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新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人物专稿(原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2016-10-19 云洁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本文内容转自“天娇女韵”公众号

编者按: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李纪恒同志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为此,编者搜集整理找出了现任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辑黄品优和现任广西画报社副总编辑冯文东于1994年采访李纪恒的一篇长篇特写。20年后的今天,查阅网上有关李纪恒的报道,然后再次细读这篇发表于1994年10月《沿海画报》第五期的文章,我们依然被深深感动。

1994年夏天那场特大洪水使广西绝大多数县市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然而,桂平市城却安然无恙,城里还流传出一首新民谣:“船在天上走,人在水下行,大水不进门,感谢李纪恒。”当年曾在桂平任县委书记的李纪恒现在是广西河池地区行署专员。记者跟踪而到河池后,找到的却不仅仅是这首民谣感人的注释。

19岁的农村青年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走在砂石路上的步子迅疾而沉重。他当时绝没有想到这一段路对他今后的道路会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18年了,18年沧海早已变桑田,但一个旧尿素袋和一张伍圆人民币却一直是他心中永久的映像


李纪恒生于那个连农民都在忙于大办钢铁的年代。和泥土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亲把自己种田的手艺一一传给他之后,撒手西去。李纪恒从那时起便与母亲担起了全家9口人的生计。他是4个弟妹的哥哥,前面还有2个姐姐。80多岁的外婆不止一次流着泪对亲友说,真难为纪恒这细娃仔了。

1976年10月,李纪恒的家乡贵县木格公社(现为贵港市木格镇)出了一件多年后仍为乡里传为美谈的事,19岁的李纪恒被广西大学中文系录取,成了全县当年唯一被此专业录取的学生。上大学的那天早晨,李纪恒从田里赶回来,洗净双足上的泥巴,从娘手里接过包袱去赶班车。可他当时身上连一分钱都没有。

是在开车前,在公社食品站工作的叔叔婶婶给了他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只原先装尿素的编织袋——当地人叫“蛇皮袋”,这是给李纪恒装行李用的,里面还折放着一件老旧但洗得白净白净的衬衫。另一样是5块钱。婶婶把它塞到他的手里说,纪恒,咱们家穷,但志不短,记着呵。

一种朦朦胧胧的雾气模糊了李纪恒的双眼。他点了点头,斯情斯景就这样盘进了他的灵魂。后来即便做了专员,在平常的日子他仍穿着那种几块钱一件的T恤衫和10多块钱一件的裤子,曾让不少人疑惑不解,但他心里一定明白为什么。从木格公社到广西的最高学府花掉了李纪恒3块8毛钱。他在宿舍的木板上度过了大学生活的第一夜,第二天跟同学借了2毛钱,用1块4毛钱买回了一张席子——这席子伴他度完了3年的大学时光。以后每到假期,李纪恒就出来做工,以攒够下学期的生活、学习费用。令母亲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心碎的是,每个学期开学初,李纪恒还从学校汇回6块钱,说是给在家乡的三弟交学费的。

1977年冬,李纪恒和班里的老师、同学一起到了百色,沿着红七军当年的道路进行采风实习。红七军军部旧址、清风楼、魁星楼、列宁岩,还有那些曾为革命作出牺牲的人们……,所有这些都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记忆里。也许从那时起,他就希望着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后来做了专员,这个愿望也便成了他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一有机会到东兰、武篆乡下,他几乎每次都抽空去看一下当年接待过自己的阿公阿婆,每次见了他们,他就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新官烧火,出手不凡。尽管天不作美,依然一路折桂摘星,连拿几项“全国先进”。在普天之下喟叹计生工作难于上青天的今天,获“全国优秀计生工作者”的县委书记调离之后,每年却还有好多人不念路遥给他送去土特产


大学毕业后,李纪恒先后在贵县文工团、文化局和县委宣传部工作。1983年的最后一个月,将满27岁的李纪恒被玉林地委任命为瓦塘公社党委书记。他狠抓治安,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体察民情,求真务实,政绩与胆魄很快赢得了许多口碑与人望。一年半后,他当选为县委副书记。

