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让教研活动深度发生

Huhua 胡华名师工作室
2024-08-24

NO.9

MAY

08.2020

(每周五更新)


自然 | 灵性 | 趣味


     本篇文字:5264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夏天已至,

但大部分幼儿园尚未开学。

很多同行都在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线上教研。


·

花草园的教研会


👉 花草园的教研活动如何开展?

👉 为什么教研的时候,教师们可以讲真话,也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 为什么花草园的教师有很强的创造性?

👉 为什么花草园的教师有强大的文化自觉性?

👉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2020年4月29号,我受邀为亿童教育装备研究院的一次内部学习做了关于“教研活动如何开展”的分享。本期推送主要根据这次发言的内容整理而成。






01.

一切美好的事物

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


花草园人是善于创造的,别人可能刚模仿了我们的一个做法,花草园人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样态。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究竟从何而来?

 

刚才主持人说,在很多人心中,我就是花草园,花草园就是我。花草园的教育的确是由人创造的,但并不是由我一个人创造的,而是由一群人共同来创造的。


在创造的过程中,花草园的每一个人都展现了无限的活力和自信。我想,不是一个大脑的产物,而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联结,从心而来的产物。因为幼儿园原本就是“关系的集合场”。

 

当然,

任何认识变成智慧,

都要经历一个“发酵”的过程,

深度关系的构建也需要依靠时间的累积。







02.

深度关系的构建

是时间的产物


好的教育必须依靠时间的积累。你可以很快模仿出花草园的样子,但精髓的部分是很难模仿的,因为它需要靠时间来积淀。我们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才有了花草园今天的风貌。


这十五年,我们始终如一地做着一件事情:从“人”出发来构建教育中关系的维度。让每一个人成为一个真实的人,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真实的自我。

 

当我问你“你是谁”的时候,很多人会说“我当然知道我是谁啦!我的喜好是……我的兴趣是……我不喜欢的事情是……”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 你了解的自己是一个“虚体自我”,还是一个“真实自我”?

 

 拥有“ 真实自我”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可以真实地展现自己意志,并深信,我的意志是基本可以实现的。

 

“虚体自我”,是没有形成抽象意义上的自我因为“我”没有形成,所以在每一个细节上发出的动力和意志,都是“我”。一个细节上的具体意义上的“我”,自然就执着地想要“赢”。


前段时间张文宏医生接受采访时说“孩子们上学,早晨最好不要喝粥,要多喝牛奶、吃鸡蛋,一定要加强营养。”没想到这句话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上升到了文化认同的高度。虽然早上我不喝牛奶,但是我对这句话并不反感,因为我觉得这个理是对的。


一个接近“真我”的人,是能够从这些“理”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的。你自己形成的“道”才是“道”,别人讲的不是“道”,只是“理”。但是很多人会混为一谈,只要不符合他的心意就是坏的、不好的,就会有愤怒。


“虚体自我”本质上是一层防御,背后往往隐藏着难以名状的恐惧与焦虑。




从“虚体自我”走向“真实自我”

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路,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把它称为

“少有人走的路”。


@ 从“虚体自我”走向“真实自我”



在我们构建生活化课程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


前期,我们推翻分科教学的方式进行主题课程探索,当时设计了一个活动主题“妈妈是这样爱我的”,有一位老师很抗拒,找了很多理由,说自己完成不了。


有一天,我问她“你真实的想法是什么?能跟我说一说吗?”于是她开始流泪,哭着对我说“胡老师,我不想触碰我内心深处最脆弱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我和妈妈的关系……”


我们之间完成了一次深度谈话,她对我说“我终于轻松了,再也不怕别人发现我的秘密了。”



现实中,很多人活在“虚体自我”里。因为,真实是非常困难的。比如,老师们要说一些不想说的话,因为有人只喜欢听这一类的话;老师们也必须说和别人一样的话,因为趋同意味着安全……当你认同了自己构建的那个“虚体自我”的时候,就要花大量的气力去维护这个虚假,每时每刻都在害怕别人看穿你的虚假。你为自己穿上了一件“心灵的铠甲”,这让真实的自我无法出现。


