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划重点!这场发布会深度解读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

成都发布 2024-06-23


6月6日,解读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召开。中共成都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曾明友,中共成都市委外事办主任姜斌,成都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张金泉,成都市投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柳树国,成都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邱长宝出席发布会并发言。



中共成都市委副秘书长

市委政研室主任

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曾明友

介绍了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

有关情况

👇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6月5日召开。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出席全会的有,市委委员75人,候补市委委员11人。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和有关方面代表也列席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施小琳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报告了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以来的工作,就《决定》稿作了说明,并在全会结束时作了讲话,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做好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明确部署。


全会主要特点

第一个特点:主题鲜明、意义重大


第二个特点:对表对标、谋远谋实


第三个特点:集思广益、成果丰硕


《决定》主要内容

《决定》稿共三个版块。第一版块为总体要求,包括背景情况、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内容。第二版块为重点任务,围绕“提质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深化对外交流交往、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协同打造区域发展极核”五大开放发展重点领域,提出增强五大枢纽能力。具体来看:


“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部分,重点对国际航空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和国际通信枢纽建设4个方面作出部署,比如,提出“深化‘两场一体’协同高效运营”“加快发展国际通程航班、出入境旅游包机直航等业务”“鼓励发展无人机同城即送、跨城急送等低空物流新模式”“培育航空枢纽超级承运人、基地货运航司等高能级平台型物流企业”等重点举措,就是要充分整合通道资源、提升集散效率,加快形成通道带物流、物流带产业的发展格局。


“增强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部分,重点对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对外贸易提能增效、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6个方面作出部署,比如,提出“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构建完善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体系”“推动新型显示、创新药等重点产业提升全球配置资源水平”“培育具有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的跨国公司”“推动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贸易等深度融合发展”“优化外籍人士支付、景区预约、离境退税等便利化措施”等举措,就是要着力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增强多元包容的枢纽融通能力”部分,重点对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拓展国际交往、深化民间交流、提升国际化公服水平5个方面作出部署,比如,提出“高水平举办世运会、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提升‘金牌球市’‘成都马拉松’‘天府绿道’等自主体育品牌影响力”“用好领事官员‘区县行’‘产业行’等平台资源”“全面提升国际化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水平”等重点举措,就是要聚焦对外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加快国际高端资源吸附转化,拓展国际交往合作,推动涉外资源优势转化为开放合作优势。


“增强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部分,重点对深度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建强制度型开放载体、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4个方面作出部署,比如,提出“深度研究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优化完善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拓展‘蓉易+’涉外服务功能”“优化12345亲清在线国际化服务”等创新举措,就是要加强国际化建设,强化法治化保障,推动市场化发展,进一步将成都打造成为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增强东西互济的枢纽辐射能力”部分,重点对更好服务“五区共兴”发展、深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强化重点区域开放合作3个方面作出部署,比如,提出“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装备、新材料等重大生产力在蓉布局”“共建都市圈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区域合作对接”等重点举措,就是要共同锻长板、协同补短板、联合铸新板,全方位推动区域开放合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第三版块为组织保障,着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建立健全高水平开放的领导体制机制、构建完善与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干部人才队伍3个方面进行安排,就是要以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推动全会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面见效。


扫码查看

解读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

主发布词

👇


记者问答


此次全会对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特别是围绕扩大对外开放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请问市发改委有哪些着力重点,推动成都在国家对外开放全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邱长宝:成都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枢纽,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如今承载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重大任务,在国家对外开放全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对成都开放发展委以重任、寄予厚望。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打造内陆开放门户。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明确强调成渝地区要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基地。



近年来,成都按照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成为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国际班列通达境外112个城市,成都国际铁路港成为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航空枢纽国际客货运吞吐量、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居中西部首位,在服务国家促进国际交流交往、维护国际贸易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开放门户作用。


