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老赖”的咬文嚼字 | 劳动法行天下

刘秋苏 劳动法行天下 2021-06-11

作者暨本公众号创始人 | 刘秋苏

简介:江苏东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南京审计大学兼职法学教授,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江苏省社会法学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重要链接:刘秋苏228篇原创文章汇总(2015.7-2018.9) 


2018年11月18日,本人的一篇实务: 企业如何解除“老赖”员工的劳动合同?引发了一些赖姓人的吐槽,有的还在下面的留言中气愤填膺、批评有加,当然也有热心读者来为我解围。

我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对每个人都是尊重的,我从来没有任何贬低姓赖的意思表示,我针对的仅为特定意义下的赖账不还的人。下面,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我用的不错。就标题和文章内容而言,企业如何解除“老赖”员工的劳动合同的意思是企业如何解除赖账不还的员工的劳动合同,而不会曲解为企业如何解除姓赖的老员工的劳动合同。


一、“老赖”是俗称,失信被执行人是法律名称。

何谓“老赖”?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老赖与失信被执行人是同义词,是一类人的总称,是指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俗称“老赖”。

通俗理解为欠钱不还、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一类人,大致暗含老是赖账不还的意义,故称“老赖”。


二、官方媒体均大量采用“老赖”一词。

现阶段,用“老赖”代替失信被执行人,更为老百姓所熟知和接受。其实大家都知道,“老赖”就是赖账的人,而不是“姓赖”的长者。从《人民日报》到中央电视台,从最高人民法院到《人民法院报》,都大量使用“老赖”来代替失信被执行人的称呼。

一则字少。

二则大家都明白。

三则不拗口。

四则说了失信被执行人反而有人不懂。

“老赖”不是贬义,仅为俗称,如此而已,且不要上纲上线,不能断章取义,不能硬搬硬套,不能机械理解。

就赖字而言,信赖是褒义,无赖、赖皮则是中性偏贬。


2018年7月21日《人民日报》截图


2018年7月28日中央电视台CCTV-12社会与法频道截图

《庭审现场:网红店里抓“老赖”》来源:

http://tv.cctv.com/2018/07/28/VIDE4KyGCGIwzXXG8APdfi4V180728.shtml 


2018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官网截图


2018年11月11日《人民法院报》截图


 

三、“老赖”没有歧义。

现实生活中,既然老赖仅仅特指一类人群,那么当然可以出现在很多语境,并且不会有歧义。也就是说当用在 实务: 企业如何解除“老赖”员工的劳动合同?一文中,都会理解为赖账的人,而不会理解为姓赖的年龄大的长者。如果理解为后者,那语文肯定没学好。

也就是说,说失信被执行人很多人不明白,但一说老赖,大家都明白。这在正常语境之下是没问题的。



四、借东西老不还的“老赖”说法应该早于赖姓中的“老赖”。

据《说文解字》,甲骨文,金文史料考证,”赖“这个字的出处是:最早古圣先贤在造字时,看见了什么呢?“荆棘”,就是长满刺的荆条上沾满了一些贝壳的卵。就像蜘蛛的网粘住了贝壳,风吹不走,也拿不走。就是说赖在上面了。这就是”赖“的本意。

可见赖字本身就是依靠的意思。借人家的东西老不还,老是赖着靠着,就是老赖。是依靠的引申之以。

赖姓,是有了赖字、有了老赖之后有的

史载:赖氏之起源,系因纣王无道,周武王命弟叔颖率兵讨伐。功成,叔颖退居河南赖地。武王念其功勋,乃就赖地封为赖国。后世子孙,乃以赖为姓。

所以,老赖最开始的意思就是老赖着不归还,而非姓赖的年龄大的长者。

最后,恳请大家多多关注劳动法,关注正能量,不要钻牛角尖,做一个诚实信用、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