但,每个人感受喜悦与创造生命的力量恰恰藏在那个“真实的自我”里。


 

\

花草园十年如一日

慢慢地帮助每个人卸掉“心灵的铠甲”,

让“虚体自我”渐渐消融,

让“真实自我”渐渐显露。

\



你们可以设想,当我们每个人都以“真实自我”的状态相聚在一起时,每个人的双眼都闪闪发亮;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蓬勃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达自己;每个人表达的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很像是“教育家”……

 




其实,这个行业是很容易产生“虚体自我”的一个行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年幼的儿童,在现实生活里,儿童对成人会有屈从感的,因为他们在生理层面需要依靠成人的照料,这也很容易让成人产生幻觉,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

 

大部分时候,“虚体的自我”华丽丽的、高调的、大有“舍我其谁”的味道,而“真实的自我”却是谦逊的、理智的、克制的,因为一个人一旦走入真实的自我,就能看到一个更大的宇宙。


坦白而言,幼儿园的教育是可深可浅的。弄一点花样,贴一点标签,很多人也可以沾沾自喜上一辈子;但幼儿园的教育也可以很深,深到每个人思想和心灵的深处。


我总是对老师们说,选择这份行业是一份幸运。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行业能够让一个人与童年的自己相遇,有很多的机会找回真实的自我。教育只有回归人性,才能见证“真我”,教师才有可能拥有幸福感。








03.

从“自恋之壳”到“无限世界”

“真实自我”形成的四个阶段


“真实的自我”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诞生的?它是如何诞生的?


在这里,我想借用心理学家武志红的一些说法:


 第一阶段:自恋之壳 


“自恋之壳”是指婴儿在半岁前,几乎不能和人互动,喜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阶段妈妈要做的就是和他在一起,满足他的需要,让他感觉他是非常全能的“神”,全世界都在围着他转。婴儿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自恋之壳”的重要时期。


这个感觉如果没有在一个人的生命早期被满足过,就会在成长中不断地显现出“自恋”的痕迹。当然,“自恋”的痕迹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残留,我自己也不例外。


 第二阶段:母爱怀抱 


这一阶段通常是指6个月到一岁的时候。这个阶段,婴儿需要妈妈一直在,全身心地抚慰他。“母爱怀抱”对孩子的成长很有意义,它能够帮助婴儿破除“自恋之壳”,进入到一个关系的世界


 第三阶段:家庭港湾 


一岁到三岁的时候,父亲的作用显现出来,和妈妈一起构成了“家庭港湾”。在“家庭港湾”中,孩子会感觉到安全,也会感觉到力量的存在。


 第四阶段:社会熔炉 


三岁之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和社会相处。如果在“社会熔炉”这个阶段,孩子和“社会”相处地很好,他会进到一个无限宽广的世界。



总体而言,一个人自我的形成就是破壳而出从雏鹰到雄鹰,最后展翅飞翔的过程。但现在的很多人,童年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心理仍停留在了“巨婴”阶段,或停留在了“母爱怀抱”阶段。



我们每一个人,

童年时和父母的关系,

影响着未来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很多人说,花草园的教师整体水平高,是因为老师们都是高学历,是百里挑一挑选出来的,事实并非如此。但是,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我们的“社会熔炉”里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童年生活中没有被满足的那部分,在花草园中渐渐被满足了。


我感觉自己时而是母亲,可以用母亲般的温暖去关怀他们;时而是父亲,用父亲般的威严去要求、规范他们;幼儿园的“家文化”也成为了教师们心灵的港湾;和家长的相处像是进入了“社会熔炉”,他们渐渐走进去,在“社会熔炉”中历练自己……当这四部分都被满足时,他们会逐步迈入一个无限的广阔世界。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婴儿时期残留的那部分自恋,这部分也是能够给我们带来生命活力的部分。新教师来花草园,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反而是唤醒他们的自恋,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棒,特别有干劲,这是很宝贵的东西,不要去打破它。很快,他们就会进入“社会熔炉”去锤炼,在实践中自己去破除“自恋之壳”。