下一步,将按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聚焦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更加注重统筹好“硬设施”和“软建设”,在推动“通道—枢纽—平台”一体规划布局、促进“物流—贸易—产业”协同联动发展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推动成都在国家对外开放全局中发挥更大作用。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深化开放通道枢纽建设,持续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一是四向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推进双流国际机场提质改造、川藏铁路引入成都枢纽线等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成格铁路,积极推进成渝铁路成隆段扩能改造,加快贯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通道,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集结中心。二是加快打造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推动完善全市现代流通规划布局,高质量建设运营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争创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三是谋划打造“霍蓉渝昆”物流通道,充分发挥向西开放战略高地优势,以成渝为核心枢纽,以新疆、青海、四川、云南为通道主体,构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衔接,联通欧洲、中亚和东南亚的全陆路物流通道,推动西部地区与欧亚大陆各国和各地区建立更加紧密、更具韧性的经贸联系。


第二项工作是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聚力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快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聚力打造西部中试中心。二是全面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做好外资项目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卫星互联网、创新药等重点产业提升面向全球配置资源水平,加快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能源装备、软件信息服务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建强开放型经济平台载体,推动开发区整合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别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提高辨识度和贡献率,支持推动双流环港经济区、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四是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全球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稳定配套联合体,推动企业参与国家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


第三项工作是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努力创造更多制度经验成果。一是建强制度型开放载体,探索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体制机制。二是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涉外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涉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拓展“蓉易+”涉外服务功能,推进涉外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三是积极参与国家数字经济跨境合作机制,依托自贸试验区探索跨境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推进数据跨境安全合规有序便捷流动,探索数据产业全球化发展新路径。四是推动陆上贸易运输规则创新,高水平建设成都“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建立完善多式联运数据流通标准化体系和载具标准化体系,争取国家部委和相关国际组织在陆路国际贸易规则中采纳成都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创新成果。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对外交流往来,不断拓展国际交往朋友圈,请问市委外事办下一步有哪些具体举措?

市委外事办主任姜斌:我从三方面谈谈市委外事办下一步如何促进成都对外交流合作。


第一,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持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度。我们将争取外交部等国家部委指导支持,高质量做好世运会等重大赛会的外事保障工作,把握中法建交60周年等契机,举办相关配套活动,争取更多国外高级别团组来访,提升城市影响力与美誉度。



第二,深化对外友好往来,持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紧密度。我们将推进国际友城提升计划,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国际铁路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国外区域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点城市结好,积极推进支持各区(市)县建立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完善友城网络布局。不断强化国际友城市长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持续举办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成都国际友城雕塑创作、成都·欧洲文化季、成都熊猫国际美食荟、中美友城青少年英语辩论挑战赛、中日韩青少年国际书画交流展等品牌项目,推动友城人文互鉴,深化友城互利共赢。


第三,推动涉外资源转化,持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链接度。充分发挥驻蓉、涉蓉领事机构在深化合作中的作用,持续用好领事官员“区县行”“产业行”等平台。健全“五外联动”机制,运用全市涉外部门渠道资源,开展“促交流、拓市场、引项目”“蓉欧产业对话”等活动,积极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服务产业建圈强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开展“Panda成都”走世界,借助海外社交媒体、民间交流平台、国际友人讲好“成都故事”,利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世界智慧可持续城市组织等国际组织平台推广成都案例和经验做法。我们还将广泛动员全市涉外力量,包括有对外交往意愿的组织、机构、个人,深化民间友好交流合作,不断激发城市国际交流合作新活力。


这次全会明确指出,要提质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请问,成都将如何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通道,提升门户枢纽通达力支撑力,以及增强现代物流和口岸平台服务能级?

市口岸物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柳树国:当前,成都“两场两港”枢纽优势逐步显现,枢纽通达能力持续提升,正加快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这次市委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质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高质量建设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为成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织密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巩固航空通道枢纽优势。成都作为中国内地第3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已形成通达五大洲的骨干航线网络。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在推动欧美枢纽航点恢复拓展的同时,结合国际航空市场结构变化积极拓展全球增量市场航线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航线,加密重要枢纽航线航班频次,航线数量保持全国城市前列。培育壮大航空枢纽运营人,推动加大成都机场运力等资源投放力度,深入开展“国际通程航班”工作,积极扩大航空中转业务规模及国际业务占比,提升航空枢纽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拓市场、促交流”活动的开展。