有人说这当中有“天意”。但真要有天意,天意也是反复无常的。3年之后,在李纪恒调任平南县委书记伊始,老天就在他这个新官还未来得及点着的第一把火上浇上了一瓢冷水。


那是1988年6月。面对全国经济大调整,市场疲软不堪,刚上任的李纪恒正在考虑如何调整平南县的经济发展。可是漏屋偏逢连夜雨。8月,平南县遭受了解放以来最大的洪灾,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水涝的创伤尚未抚平,1989年又遇上了百年罕见的大旱灾,全县1.3万亩田插不下晚稻,8.5万亩晚稻枯死。

那些日子,李纪恒一班人吃饭是不以一顿计的,而是说今天吃饭了没有,睡眠更不用说了。李纪恒说,这种时候,睡得安稳的还叫父母官?!遇着劝他注意歇息的,他说,我年轻,比别的同志多干点怕什么?这话他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年,尽管灾情频频,但全县粮食仍获得丰收,粮食总产、谷物总产量和平均亩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并且解放以来全县第一次早造超额完成全年的粮食公购任务。

1990年2月,李纪恒调任桂平县委书记。桂平县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广西主要的“粮仓”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几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停滞不前。李纪恒到任后第二天,马上到基层与干部群众座谈,寻找问题的结症。通过调查研究,他摸清了原因:一是抢不上季节,早稻误晚稻;二是稻种劣而杂,产量低。针对这些情况,他主持制定了9个有关加强农业生产的文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亲自到历年来低产的大石龙乡抓点搞示范。因为对症下药,全县早稻大丰收,在夏粮入库中,仅用13天的时间就超额完成了全年的订购粮入库任务,创建国以来最快速度。

正当大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时,旱魔又悄然而至。全县40天滴雨未下,插下的晚稻田大片龟裂,而在建的2个大电灌工程只完成一半。李纪恒心急如焚,每天出动军民3万余人,他自己坚持吃住在工地,办公在工地,全心扑在工地上。17个不眠的日日夜夜之后,2个广西大型的电灌工程终于建成通水,确保了晚稻的增产丰收。年底,桂平县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粮食入库先进县”称号,李纪恒也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授予了“特别荣誉奖”。

然而李纪恒并不满足。他了解到桂平县城地势比较低,郁江、黔江水就从城边流过,而年久失修的防洪堤已很破旧,如果洪水一来,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马上召集县里各部门领导开会研究,决定集资修堤。半个月的时间里,群众集资总额就超过了100万元。当1994年那场特大洪水退去后,被这条防洪堤保住了生命财产的桂平人民对李纪恒的感激之情,已不是上述那首民谣所能形容的了。

抓计生工作李纪恒也是一把手。在平南县,他在老书记周桂森抓出的良好基础上狠抓计生措施落实,使平南变成了“自治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一到桂平,桂平当年就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的任务,并获“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先进县”。令人费解和惊奇的是,在许多计生工作者喟叹下乡吃住难的今天,这个连年被评为自治区、全国优秀计生工作者的县委书记,在远调到河池地区之后,居然每年还有许多平南和桂平县的老百姓不念路遥,给他送去荔枝、龙眼、茶叶等土特产,个中缘由,连李纪恒自己也说不清楚。结论还是那句精彩的老话:为百姓做事的人百姓不会忘记他。


面对桂西北莽莽的群山,冥冥中他有种“又开工了”的感觉。很快那地方流传出一句话:李纪恒年纪不大,个子不大,胆子面子大。年轻的行署专员,跑“厅”立项,跑“部”前进,一个倒计时又“倒”出一项纪录