作为园长,你是否能够:

➡ 如“容器”一般,给教师很大的抱持;

➡ 给教师母爱的怀抱、父亲的规则,构建家庭的港湾;

➡ 放手让他们去“社会熔炉”中历练,当出现问题时,助他们一臂之力;

➡ 最终鼓励他们进入到无限的世界


这其中的关键是,园长是否已经打破“自恋之壳”,走入到无限世界里?因为只有你进入了无限的世界,才能帮助教师进入到无限的世界里。


无限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那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那是一种 “万物皆备于我”的世界。在无限世界中有主人感的人,他们首先做到了一点:他们是自己内心的主人。这种感觉一旦拥有,就会固化下来,教师也变成一个很有能量的人,主动地去创造生活,影响世界。




这些认识与看法

深深影响着花草园教研路径的设计。







04.

“心田式教研”

只有蓬松的土壤,才能长出幸福的种子


每周二,是花草园的教研日。中午,我们会做一些深度问题的探讨,每次谈完,大家都特别开心。和每周五孩子们的“畅游日”呼应,老师们把每周二的教研会叫“心灵畅游日”。


花草园的教研怎么“研”,在“研”什么?


每一次的教研会上,我们都如同农人一般,将自己的心耕犁一遍,犁完地后再播撒上种子。每个人撒的是不一样的种子,土豆就种土豆,西红柿就种西红柿,黄瓜就种黄瓜,别希望他们都一样,就是因为有西红柿、黄瓜、土豆、丝瓜、南瓜……这里才变成了一个丰富的花草园。


我们把这种教研方式叫“心田式教研”。“心田式教研”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

“说你、说我”,

 进入“母爱怀抱”和“家庭港湾”


对照前面的理论,这个环节很像是“母爱怀抱”和“家庭港湾”,每个人都真诚地表达自己,借助彼此的力量破掉自己的“自恋之壳”。


这一部分,教师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可以说他的高兴、幸福,也可以说难过、悲伤;可以说他的“巅峰时刻”,也可以分享他的“跌落体验”;有的老师会说“我觉得这个星期我的状态特别糟糕,我什么都没有做”,我会说“没关系,每个人都有低潮啊”;下一个人可能会说“我觉得这一周我的感觉太好了,我发现了什么什么”我会说“哇!太好了,这个问题我还都没有怎么想过呢。”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表达自我,说完都感觉心情舒畅。


这一步,意味着一个人从“孤独世界”进入到“关系世界”,或者说从封闭的“想象世界”,进入到了开放的“真实世界”。



 第二步:

 共同面对困难,

 体验“社会熔炉”


这一部分,我们会讨论教师们在工作中以及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共同面对。在讨论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形成“共同体”,构建更坚固的“家庭港湾”。


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但都是真实的、开放的,什么问题都可以被谈论。我们甚至谈论过“班里有一个我不喜欢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当我出现职业倦怠的时候,是走还是留?”我不觉得这些问题会对别人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每个拥有“真实自我”的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第三步:

 确定目标与方向,

 逐步进入“无限世界”


最后一部分,我们会谈论自己下一步工作的目标与方向。不是看别人的目标,而是要给自己找目标。


一个羞怯的新教师的目标可能是,今天我不敢抬眼看家长,到后来开始和一两个合作度高的家长讲话,再到后来可以跟所有的家长讲话。不要一来就说“你们受了那么多专业训练,连这些工作都做不了?”完了,这样,“真我”就又回去……



@ “心田式教研”的过程也是教师找寻真我的过程



所以,在教研中,我们讨论的是教育的问题,但看到的却是人心和人性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关照和自我的成长。当教师能够在关系中获得滋养,他和儿童的关系也就有了更多延展的空间。这是非常重要的。







05.

