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坝旅游网】瞧,神奇非遗在阿坝!

地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重要地段的阿坝州

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内涵博大精深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

形成了形态多姿多彩、地方特色浓郁的

民族传统文化

其非遗项目丰富多彩

属文化遗产大州!



阿坝州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项、省级非遗项目73项,州级非遗项目457项,全州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3名、省级传承人82名、州级传承人371名。涵盖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十大门类。



今天,就跟着全景大片
360°欣赏阿坝州原生态的

非遗文化



阿坝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是“藏羌彝走廊”腹心地带,是全省非遗资源大州,非遗资源类型多样、蕴涵深厚、特色浓郁。



“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急需保护非遗名录。咱们阿坝州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19项之多,更别提州级和省级。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阿坝州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羌  年



日麦节(羌历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的隆重节日,活动内容以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为主。



主要流行于四川省茂县23个乡镇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在汶川县、理县、松潘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的羌族分布地区也有流传。



02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产生流布于黑水县,是在黑水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的。


古老的黑水人民的祖先春天耕地播种;夏天打柴除草;秋天收割、打场;冬天筑墙、修碉房等,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黑水藏族多声部民歌。一人领唱,第二人或众人跟唱,或者众人齐唱。


03

博巴森根



博巴森根藏语意为“狮踞龙盘的藏人”,它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甘堡村独有的一种舞蹈,以嘉绒藏区的四土锅庄形式表现清代道光年间五屯(今理县所辖杂谷、甘堡、上孟、下孟、九子等地区)的历史文化与生活风俗。 


博巴森根沿用了嘉绒藏区古老的四土锅庄(藏舞中以西藏的踢踏、巴塘的弦子、四土的锅庄最为世所称)的表演形式,将之与藏族屯兵纪念仪式融为一体,形成了先舞后叙的嘉绒五屯锅庄,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04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以下简称“藏族织绣工艺”),是千百年来嘉绒藏族为适应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不断创新和吸纳汉族挑花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 


藏族织绣工艺以家庭传承(即母女传承)为主,兼具大众(集体)传承。织绣工艺在嘉绒藏族的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嘉绒藏族一种依赖性很强的生计。 


05

川西藏族山歌



藏族民歌是藏族地区主要的民间音乐形式,它可分为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诵经调等类型。山歌在卫藏地区称为“拉鲁”,康巴地区称为“鲁”,安多地区称为“勒”,是一种在山野里自由演唱的歌曲。


劳动歌在藏语中称为“勒谐”,种类甚多,几乎在各种劳动中都有特定的歌曲。爱情歌包括情歌和情茶歌,风俗歌则包括酒歌、猜情对歌、婚礼歌、箭歌、告别歌等。诵经调亦称“六字真言歌”,是信佛群众在寺院朝拜神佛时所唱的一种歌曲。 


06

觉囊梵音



觉囊梵音是中华佛教现存的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又吸收了藏族传统音乐的成分。



它在雪域藏地“活态传习”了1027年,始终与藏传佛教觉囊派文化样式生息与共。形成了独具觉囊文化脉象的艺术形式。


07

卡斯达温舞(铠甲舞)



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铠甲舞”。“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



“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 



08

马奈锅庄


马奈锅庄是流行于金川马奈乡一带嘉绒藏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舞种。


相传它源于古东女国时期是取悦女王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锅庄带着浓郁的母系遗俗。它以其独特的服饰、舞蹈、曲调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09

南坪曲子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原为南坪县,这里是汉、藏、羌、回多民族杂居区,东北部与甘肃毗连。



南坪曲子以当地汉语方言演唱,表演时基本采用弹唱的形式,主要以南坪琵琶伴奏,也常配以瓷碟、碰铃等打击乐器。 


010

羌笛演奏及制作工艺


羌笛是一种由两根长约15至20厘米、筒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的民间竖吹乐器。


它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011

羌戈大战


羌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戈大战》是羌族的英雄史诗。《羌戈大战》文辞优美,音韵铿锵,包含了大量远古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多学科研究价值。 