就算是巧合,这种巧合也使李纪恒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色彩。当年,在广西玉林地区的县市中,他唯一没有到过平南县,可最终偏偏是去平南做了县委书记;同样,在广西8个地区中,他唯一没有到过河池地区行署所在地金城江,可1991年8月,历史又选择他去河池任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而且是要负责经济方面的工作。一年之后,他又被任为专员。这年,他只有35岁,他成了河池地区历史上最年轻的行政公署专员。

李纪恒一到河池,就用了3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地区11个县市和一大批乡镇及工矿企业,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河池地区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和落后的,但却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面对桂西北这片莽莽的群山,曾是种田能手的李纪恒冥冥之中有一种“又开工了”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无奈的,而是一个创业者对一块良田耕耘之前特有的那种知难而进的焦虑与决心并存的微妙感觉。

是的,又开工了。他与地委奉书记以及其他地委行署的领导一起,大胆地在国营工交企业中进行转换经营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又制定了“八五”期间国营企业的销售办法,大力推行销售包干。1992年全地区工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收入和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8.7%、41.5%、15.70%。同时李纪恒又利用以前的关系,出面邀请外商来河池考察和洽谈项目。1992年10月底,他邀请来的香港韶关旅游贸易有限公司、韶关旅行社董事长李燮夫先生等4位外商,仅几天就谈成9个合资合作项目,合资合作和利用外资分别为840万元人民币和500万美元。“李纪恒年纪不大,个子不大,胆子面子大”,这话可能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传开的。

但李纪恒很清醒,要使河池经济增强后劲,最主要的还是要振兴工矿企业,因此必须狠抓对工矿企业的投入。他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上北京到南宁往香港跑项目、找资金。用他的话讲:跑“厅”立项,跑“部”前进。1992年,他带有关部门的人先后两上北京,1993年又四上北京,从国家计委、化工部到国务院经贸办一家一家地走,反映情况,汇报工作,多方奔走,竭力陈述。最后国家计委批准了河池氮肥厂合成氮8改15万吨技改项目的立项,总投资将达4.7亿人民币,其中利用“亚行”贷款2470万美元,已于1994年7月份生效,河氮由此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落实德胜铝厂节能技改项目的资金,他又3次到南宁找银行和有关部门请求支持,到国家能源投资公司汇报德铝技改的情况,争取到了1500万元的资金。在他的亲自领导和过问下,全地区还上了一批小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元,全地区工业发展的轮廓日趋明朗了。

通过种种穿针引线,河池地区矿业总公司和中国有色金属材料总公司达成协议,联办河池铜冶炼厂。这是广西第一家铜厂,除铜外它还可电解金、银,其中年产银将占全国产量8%。建厂头一天,李纪恒找来河池地区矿业总公司总经理邝义槐,摊牌说:“从今天起我搞倒计时,一年后你给我把厂建好,不然以后不要来见我”。一年之后,曾动过3次手术的邝义槐拖着瘦了一圈的身子来见他了。李纪恒动情地紧握着邝义槐的手摇了又摇,说:“走,好好喝一杯去!”他始终不提“辛苦”二字,但双方都明白,以一年的时间建成如此规模的铜厂,在国内是绝对少有的。它的建成投产意味着全地区每年将增加近2个亿的工业总产值,3000多万元的利税,这对于财政状况窘迫的河池来说意义重大啊。


 一则民间故事道出了专员的肚量,然而有一天他却说:“不想当领导的出去!”人称“李大胆”也有不大胆的时候


很久以前,有两兄弟,兄是宰相,弟是庄稼汉。一天,弟因地界问题与邻家发生争执,就修书给做宰相的老兄出面惩治邻家,老兄却写了一首诗给老弟:“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则民间故事被李纪恒在大小会上多次引用,以致很多人都记住了。每次李纪恒都无不感慨地说,人与人相处一定要有宽容心,有宽容了才会有团结,团结了才会有凝聚力,封建士大夫都能有这样的宽容大量,共产党人就更应该了。李纪恒认为“善于团结也是一种本事”,并以此来警策自己,无论在哪里,无论是研究问题还是布置工作,他从来不搞一言堂,而是广泛听取领导班子成员乃至普通干部群众的意见,有问题开诚布公地谈,防止因工作的不同意见而影响团结。每次从外面出差回来,他都要到办公室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向他们问好,了解这段时间来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在与李纪恒共事过的人中,很难找到一个说他没有人情味的。一位专员助理调走一年之后,仍来信说留念跟他相处的日子。

