衣服是巨大养分,“对我,对打版师以及整个团队都是活教材”。
她特别喜欢中世纪和19世纪的服装,近代的喜欢20世纪30年代。
这些喜好多少反应在服装上,面料透露出古旧和质朴感,似乎经纬间都经历过时间的揉垂,但它们又不属于过去,没有重复往昔。
photo by Todd Anthony Tyler
面料肌理,也是许多喜爱UmaWang服装的人,首先被吸引的细节。
如同岩石,如同叶片,如同海水,如同沙砾......它们有规律或者不规律的起伏。有些色彩并不那么分明,不尖锐和凌厉,但又更有层次感。
photo by Todd Anthony Tyler
开发面料,是王汁设计新一季服装的重要一步。对面料的喜好,是她从小就有的记忆。
“我天生对面料材质很敏感,小时候不可能接触到面料,但是当妈妈穿一件衣服或是同学穿一件衣服,就会注意它的颜色、肌理,哪一天同学穿些什么衣服,衣服有什么花纹,我都能记得很清楚”。
photo by Todd Anthony Tyler
1996年,从东华大学毕业后,她在上海一家服装企业做针织设计,公司的工厂在东莞,于是上海、东莞两边跑,跑了三年,摸熟了针织的技法。相对于梭织,针织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这些技法在王汁看来,与梭织是相通的,这或许能解释后来她做梭织时,有足够的专业手法去实现面料的各种可能。
UmaWang2018秋冬
(以下若无标注,均为2018秋冬系列)
尽管在面料上花了极大的心思,但她并不愿意用“研究”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尝试,在她看来,这仅仅是跟着感觉走。她花了大量时间泡在面料厂里,与工人沟通面料该怎么去处理,如果效果不符合她的预期,要不就取消,要不就重新来过,这里面有太多不确定性。
当我们摸到她的面料时,或许已经经历了许多次的折腾。
“这个不是1+1等于2,是一种感觉”。
在常人看来,古旧、肌理这些词汇往往伴随着另一个装饰——手工刺绣,但她的设计中没有刺绣和钉珠这类代表精致、华美的细节。
“我们有提花,但是不会有任何手工刺绣这类装饰,觉得气质不符合,不想回到那么手工的状态,我尊重这些技艺,但自己的设计不在这个体系当中。我喜欢干净,介于模糊性别的东西,不是很女性或者很男性”。
模糊性别,不强调手工装饰,这样的特质与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稍有些相似性。
“我们读书的时候,90年代看的肯定是日本的山本耀司、川久保玲、比利时六君子,那个时候老师讲的,你能看到的也就这些东西,他们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你看我的设计,还是属于那个流派”。
这个流派,有点小众。
早几年,UmaWang在市场上是“孤寂”的,够独特,不过,近两年,居然也有成为“爆款”的趋势。
起始应该是2016春夏系列。
UmaWang2016春夏
那场秀发布在米兰时装周,模特们穿着宽松、有着自然结构感的服装轻盈出场,花朵纹样、透明的面料,还有脚上的交叉绑带“芭蕾鞋”,前所未有的女性化。
但这种女性化不娇弱,而是如同油画里的古典韵味。
UmaWang2016春夏秀场后台
“对当代艺术不太理解,金牛座可能还是比较喜欢古典主义”。
设计上总是跟着感觉走的王汁,很喜欢芭蕾,芭蕾是萦绕在她心中多年的一个梦,自然而然的就将这些情绪放到设计中。
UmaWang2016春夏秀场后台
这个系列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即便你以前不知道UmaWang这个名字,也多半见过这场秀的衣服,尤其是“芭蕾鞋”。
鞋头翘起的弧度,脚感的舒适,擦色的程度,诸多细节都能体现出设计与工艺的扎实。