二是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增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功能。成都国际班列经过11年的稳定运行,已构建西至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四向拓展”国际班列线网体系,累计开行近3万列,联通境外112个城市,成为亚欧大陆桥上运输最稳定的“钢铁驼队”。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完善跨境铁路通道运行线路网络,加密班列运行频次,拓展新线路和新站点,进一步提升国际班列通达性和覆盖面。做优做强“蓉欧速达”“中老泰马”“澜湄蓉欧”等特色快线品牌,有效促进成都与欧洲、东南亚、中西亚等国际消费市场的衔接互动。


三是提质现代物流服务,深化国际供应链创新应用与产业赋能。成都是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具备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国家级试点示范,拥有物流企业7800余家,其中全球物流100强23家、中国物流50强33家。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物流供应链企业深度融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支持设立境外分销服务网点和货运服务节点,服务本土与海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招引培育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商,做强国际型供应链服务平台,推动布局“一带一路”城市供应链联络站,有效提升“门到门”全程供应链服务能力。


四是优化口岸服务体系,增强开放型经济支撑能力。成都现有2个开放口岸、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场所、14个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口岸开放平台基本形成。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发展保税航空维修、跨境电商、物流分拨等业态,实现枢纽与产业高效互动、良性互促。深化关地协同,推广铁路快速通关应用,推动车边直提、抵港直装,探索实施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争取中欧班列进口植物种苗在边境口岸快速通关等便利化措施落地。


这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请问,成都下一步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高端资源要素配置上有什么具体举措?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张金泉: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广袤的市场腹地和高效的运筹能力。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推进对外贸易提质增效、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四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我们将着力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通道,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和务实合作,聚焦东盟、中亚、西亚、欧洲及南美地区,鼓励产业梯度转移,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智慧治理,链式发展中间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强外事外资外经外贸外宣“五外”联动,支持商协会抱团走出去促进产业合作、项目共建、人文交流和国际消费赋能,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


二是推进对外贸易提质增效。深化产贸联动,建强电子信息等4个引领型和鞋靴服装等4个特色型大外贸产业集群,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中间品贸易,创新发展绿色贸易,大力引育外贸枢纽机构、结算型平台企业,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高质量建设数字服务、文化、人力资源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语言服务等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数字贸易,促进软件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影音等产品和服务出海。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直播带货,鼓励企业构建全球供应链分销网络和海外仓。



三是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加快打造春熙路、交子公园千亿级商圈,提质建设西博城、蓉北、空港新城商圈。打造新“十二月市”消费品牌,加快发展国际品牌首店、首展、首发、首秀经济,培育银发经济、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国际消费新热点,扩大高品质消费供给。推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持续开展消费品进口促进专项行动,拓展“成都进口嘉年华”品牌效应,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全球”。优化外籍人士支付、景区预约、离境退税等便利化措施,完善外籍人士消费权益保护机制,提质国际化消费环境,吸引外来消费。


四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更多开放改革事项在自贸试验区内先行开展压力测试和风险测试,探索放宽跨境支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限制。积极参与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联动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深入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推进电信、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扩大开放,创新“两业”融合发展路径,营造全生命周期服务良好生态。


此次全会对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作出系统部署,特别是将高水平推进对内开放合作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请问成都在促进区域协作联动、以扩大对内开放合作水平推动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作举措安排?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邱长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应有之义。省委要求成都要不断提升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改革集成和开放门户等功能,进一步增强极核带动和区域辐射能力。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将扩大对内开放作为五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要求“协同打造区域发展极核,增强东西互济的枢纽辐射能力”。


近年来,成都抢抓中央战略部署机遇,全面落实省委重大决策安排,集中资源力量扎实推进对内开放合作,努力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达到2.78万亿元,占全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达46.3%、34.0%、10.3%,有效发挥了全省发展主引擎和成渝地区极核作用,更高水平服务了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重要部署,聚焦推动区域间协作联动、深化对内开放合作,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以引领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更好服务“五区共兴”发展,不断提升成都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力和对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带动力。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打造有机融合经济“共同体”。落实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实施10件大事、18项民生实事和324项年度重大项目事项活动。一是提质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成德、成眉、成资市域铁路建成投运,加快推进成都外环铁路前期工作。二是提质打造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建强都市圈9条重点产业链,共建都市圈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核心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引擎。三是提质打造创新共同体,建设天府大道科创走廊,高水平运营成德、成眉、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建设金牛—什邡等一批合作园区建设,创新财税分成、统计分算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提质打造便利共享公共服务圈,坚持提品质与促均衡相结合,持续推进都市圈学校结对共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深化应急联动体系建设。


