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五小时的户外游戏,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花草园”变成茂密“丛林”,孩子们整日穿梭于丛林之中,有可能吗?心有多大,可能性就有多大!
“花草园”变身“丛林”,每个地方都有老师和孩子们“安营扎寨”。
3-孩子们在“丛林”中的休憩地
“丛林学习”计划一经提出,老师们很兴奋,但同时也有担忧……老师们:@孩子们真的能够自己完成学习吗?@不打断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照料怎么进行?@在户外,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会一直持续吗?@孩子们在探索学习,我们做些什么???不管怎样,先尝试一下再说!就这样,“丛林学习计划”正式启动……
孙熙悦:我在大树下面和好朋友一起玩,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
陶铭浚:在外面玩特别幸福,有树,阳光,有水……还有我的好朋友们。
杨泊安: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特别开心,之前我和多多是好朋友,现在我还交到了其他的好朋友。
赵君怡:我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摆了石头阵,我们还一起玩了石头大赛!特别棒的感觉!
尹如凝:一个上午,我都和大姮数池塘里有多少石头。我数了100块石头。我们用树叶记录。最后,我们组四个女孩子数出了鱼池里石头的数量。分享结果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听我们做报告,感觉真好!
张夷陵:我觉得神秘园里有好多神奇的东西,就像蜗牛壳上的螺旋,感觉很有力量。
郭佳老师:一周的观察和探索,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应该收回心中过多的疑虑与保护意识。孩子们比我们想的更懂得怎么玩,怎么保护自己。
晁妍老师:孩子们不仅仅可以敏锐地发现问题,结构能力也特别强。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放空自己,用一个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问题。
张焱老师:这个月的丛林学习,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我要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理查德·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写道:“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自然的接触”。书中引用的很多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与自然的接触,没有在自然中学习、探索和体验的经历,孩子的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在道德、审美、情感、智力的成长中有所缺失。
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在接触、抵抗、认知的不断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不断的刺激会迫使它建立更强大的防御体系。人们对自然的需求,深刻在基因中。毕竟,人类与森林、山洞相伴了几百万年岁月,而和楼宇、钢铁一起,才不过千年而已。
”‘玩’就是在训练内在的自我,模仿周围的行为,尝试新的事物。成年人常常觉得孩子的‘玩’非常‘孩子气’,显得幼稚可笑,但其实是孩子应对未来现实挑战的演习,他们自己做出决定,自己解决问题,他们是强大而有力的学习者。
这种由玩耍所驱动的探索欲望在四、五岁时达到最高峰值,而这一切只有借助大自然才能实现。
在自然中,一片落叶、一条小溪,一只蜗牛,一场细雨……都能将孩子带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所以我们看到的在户外的孩子们,他们喜悦、专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自然带给他的美好并在其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甚至疗愈着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伤。
同时,自然也在赋予他们敏锐的感受能力,观察到环境中他人无法察觉的细微之处;自然也需要充分地观察和全身心地感知,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说过,“那些感受过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孩子们更愿意探索周围的环境,而成年人则倾向于利用周围的环境。“探索”意味着根据现实情况不断提出假设,想象新的可能性。
当我们在一旁静静观察的时候,会发现儿童与自然的联接是那么和谐与美好!
”
快吃晚饭的时候,我把可心的黄瓜小心的包好放进柜子里,嘱咐她:“晚上不要忘记把你的黄瓜带回去哦!”过了一会,可心走过来,悄悄对我说:“大眼睛老师,我想和小朋友分享我的黄瓜。”我惊讶地问:“不是想和妈妈、妹妹、姥姥一起分享吗?”可心说:“我还是想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想让他们尝尝我的黄瓜,以后长出来新的我再带回家吧。”
我跟她建议:“这样好不好,我们把黄瓜分成两半,一半和小朋友分享,一半拿回家和妈妈妹妹姥姥分享,你说这样好吗?”可心开心得边蹦边说:“好啊,好啊,好啊!””
我相信,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有生命力的,万物皆有灵。
自然是生动的,有力量的;而孩子们也是鲜活而灵动的。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很难说是他们影响了环境,还是环境造就了他们。
至少在神秘园里,自然赋予了儿童更多的灵性,儿童也赋予了自然更多的灵性。当自然的灵性与儿童的灵性交相辉映的时刻,才是最美的学习瞬间。
“不得少于”的意思是说比两个小时多,而不是说只有两个小时吧?!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