时至今日,网络上依旧在热销它的仿版,商家们贴着或者“原创”,或者“华裔小众设计师”的标签,堂而皇之的卖着假货。甚至于现在,还有专卖UmaWang仿版的店铺。
早前她就见过这些网店,很生气,也试图过打假,但是制止不了太长时间,那些衣服很快就会重新上架。
“他们很过分,用的图片是我自己的衣服,用走秀的图,或者去我们店里买了衣服拍成图就卖,但是消费者买到的衣服完全不一样。盗版太猖獗了,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这个事情”。
气归气,这个事情也无意中透露市场的另一种变化,原先这种偏小众的审美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大家对什么是好的设计逐渐有了共识,只是,缺乏购物的道德感。
鞋能成为“爆款”,或许早有定数,她每次跟着感觉走,总是能带来后续的惊喜。
从东华大学毕业工作了6年后,王汁选择去英国圣马丁进修,没有读服装专业,反而选择了饰品。
“饰品,应该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我一直做衣服,觉得应该要接触一下饰品、包、鞋”。从不做计划的她,无形中将一个品牌所需要的各类产品知识都积累好了。
UmaWang上海店铺陈列的鞋
那日拜访,我因为找不到地方在楼内转悠几圈,最后跑出去问门卫才锁定了大门。正要敲,她居然从另一个方向走过来。原来因为突然大雨,她出来看看我是不是被淋到。
这就是设计界的大腕王汁。
UmaWang上海工作室,这只猫是她们的吉祥物
我们还聊了一些偏专业的问题,记录如下:
文刀米:你的设计越来越轻盈,相对来讲早期会更加有游牧的感觉,到后来的芭蕾系列再往后走,整个面料、拼接的方式,越来越轻盈,这是出于自己的心态变化还是市场需求?
王汁:两方面都有。市场的反应是你的衣服太重了,因为我喜欢很多肌理,还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衣服就会很重,他们觉得这个穿起来不太方便,很累。另外,四季的更替没有那么明显,有时候我们上海是冬天,澳大利亚就已经是夏天了,现代人越来越国际化,走动频繁,买这件衣服可能不只是穿在自己国家,所以就想做一些没那么明显季节特征的衣服,慢慢的面料就做得轻薄一些。这些变化也可以说是市场的反馈吧。
另外,以前整个系列的重不仅是面料,主题也太宏观了。不应该让这么一件衣服这么小的一个载体,承载这么重的精神上的东西。
文刀米:你们现在团队大概是怎样构成的?
王汁:意大利那边差不多30个人,主要负责生产和销售,上海工作室11人左右。设计部一共3人,中国和意大利两边跑。面料开发、打样和生产都在意大利。
Encens magazine拍摄的UmaWang
文刀米:为什么没有在国内生产?
王汁:因为我们的面料都是意大利的,面料开发也都在意大利进行,如果面料进来后做成衣服再发出去这个中间的流程太复杂,所以在3年前我们就把整个生产放在意大利。另外我100多个销售点,80几家在国外,只有20家在国内,这样操作更方便。
文刀米:你每个新系列大概的设计流程是什么样的?
王汁:我们很早就开始策划新系列,可能比国内的其他品牌要早,因为要开发面料,面料的方向会提前半年确定,比如现在准备2019春夏的秀,同时整理19秋冬的面料方向。另外,我们在时装周官方的日程,很多东西要提前,防止未来有什么变动和意外。
每次开发,我们在一起定一个大的主题,UmaWang本身就有方向了,只是再找一个很准确的词,或者是电影、音乐等等,让整个团队有方向去跟,然后就慢慢到面料到出款。
文刀米:灵感来自哪里?
王汁:很自然的一些东西会吸引我,比如旅游、看电影,这么多年养成习惯了,但不是我去刻意找什么东西,我从来没有刻意找过,就刚刚好看到,或者某些东西打动了我,到最后整理资料的时候把印象深刻的东西拿出来变成想要的元素。
一直想去秘鲁,南美应该有很多好玩的,我喜欢神秘的东西。
文刀米:你出第一个系列的时候怎么面向市场?