尊重自己的感觉

用心灵工作


花草园对教师的管理是非常关注心灵成长的。现在很多人一说用心灵工作就是使劲用脑,其实使劲用脑不叫用心灵工作。


用心灵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如同,今天我并没有花很大的气力来做准备,甚至没有准备PPT,我只想敞开心扉,真诚地和大家交流,将感觉放在当下,这就是用心灵工作。用脑会很快感到疲倦,当我们用心灵相遇的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能量的注入,感觉自己非常有活力。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有一个说法:

心里健康的标准,是自信和热情。

活力滋养自身,就是自信;

活力能流向客体,就是热情。


他说的活力,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人性化的动力。可以说,那些工作中带着热情的人,是能将他们的动力灌注在工作中的人。很多人虽然也是在积极工作,但常常是在用套路工作。他们只是在用头脑工作,不是用真实的动力。







06.

真实可以变成一种活力

滋养自己和他


气场是什么?就是你的心特别干净,你讲的话、做的事都非常的真、善。


每次看到那些虐待动物的视频,我就会止不住地泪流。生而为人,我很羞愧,因为我们都不能善待比我们更弱小的动物。恶,以各种形式存在,我们自己身上残留的那些人性之恶,也让我们的心灵变得不那么通透。所以我想,就是这些脆弱让我看起来更像一个真实的人。

 

在老师们的面前,当我难受的时候,也会流泪。因为我作为一个人,心灵不可能总是那么强大。我从不羞于在别人面前坦露我的“残缺”。这样做,对我是有价值的,我尊重自己的感觉,也能分清楚感觉中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我力求于保持真实。当我一次一次地面对恐惧、焦虑,就会一次一次重写自己的内在逻辑,我知道自己离真实、美好又近了一些……







很多人总希望能够

学到一套所谓“教研的技术”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

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情

那种潜意识里的、直觉的、真实的流露

比技术更有意义

这种流露本身就是对自己的生命

与他人生命最好的滋养


今天,与其说我分享的

是“如何开展教研活动”

不如说是如何让教师们解放自我

离"真实自我"更近


只有人真实了、美好了

幼儿园才能够展现出巨大的活力


·

教研要回归人性


当下,大部分幼儿园的教研活动

过多强调专业学习,

大多是理性导向下的被动灌输,

人的真实存在是被忽视的。


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

情感导向才是教研活动变革的方向。

拥有共情能力对幼儿教师理解他人,

特别是理解儿童至关重要。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也需要回归人性,

回归到人的情感里去,

回归真实

我认为,这一改变至关重要.

因为它影响了幼儿教师

将对自我的认知开始从大脑走向了心灵。

也意味着从“虚体自我”走向了“真实自我”。


当一个人能真实地活着,并忠于自己内心时,

可以通向星辰大海,与万物相连。

这就是花草园人创造力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荐书  


记录我们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回归传统、自然与本真》丛书(上半学期)已两次印刷,均已售罄……感谢大家的支持~💕


借鉴了上半学期内容的编写经验,我们对下半学期春季教材的编写与修订更加审慎与细致。目前该教材已经进入了出版最后阶段,即将和大家见面。和已出版的教材相比,这套春季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依然有很多创新之处,值得期待……



  其他推荐  


“只有回归到人性、人心的谦恭中去,

才有可能实现留白的教育。”


更多关于这套“生活化课程”背后的思考,您可在《给童年留白》一书中,找到答案……

⏬当当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0719898.html

⏬天猫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www.dwz.cn/7EWiHU

⏬微店网址(无发票)

 https://k.weidian.com/tOuu9GKx

可点击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本文系胡华工作室原创作品,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需授权。

思想的形成,需要时间,也需要心血。

反对抄袭,反对洗稿。如有借鉴,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同时将在公众号上对抄袭者予以曝光。



录音转录 | 吴钰杉老师、孔令萌老师

范立老师、纪洋洋老师、王钰诗老师

编辑 | 张芬老师

日期 | 2020年5月8日  

*



 · · · 要 不 再 看 看 · · ·

不要过于迷恋“理论逻辑”,因为教育智慧就藏在你的“实践逻辑”里

2020年3月27日

打破全能自恋的幻象,才能走进儿童的世界

2020年3月20日

【对话】教研时,园长和教师可以谈些什么?

2016年12月16日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ID:

Huhua-Edu-Workshop


自然|灵性|趣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胡华名师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