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明确了!大型演出必须“强实名”,严禁这些行为→
演唱会、音乐节、院线演出……今年以来各种营业性演出活动大量增长全国演出市场迅速回暖拉动了文旅消费
然而黄牛囤票炒票盗窃案件、“饭圈”乱象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乱象不仅让消费者付出了更高的观演成本对演出市场的长期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作为全国重要的演出聚集地四川如何遏制乱象加强演出市场规范管理?👇
10月13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全省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管理工作会议,对全面提升大型演出活动的管理水平进行再部署,明确今后凡是举办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活动必须开展综合风险评估,大型演出活动必须在落实“强实名”政策的基础上,将超过85%的门票通过平台向市场开放销售。
▲会议现场
今年成都演出票房收入已超35亿
还将有30余场次
大型营业性演出落地四川
“2023年
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
进入井喷阶段”
在会议现场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
公布了一组数据
👇截至8月底,全省审批营业性演出10000余场次。其中,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92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900%;票房收入超10亿元,观演人次150余万;跨城观众超60%,吸引大批省外游客“跟着演出来四川”,成都市公布的演出票房收入截至目前已超过35亿。尤其是在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全省引进上演营业性演出370场次,平均每天46场,第三次来成都演出的现象级舞台艺术精品《只此青绿》依旧持续火爆状态,6天连续演出8场,场场一票难求,票房收入650万。
▲《只此青绿》剧照
该负责人还透露预计到今年年底还将有30余场次大型营业性演出落地四川👇
从档期来看,上半年大型演出活动以户外音乐节为主,共计33场(次),下半年以个人演唱会为主,预计将超过140场(次)。从扩大消费来看,大型营业性演出观众跨城购票观演的比例大幅攀升,场均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对酒店住宿、餐饮购物、景区门票等关联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从区域分布来看,成都市作为西南片区音乐演艺聚集地,大中型演出场馆集中,城市文化娱乐氛围浓厚,具有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的绝对优势。
今后四川大型演出活动必须“强实名”
85%以上门票向市场开放销售
大型演出活动已经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如何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管理?👇小布在会议现场了解到,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四川将重点抓好落实审批提级、突出协同监管、强化票务管理等工作。其中明确,今后凡是举办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活动,主办方必须开展综合风险评估。各地文旅部门作为大型演出活动管理的牵头部门,将落实主业主抓职责。纵向加强向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对审批尺度把握不准的要及时请示汇报;横向联合宣传、网信、公安部门对大型演出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及时通报现场管理、票务销售、舆情管控等全流程的情况线索,形成多管齐下、强力管控态势,确保市场健康有序。
在备受关注的票务管理方面,明确大型演出活动必须在落实“强实名”政策的基础上,将超过85%的门票通过平台向市场开放销售,通过进一步规范主办方和票务平台的销售行为,堵塞政策漏洞,压缩黄牛囤票炒票空间。今后,凡是大型演出活动必须全部实行持身份证购票,绑定个人身份信息后,门禁闸机刷脸核对身份信息才能入场,消除门票二次转卖的可能性。对于未按要求落实公开销售比例的主办方,要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市场准入。同时,要督促主办方综合运用加密芯片、二维码、双证同验等手段,提高制作工作票证的技术含量,严防复制伪造工作票证进行二次销售扰乱市场秩序。此外,各级文旅部门、综合执法机构将加强对大型演出活动的实地检查,现场核验演员信息及演出节目内容,严禁擅自变更演员及演出内容,严禁假唱、假演奏等违法违规行为。
▲AYO音乐节现场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效果明显,各地要积极主动通过增加文化消费补贴,优化配套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实行全程网办等改革创新举措,为主办方减少活动申报过程中的时间和运营成本,帮助省内企业在全国演出市场争取稀缺的演出资源,为观演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联合各地景区、购物中心推出“一票通享”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助推大型演出活动在省内落地举办,吸引省外观众来川观演,大力促进“演艺+旅游”的演唱会经济繁荣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全面提升大型演出活动的管理水平,对可能出现的黄牛炒票、网络舆情和现场隐患要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综合研判,指导演出举办单位做好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确保大型演出活动安全举办。
转发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