但是,李纪恒的人情味也有原则,素来雷厉风行的他最容不得稀稀拉拉的工作作风。刚到河池时,他发现开会时一些地直单位的领导爱挤在后排坐,三番五次动员就是不往前挪。他当场就说了:“做领导要负责任,叫大家来开会是有任务要交待的,挤在后排开小会听不清楚,回去怎么贯彻落实?如果谁不愿意做领导的,请出去!”从那以后,没有谁敢再挤后排。开专员办公会,开始有些部门领导迟到,李纪恒只看了看表,不说。散会后,他半开玩笑半严肃地对迟到的部门领导说,你迟到5分钟,现在我们走了,你在这里坐够5分钟了再走。那次以后,也没人再敢迟到了。李纪恒就赞赏海明威那种独特的写作方式:站着写。站着写很累人,所以就必须捡最精炼的表达方式,就会因此赢得时间赢得主动,而且写出明快的风格。所以谁跟他“干活”都得动脑、卖力,决不是拖拖拉拉,不然就挨“克”。但真挨“克”了,也不必慌张,改好了,真有本事,他照样重要你。这也是李纪恒做官做人的一个准则:就事论事,从不门缝里看人。

李纪恒有一个办事准则,叫做“当天的事情当天办完,不要吃‘隔夜饭’”。比如原计划到某地检查工作,路过另一个地方时得知当地工作中遇到难题,他会停下来弄出个头绪来再走。到目的地他一般一下车就走,返程时间则取决于解决问题的速度。所以李纪恒下县下乡下厂的时候总是轻车从简,而且经常不打招呼,一到就看就问,心里有底了或者问题解决了就走。撞着吃饭时间,就在招待所或者职工食堂吃工作餐,绝不给当地增添负担和麻烦。有一次,几个下乡办事的行署工作人员,雨夜路过某县城,见专员的车停在路边,仔细一瞧,发现李纪恒和秘书、司机3人竟躲在一家老旧的米粉店里吃晚餐,他们当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李纪恒却说:“能自己解决的事,没必要去惊动当地领导。”迄今,他还不让那个县的领导知道这件事。

有人说,李纪恒开明、开通。很多人私下却叫得更明了:“李大胆”。但“李大胆”也有不大胆的时候。每年一到年底,李纪恒就会“销声匿迹”,谁要反映工作上的事一般都由办公室接待,然后再转告他,谁也弄不清他去哪儿了。但知晓内情的人明白,他是在躲各种“茶话会”,说白了是怕“年底红包”。他绝少参加剪彩活动想来也是这个原因。李纪恒素来奉行“正人先正己,做官先做人”,笃信威信是为政者的政治生命,而公生明廉生威。所以,先后在几个地方担任过主要领导,但他从来没有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安排过亲友,而且还给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下了3条规定:一不能打着他的旗号要钱要物;二不能利用与他的特殊关系给当地领导添麻烦,提出非政策范围的要求;三不能利用他的影响去沽名钓誉。李纪恒的家眷不在河池,有一年春节前夕他要回家过年,一位因成绩突出而连年获得行署奖励的企业家平时和他较熟,知他家中有老人小孩,便从自己的奖金中拿出1000元钱给他买东西带回去。李纪恒说,你的心意我领了,东西我不能收。说不收就是不收,但心意真是领了,过年回来,李纪恒带回了家乡的特产,还专门给那位企业家送去了一份。后来得知那位企业家有集邮爱好,有次上北京开人代会回来,李纪恒送给了他一个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签名的首日封,感到得那位企业家不知说什么才好。 