《羌戈大战》是羌族“释比”在祭山还愿时演唱的经典之一。“释比”是羌族祭祀活动的主持者,是羌文化的最高传承人。目前健在、尚有传承能力的老“释比”寥寥无几,代表性传承人只有王治升、余世荣。 


012

羌族刺绣


羌族刺绣主要流传于羌族聚居区。羌绣是羌族妇女生活的一部分,在极大程度上展示了羌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羌绣形成的独特风格已为世人所认同和喜爱,被视为绣中精品,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朵奇葩。


羌绣分为挑花、绣花、纳花、盘花、刺绣等多种类型。羌族挑绣图案的题材,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植物中的花草、瓜果,动物以及人物等等。所挑绣的景物,无不秀丽精致,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013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


羌族碉楼主要分布在羌族聚居区,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角、十二角等不同形体,有片石、粘土、石粘混合等不同建造方式,高者达十余丈。


建筑体呈上窄下宽的规则几何图案,可有效分解建筑体内外之力,羌碉分为石砌和粘土两种。


014

羌族多声部民歌


羌族多声部民歌是羌民族最古老、无伴奏和声的原生态民歌。羌族多声部民歌旋律多为五声部七声音阶两个声部一般采用领唱先起唱,跟唱声部相隔一拍或数拍与领唱声部重叠,句尾以同度相合的方式进行。



羌族多声部民歌大体分为山歌、劳动歌、酒歌、风俗歌和舞蹈歌几类,歌词内容涉及历史、季节、喜庆、祭祀、婚嫁、农事等方面。



015

羌族瓦尔俄足


地处茂县北部的曲谷乡西湖寨、河西村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瓦尔俄足”活动,汉语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


因是羌族女性为主要角色的习俗活动,当地人又称之为“妇女节”。 


016

羌族羊皮鼓舞


羌族羊皮鼓舞羌语称为“莫恩纳莎”或“布滋拉”,主要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龙溪、雁门、绵篪等地,而以龙溪乡阿尔村的巴夺寨最为典型。据文献记载,羊皮鼓舞原是羌族“释比”做法事时跳的一种宗教舞蹈,后逐渐演变为民间舞蹈。 


羊皮鼓舞是羌族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神秘而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祭祀色彩。其动作既刚劲有力,又卑微谦逊,体现出舞者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 



017

熊猫舞



白马藏族风俗独特,以熊猫为崇拜对象。九寨沟县境内的草地村就有过大年十五跳熊猫舞的习俗。


熊猫舞动作笨拙,憨态可掬,现已成为白马人生活娱乐的组成部分,只要逢年过节走进草地乡,就会看到活泼欢快的熊猫舞,这既是森林野生动物真实生活状态的一种翻版,也是天人合一、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种表现形式。


018

禹的传说


《禹的传说》为羌族神话故事,在羌族聚居区岷江上游普遍流传,故事讲述了大禹接受天神旨意投胎凡间,治理泛滥洪水,拯救苍生的丰功伟绩。


故事由六个部份组成:一、石纽投胎;二、出世不凡;三、涂山联姻;四、背岭导江;五、化猪拱山;六、功德水垂。


019

㑇 舞


㑇舞主要分布于九寨沟县的白马藏族山寨。白马藏人之方言,意为吉祥面具舞,它源于白马藏族原始宗教苯波教的“万物有灵”,带有一定的祭祀性。


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



阿坝州的非遗文化可不止这些哦~
除了国家级非遗
省级非遗、州级非遗、县级非遗更是数不胜数
等待您去细细了解!






信息via: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新浪微博 @阿坝旅游  

抖音 | 阿坝旅游/abatour

【阿坝旅游网】今日实景 | 九寨又又又叒叒下雪啦!【阿坝旅游网】智慧景区再升级!仅需一秒,九寨沟景区开启“人脸识别”检票时代!【阿坝旅游网】邂逅金川 | 赏花赏景赏四季!【阿坝旅游网】若尔盖县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等景区即将开放!@所有人,这些文明行为要牢记!


微官网:http://m.abatour.com/(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阿坝旅游网】是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等景区官方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面向游客发布阿坝州旅游资讯,提供预订门票/观光车/索道/酒店/晚会/租车服务全国免费服务电话400-088-696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