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这场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体现了对表对标的高度自觉。
二是科学谋划开新局,体现了站高谋远的战略视野。
三是唯实求真抓落实,体现了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
四是集思广益聚共识,体现了民主决策的政治氛围。
大家一致认为,会议遵循城市规律、顺应时代大势、坚守战略定力,延续深化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一系列战略谋划,落实国家战略新要求、立足城市发展新阶段、抢抓时代发展新机遇,作出了进一步打牢基础、增强动能、奠基长远的工作部署,更加激发了全市党员干部忠诚履职、勇担使命的担当意识和乘势而进、创新作为的奋斗精神,是一次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取得了重大成果。概括起来有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会议聚焦坚定政治方向,进一步凝聚了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共识。
第二,会议客观总结过去一年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信心决心。
第三,会议着眼答好时代考题,进一步明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机遇和使命担当。
第四,会议坚持双碳目标引领,进一步标定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路径。
第五,会议致力厚植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
第六,会议立足激励担当作为,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党员干部以奋斗姿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强大动力。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发布会上还说了
什么重点内容?
一起来看!
↓↓↓
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有什么样的组织保障措施?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徐云:组织敢于担当,干部才会有底气。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担负时代使命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的意见》提出,构建“六大机制”,对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作出明确要求。
一是健全事业后继有人常态储备机制。干部队伍方面,实施一把手“头雁”计划、年轻干部源头活水计划、党外干部菁英计划、智慧治理干部锻造计划、建圈强链专业干部培养计划。党员队伍方面,推进重点群体发展党员专项计划和党员分类管理试点,严把党员入口关和质量关,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人才队伍方面,启动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五年行动计划,源源不断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来,确保各项事业后继有人。
二是健全适应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的骨干队伍培养机制。紧扣新时代成都肩负的新使命,围绕超大城市发展治理需要,实施换届后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学习培训赋能计划、新时代新天府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三是健全以实绩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内容上,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层级各类别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在考核方式上,完善经常性立体化考核体系,既考“显绩”、也考“潜绩”;在考核运用上,将考察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表彰问责等紧密挂钩,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
四是健全传递组织温暖的关怀关爱机制。落细落实干部关爱激励政策,完善异地交流任职干部、新进公务员、基层干部报酬待遇等保障措施,既为干部加油鼓劲,又为干部减负减压,尽最大可能回应和解决干部关切。
五是健全为担当者撑腰鼓劲的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总体要求,对哪些错该容、怎么去容,容错和纠错怎么有机统一起来作出规定。
六是健全创先争优的正向激励机制。完善城市荣誉制度,注重在荣誉上表彰、经济上奖励、工作上支持,真正让那些敬业奉献、敢为善成的干部受尊重、得礼遇,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郭小平:成都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精心组织推动,周密谋划部署,组织带动全市4.3万个基层党组织、90余万名党员和广大市民,深学深悟百年光辉党史和党的创新理论,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洗礼有提升、广大群众受教育得实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取得扎实成效。
尤其是,成都始终坚持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牵引,实施办实事重点项目3601个,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增加学位10万余个;新晋三甲医院15家,医保覆盖1875万人;新筹建人才公寓2.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6万套,启动片区更新项目50个、投资500亿元,改造棚户区3972户、老旧小区313个,推动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1200台;建成养老服务机构558个、养老服务床位12.8万张。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羽:成都将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以“立、提、破”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立”就是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树立未来发展优势。成都将聚焦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新赛道新领域,以“龙头企业+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模式,开展“链主”精准招引,育强绿色低碳产业链主,发挥链主作用提升产业优势;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基金,建立完善“母基金+子基金”的全产业链基金体系;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绿色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科技创新,力争到2025年全市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提”就是强二优三夯实产业主干支撑、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成都将围绕五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航空发动机等产业,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依托成都经开区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园区,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到2025年工业占GDP比重保持在25%以上。
“破”就是聚焦节能降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成都将精细化开展行业治理,实施绿色园区示范工程,提升园区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到2025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0%以上,万元GDP用水量降低至24立方米,单位GDP能耗降低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水平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成都将聚焦哪些重点工作任务推进2022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成都将如何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目前成都正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成都将如何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助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胡斌: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空间格局优化上,将着眼破解部分区域开发强度过高的问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划定三区三线,推动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成都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府绿道蓝网,构建全域公园体系;通过强化龙门山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龙泉山国家储备林建设、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进一步提升城市碳汇能力;通过引风入城,构建“8+26+N”的通风廊道体系,提升城市气候舒适性。
成都还将着眼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功能布局,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功能体系;着眼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研究建立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指标体系,至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8-10公里范围,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着眼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增存并重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公园城市内涵式发展。
成都将如何推动交通结构调整,突破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瓶颈?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翼刚:成都将聚焦提升绿色出行服务水平、促进适铁货物运输“公转铁”、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推进绿色智慧交通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立体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在促进绿色出行方面,成都将坚持“轨道引领、公交优先”,全面形成“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低碳交通出行体系。具体包括: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规划编制及报批;加快市域铁路成资线、成德线、成眉线建设,深入实施市域铁路公交化改造和运营;强化公交与轨道接驳,加强公交首末站建设,保障公交路权优先;统筹推进自行车道、人行道、过街设施建设,推进天府绿道“结链成网”,规范共享单车运营;深化“碳惠天府”机制交通应用,给予绿色交通积分奖励,丰富积分应用场景,深入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
在优化货运结构方面,成都将坚持“宜铁则铁、绿色优先”,大力推动适铁货物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推动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等。
在推广新能源车方面,成都将积极推动交通运输工具“油换电”,降低传统能源汽车占比,实施新能源车通行和停放等优惠政策,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车等。
在推进绿色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都将围绕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统筹综合交通线网布局,集约利用土地、空域资源,大力推进智慧交通感知设施整合共用。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 | 钟茜妮 宋嘉问
综合 蓉城政事
图据成都极美小分队、成都发布资料图
成都发布编辑 | 白小白 实习编辑 大橘
扫码进群↓
点赞在看,转发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