声称家有贤妻良母,后院固若金汤。救灾捐款一出手3200元。岂料“知府”府中四壁徒空,一家四代挤在“违章扩建”的两间平房里,儿子各种大小不一的奖状是墙上唯一的装饰品

李纪恒与妻子杨连招是在1981年国庆喜结连理的。李纪恒那时是贵县县委宣传部的新闻干事,是贵县有名的才子,他两年多时间就在《人民日报》、《广西日报》等权威新闻报刊上发表了140多篇新闻作品。结婚一年多后添了儿子,李纪恒接来岳母、母亲和高寿的外婆,一家四代同堂,挤在那一套两间的平房里。后来李纪恒一再升迁,做县委副书记时,按说是能住三房一厅的,但他都让给了别人,自己却在业余时间动手在老房子的前面砌起了一间简陋小房子,以缓解拥挤不堪的空间。有同事就此戏称他“违章扩建”。随后,李纪恒即奉调外地。他每年在家的时间不过10来天,家里老人孩子,里里外外全是妻子杨连招在工作之余操劳,11年来从未请过一个保姆。

有人说,李纪恒家眷都还留在原籍,是否不安心在异地工作?对此李纪恒沉默。他的外婆已经年过百岁,母亲和岳母也已经有70岁了,一直跟他的妻儿住在一起。他这个做儿孙的不可能启得了齿去劝说一个百岁的老人随他远离乡土,也不可能只带妻儿而留下3个垂暮的亲人,他只有像现在这样,留下妻子照顾老人,留下歉疚给自己,然后鞠躬尽瘁地去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从政理想。而更少有人知道的是,李纪恒在每年好不容易才能回去的几天里,还亲手为老人们洗衣服、打蚊子、贴药膏,这种孝心,确实不是谁人都会有的。

在家乡有人为他推算,专员相当于古代的“知府”。很多人没到过那一套平房,以为“知府”府上如何如何,到过了之后方知想象与现实相去甚远。他家中几乎四壁徒空,11岁的儿子各种大小不一的奖状是墙上唯一的装饰品,一台电视机是为给老人们消遣才买的,一台收录机是给儿子学英语用的。当医院副院长的女主人收拾得有条不紊的家,每次都会给客人很大的惊讶。李纪恒因此曾说,我家有贤妻良母好儿,后院固若金汤。

但话说回来,李纪恒的钱往哪用了呢?今年初,贵港木格高中校庆他捐了580元,7、8月份救灾给河池、平南、桂平、贵港共捐款3200元,还有平时出差,还有在食堂吃饭的饭菜票……而他每月的工资只有600多元。

有一个故事,有个河池人到外地,别人问他是哪里来的,那人掩掩饰饰不敢说,怕人家看不起自己。事实上确有少数河池人有这种心理,因为河池穷!提起这,李纪恒的面部表情很凝重,他说,我不管到北京还是到香港,有人问我,我就说我是河池人。河池是穷,但穷并不可怕。只有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奋发图强,才能改变现实。 

【精彩回顾1】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教师节前夕慰问我校教师代表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一行亲切看望慰问罗辽复教授

【精彩回顾2】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一行参观内大图书馆蒙古学部蒙古文古籍展阅室


大家都在看

----【转】毛泽东一生挚爱的8本书

----【桃李湖畔·名师讲堂(46)】2016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内蒙古大学(北校区)专场顺利举行

----【桃李湖畔·名师讲堂(47)】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如何利用SCI和ESI获取前沿研究》讲座

----【新生指南】如何查找图书(一)图书馆官网方法

----【新生指南】如何查找图书(二)——微信公众平台方法

----【好书推荐+新生指南】如何查找图书(三)——移动图书馆方法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使用说明

----假如傅园慧是内大图书馆老师--暑假加班完成5万余册图书采编上架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故事】月饼代表我的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