王汁:系列一开始做出来之后,就有一些人来订货,我们在伦敦也接触了几个专业的showroom。在2009年Uma Wang成立之前,差不多2006年的时候,我在伦敦做了一段时间的针织,那时候不叫Uma Wang,叫Uma Studio,同时给国内外的企业提供设计,也做了些针织品放到一些showroom。到2009年就开始叫Uma Wang,成了一个完整的品牌。
第一个系列,大概出了50多套衣服。那时候国外的店铺里没有中国设计师品牌,
欧洲的商家对中国设计师有一些质疑,并没有一推出就卖得很好,属于逐步上升。
文刀米:你是第一个在米兰时装周官方日程走秀的中国设计师,现在又进入了巴黎时装周的官方日程,申请困难吗?成本是否非常高?
王汁:感觉没有什么困难。一开始我们就签了意大利的pr公司,他们每个环节都做得很专业。第一年就开始帮我申请时装周官方日程,也许是不太清楚整个申请流程,并没有觉得难。我们一开始不在官方日程,走了两季后,才正式进入官方日程。
至于走秀成本,觉得还好。米兰时装周的相关协会对年轻设计师有一些赞助,包括场地、妆发都有支持。当然,现在在巴黎时装周走秀比在米兰成本高很多。
文刀米:从哪一季开始销量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王汁:做完2011年的米兰时装周,销售点就增加到3、40家,之后一直在稳步增长。现在100多家店分布在全球27个国家,由意大利的团队在负责销售。
文刀米:你们顾客中,国内外的消费者在购买上有区别吗?
王汁:喜好差不多,但是国外的年龄跨度会更大,国外顾客年龄差不多从20多岁到80多岁都有,国内的受众年龄层比较集中,20多到40多岁。
文刀米:现在很多年轻设计师,一毕业就做品牌了,甚至还没毕业,就已经把品牌注册好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有什么建议?
王汁:这些年轻设计师受了很好的教育,眼界很开阔,我很难去建议。大学一毕业就直接做品牌,边做边学也是挺好的一条路。
如果是我自己,可能会先在一些大的公司锻炼几年,时间成熟的时候再做品牌。
现在年轻设计师做衣服的出发点和概念性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他们系列的完成度和讲故事的方式比我们那时候厉害很多。年代不同,想法不一样。
文刀米:我也是从90年代开始看时尚的东西,也许审美带有时代的痕迹。现在有些所谓的潮牌设计,就是在做图案,显得很单调。
王汁:我理解不了现在的潮牌,或许是我的年纪,或许是我的审美不在那个体系中。但是那么多年轻人跟随潮牌,就说明它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文刀米:你平时除了穿自己的衣服,还穿什么品牌?
王汁:我基本都穿自己的品牌,偶尔买优衣库,我很喜欢优衣库,买过一些基本的款式,比如冬天的一些打底、超轻羽绒服等等。
文刀米:对品牌将来有什么规划?
王汁:没有规划,我不擅长做规划,哪天做到累了就不做了。我没有那么强的使命感,这个品牌是因我而生,也完全围绕自己的审美体系,都是自己想穿的衣服,等哪一天情绪、心态变了,品牌自然就变了,那就让它自生自灭吧。
UmaWang上海工作室
整个聊天过程,王汁说话声音不大,挺温婉。她所有照片都素颜,真人果然如此,脸上干干净净,五官精致看着舒服,头发很黑,长长的披散下来。
她公司的门,不好找,虽然黑色超大门非常显眼,但没有挂门牌,也没有挂公司名,没有任何标记,透露一种“来的人总归能找到,不来的人也没必要知道”的任性,就像她说:“我做的衣服,喜欢的人来买,不喜欢的人,我也不使劲推”。
这么随性,怕是只有她敢。
但是随性的背后,有足够的经验、才华和勤奋支撑,以及真诚表达自我的韧性。
说得云淡风轻,更多是因为没把糟心事当事罢了。
部分图片提供/UmaWang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后台
在公号回复商务合作查看明细
微信公号:文刀米
微博:文刀米呀
联系:mina516@163.com
另有一堆同步更新的平台...
以时尚为主的视觉艺术
人物专访 时尚解析 辛辣评论
文刀米 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