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了!又到了吃它的时候!

成都发布 2024-06-23


持续征稿

成都发布“龙门阵里摆成都”栏目持续征稿中,今日投稿人高明(成都市住建系统工作者),带来他粽香里的十年蓉漂故事。感谢来稿,将奉稿酬500元。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和赛龙舟、佩香囊这些传统习俗不同,吃粽子总是这一节日中的重头戏——不吃粽子,算什么过端午节呢?


成都大街小巷里,各式各样的粽子陆续“出场”,让馋嘴的小孩走不动路。老板们麻溜地将粽叶折出漏斗形状,抓一把米灌满,一盖再一折,“呼呼呼”地缠上线。五花八门的粽子挤在筲箕里,卤肉的,鸡汤的……卖得最好的其实还是白味,洒一把白糖或者蘸一点黄豆儿面,最接近小时候的味道。

端午将至,被称为“成都粽子一条街”的马鞍东路生意火热


长大了才领悟,大人们吃的不是粽子的味道,而是时光的味道。这缕粽香根植于脑海,缠绕着无数记忆,在每年此时,直击心灵。




母亲在微信里说打算邮寄十个家乡粽子过来。我摆摆手说十个太多,吃不完,过期了也会放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一个东西上都有个保质期限,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食物无法永久保鲜,但若干年后重逢的味道和唤起的情感记忆,或许能给出最好的答案,上大学、留蓉、落户、工作,在我每一段人生轨迹中,都有一缕粽香幽幽,足以慰帖心灵。

端午将至,被称为“成都粽子一条街”的马鞍东路生意火热


01/

龙潭总部与工作初心


参加工作的第一个端午,恰逢所在单位推进深化改革,会议头脑风暴、基层调研、大部头材料,每天连轴转,看见手边的粽子,才想起时至端午。灯火通明的企业大楼,坐落在城东北的龙潭工业园(龙潭总部经济城前身),以其地理优势与丰富产业,慷慨接纳了像我一样的无数蓉漂青年。


整理着白天的调研会议纪要,抬头望向窗格外,银色粉末般的月光洒在写字楼的玻璃外墙,从窗格照进电脑键盘时,我正写完PPT的最后一页。饥肠辘辘之余打开粽盒,微波炉“叮”上1只。


解开粽绳,青青粽叶、白嫩粽米,明黄粽心,撒上几颗黑芝麻,堪称米其林三星美食。一口咬开,浓郁的咸蛋黄味从中袅袅升起,整个夜晚都活色生香起来。


彼时办公大楼旁就是古色古香的龙潭水乡

02/

锦江河畔与同学少年


成都东郊有一处浅浅山丘,是作家笔下“成都平原向东浪出的一个皱褶。从市中心掉头向东,穿过攀成钢,跨过沙河,再翻过东郊国营大厂盘绕蛇形的铁轨,就上了狮山”。


考上“狮子山”大学后,跟端午有关的回忆都装进了象牙塔,袅袅透着书卷气。考研那年的端午,一门心思复习备考。


每日在浅山上上下下徒上万步,在课桌前做新闻史论的读书摘要,在花坛前早读英语,把那些霸占着四五排空间的长难句横着读,竖着念,断句、分析、再诵读。


备考时常在学校花坛小径背诵


晚上大伙儿在考研教室,把厚厚的牛津高阶都挪到地上,腾出2张小课桌拼到一起,摆上了几只龙舟路买回的散装甜粽,几罐啤酒,考研战友们一起透过玻璃窗看月亮,谈热门上映电影,谈未来人生理想……想要扎根留蓉、建功立业的年轻人劲头比一饮而下的啤酒还要生猛,话题畅谈得意气风发,粽子里似乎也沾上书卷的墨香味,余味绕梁,意犹未尽。


大学饭堂橱窗售卖的甜粽


03/

青藤粽味与阖家温暖


犹记开蒙三两年时,母亲单位发粽券,十个粽子捆扎成一提,晃晃悠悠拎回家,也拎回了端午粽带来的幸福感。粽子蒸熟后,先是凑到鼻尖深深吸一口气,感受茴甜与清香的萦绕,再用小刀小心翼翼剔开包扎粽子的棕色线绳,揭开层层缠绕的青绿粽叶,拳头大小的白粽,粽身足有两三寸厚,镶嵌上红豆泥、花椒颗等佐料,观赏性十足。



等到晚饭后,天已擦黑,母亲将收缩小木桌支到阳台,蒸好的粽子齐齐整整摆到圆盘子,生脆的花生米装在小碗里,再剥几个米花糖放在盘子里,三杯两盏,摆放错落有致,饶有仪式感。搬来小板凳端坐阳台,用拇指与食指夹起一只米粽,用牙齿轻轻刮下一层粽馅,放到舌尖细细品味。一家人一边赏月食粽,一边谈天说地,被白月光映衬下的笑容脸颊,也像是盘中雪白的米粽一般甜美。


彼时父亲在阳台种了两株葡萄藤,枝枝蔓蔓爬满竹篱笆,微风过处,淡淡的青藤味就一点一点弥漫进阳台,起居室,滑落在泡茶的杯子里、羹勺里,甚至融合进粽子的味道里,嚼着嚼着似乎也能嚼出一种青藤香味。



一家人谈到夜阑才散,再回忆起来已是若干年之后,年岁似乎久远,但关于当晚赏月食粽的场景记忆,却像被粽叶一层层包裹起来的米粽:用细绳裹紧,风干后装进铁罐,再藏入冰箱,吸潮、保鲜,延长粽子的保存期限,也无限储藏了那年端午的记忆。



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十年很快,大学、读研、工作,“学研产一体化”皆为“成都制造”的我,完成了“学于蓉、漂于蓉、留于蓉”的人生演进。


又是一年端午近,蓉城上空飘起了粽香,像是来自故乡的一缕舒云,慰藉游子四海乡情;咬下一口马鞍东路的米粽,晶莹润滑、满口生香,更坚定了我“居于蓉、业于蓉”的奋斗决心。


马鞍东路正繁忙


府南河潮起潮落,总有一些奋斗的日子淹没在日常忙碌里。庆幸我们还有文字,可以将静躺在光阴河床的那些闪闪发亮的蓉漂故事打捞起来,让人在无意经过红星路、龙舟路或是望江楼公园的某个下午,看着路牌,微笑一会、发呆一会、感动一会,然后回归本我,且行且励,在“与成都的每一个十年之约”中继续奋笔疾书。



又是一年粽飘香

这是你在成都过的

第几个端午?

留言区等你


 征稿启事 

摆不完的龙门阵,说不尽的锦官城。成都,总有一个瞬间,带给你深刻真实的激动、治愈或鼓励;总有一个故事,蛰伏着对生活的领悟与共鸣;总有一个画面,流淌着生命的温柔和坚定。执笔记下,瞬间也便成了永恒。我们想看见,你的第一人称视角里,对成都的所知所见所思。成都发布“龙门阵里摆成都”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和我们一起书写在成都的日子,用你的笔触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小布提示来自第一视角真情实感的故事,更容易被选中哦,来稿请附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cdfb1301@163.com


推荐阅读>>

○市委外事工作会议召开,要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的更高起点奋力开创成都外事工作新局面

○今日开启!持续5天!

○雨还要下!假期天气如何?最新预测→

○价格大跳水!低至8元/斤

○限流!需提前预约

○成都东部新区、温江区最新招聘!

○等等,我终于写出来了!



撰文 | 高明部分图据视觉中国 ICphoto成都发布编辑丨文思瑶

点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