成都科创生态岛


第二项工作是深化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做强五区共兴“主引擎”。一是完善创新网络生态,探索共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依托“科创通”“科创岛”,健全线上线下科创资源跨区域共享服务平台;优化延伸成都中试平台服务,打造西部中试中心。二是推进产业融合互动,提质建设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等合作平台,联合举办招商和投资推介活动;创新合作共建、飞地园区等协作模式,提质发展成阿、成甘工业园区,深化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双飞地”建设。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与五大经济区生态示范协同发展,构建完善“3绕20射”高速公路网,推进“蓉耀工程”等电力协调保障建设。


第三项工作是推动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唱好成渝地区“双城记”。一是高效推进合作事项,推动中欧班列海外仓合作运营等合作事项落地,谋划共享空客成都全生命周期服务、培育提升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等新一批合作事项,扎实筹备双核联动联建第三次会议。二是联合加强对上争取,依托国家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高位推动创建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等重大事项落地。三是高水平推进“五个共建”,全力保障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建设,共建成渝氢走廊、电走廊和智行走廊,共建西部科学城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联合打造成渝绵创新共同体,推动国家赋予两地的金融改革创新举措和支持政策同等适用,加快推进更多便捷事项成渝通办,共同打造一批巴蜀文旅走廊精品路线。


第四项工作是加强重点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区域协同发展“朋友圈”。一是主动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决策部署,用好鼓励类产业目录,推动深化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和重点城市合作对接,创新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推动建设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二是主动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与北上广深等地加强产业、科创、人才资源对接,探索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交流等“反向飞地”。用好用足绿色能源优势,积极推动绿电区域消纳和跨省区绿证交易,招引承接东部载能企业在蓉落户。三是主动深化与港澳台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举办川港澳合作周、“蓉港合作”系列产业对话等活动,建强海峡两岸合作园区成都产业园,切实维护港澳台同胞、港澳台资企业在蓉合法权益。


请问下一步,成都市在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投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截至目前,在蓉外资企业总计4980家,外商直接投资(FDI)累计457.6亿美元,外资企业家数和投资规模处于中国中西部城市前列。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成都“稳外资”工作保持了较好的态势,连续三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在20亿美元以上,新设外资企业年均500家以上。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布局了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其中包括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GE(通用电气)医疗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等标志性项目。


下一步,成都市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外资项目招引力度。聚焦产业建圈强链,紧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依托中国—欧洲中心、国别园区等平台,利用进博会、欧洽会等展会活动,捕捉前沿技术和热点赛道,推动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卫星互联网、创新药等重点产业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加快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能源装备、软件信息服务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立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招引现代商贸、文体旅游、金融、法律等生活、生产性服务业外资项目。持续开展“出海招商”,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外资高端产业转移,靶向招引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和技术含量高的中小外资项目。



二是拓宽吸引外资渠道。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蓉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功能性机构,支持其在蓉集聚业务、拓展功能、提升能级。落实外国投资者境内取得利润再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鼓励在蓉外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和利润再投资等形式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外资按市场化方式依法依规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重点产业发展。支持本地企业通过海外上市、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积极吸引外资。


三是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近期,成都将出台《成都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和《成都市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试行)》,通过进一步充实外资政策体系,推动我市外资促稳提质。将继续用好“蓉易享”平台,定期发布《成都外商投资指引》、分享投资机会清单、开展外商投资奖励申报工作,优化申报流程,推动外资惠企政策易享快享。将常态化举办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收集问题诉求及意见建议,为外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在蓉发展信心。


推荐阅读>>

中共成都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文件的意见建议

○低空载人航线有望6月首飞!聚焦“五大枢纽能力”建设,成都将这样干→

○一图读懂丨划重点!速读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决议

○月底通车!成都再添一条高速→

最新通知:延时服务!

○华西二院“焕新”!抢先看→

○华西医院最新通知!两院区门诊停诊1天


部分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红星新闻

成都发布编辑丨黎孟

点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