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聪明妈,化唠叨为放权的二三事(优秀家长谈教育,值得参考)

2017-03-18 凌想 我家有个小学生

我们是来自7座城市的10名小学生家长

在此交流科学、实用的教育经验

欢迎加入我们

导读:这篇文章来自一位优秀的北京小学生妈妈:凌想。文中,她带孩子过程的一些感触,非常值得家长们借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孩子,固然很有必要,但是适度的放权,也会给我们惊喜。


文 :凌   想

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我和橙子之间发生了几件小事,让我发现,如果我控制住自己的控制欲,把选择和决定的权利还给孩子,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暗暗称奇。

01
阅读的故事

我带橙子回老家,在火车上,我们一起看一本书,说好一人读一段。

但读的过程中,橙子有时会赶上字数比较多的一段。一看到那么多字,他就会有一点畏难情绪,哼唧着不愿意读。


之前我们一起阅读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催促他一下:快点读啊,下面很精彩。或者用夸奖的办法:你读得真不错,我特别喜欢听你读。

但不管是督促还是夸奖,下次遇到字数多的段落时,橙子还是会多多少少地磨叽一下。


这次在火车上,我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定了一条规则:每次阅读时,遇到字数多的段落,橙子可以换给我来读,但这个权利每天只能使用三次。


没想到,这个简单的规则还挺管用,接下来的阅读中,再遇到字数多的段落,橙子不再磨叽地表示不想读,而是开始考虑要不要使用他的三次权利。



这时候,我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只需要静静地等一等,等他考虑清楚。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基本上,橙子都会选择自己来读,到现在为止,只有偶尔几次要求换读。

02

边吃饭边看电视的故事

因为之前在姥姥家养成了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所以一回到姥姥家,吃饭的时候橙子就条件反射似的嚷嚷着要开电视。


我不想让他边吃饭边看电视,直接说不行。过了一会儿,他又央求:我想看电视。我又拒绝。一顿饭下来,为这件事来来回回纠缠了好几次。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昨天的拉锯战眼看又要重现。我想起了火车上阅读的事情,照猫画虎,心生一计。


我说:这样吧,每天你可以看一个小时电视,怎么样? 橙子一听,很划算:好啊。


我又说:这一个小时的电视时间由你来掌握,什么时候看,看什么,都由你决定,但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可以吗?


橙子很痛快地答应了。




继续吃饭。过了一小会儿,橙子开始央求:妈妈,让我看会儿电视吧?


我笑眯眯地说:可以啊。你现在可以看啊。不过一天只能看一个小时,你要把握好时间啊。


橙子稍稍一愣,他还没习惯这件事由他做主,估计也没搞清楚我的态度怎么转变了。


又过了一会儿,橙子习惯性地又开始央求要看电视。


我继续和颜悦色:你可以看啊,这事不用问我了,你自己来决定。


橙子又想了想,还是没打开电视。一顿饭吃完,橙子再没提看电视的事。



我倒有点出乎意料,因为放权的时候我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就是橙子开始没有顾虑地边看电视边吃饭。


我问自己能接受这个结果吗?回答是可以的。

因为我知道橙子只有在姥姥家会这样,我们在自己家几乎不开电视,橙子也从来没要求过吃饭时看电视。我主要是担心橙子看电视的时间过长,限定每天一小时的看电视时间,我是可以接受的。

没想到,我的小小的让步和妥协让橙子重新思考了什么时候看电视这件事。以前看不看,看多久都是妈妈说了算,现在变成自己说了算,他就要好好计划一下了。


大概他觉得吃着饭看电视不太过瘾,不如踏踏实实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所以吃饭看电视的问题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解决了。

下午橙子和姥爷玩电脑,突然想起了什么,问我:看电脑也算电视时间吗?

我说:当然算啦。


就听见橙子对姥爷说:姥爷,那我只能玩20分钟电脑了。



我暗喜,原来适当地放权,用对了方法,真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我不想回北京

在姥姥家的快乐放松时光快要结束了,返程的前一天晚上,橙子就开始不停地念叨:我不想回北京,我想在姥姥家。


每次从姥姥家回北京都会这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之前换着花样回应他。


共情的:妈妈也不想回北京啊,在姥姥家多好啊,有吃有玩,不用上学,可是不行啊,妈妈得上班,你也要上学啊。


讲道理的:你觉得你这么说有意义吗?你能不回北京吗?不能。那说这些有什么用呢?没用。所以不要再说了。


开玩笑的:这么唠叨,你都快变成小老头了,以后就叫你小老头儿好不好?


暗藏威胁的:你要再这样哼哼唧唧,下回我可不敢再带你回姥姥家了。


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没什么用。


第二天下午去火车站的路上,橙子念叨得更频繁了:妈妈,我不想回北京,我想在姥姥家。


无奈之中,我问橙子:你这么说,你希望妈妈怎么回答你呢?

橙子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也不知道。


我说:是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我要说那你别回北京了,你会答应吗? 

橙子想了想:可是我还得上学呢。


我说:所以我们只能回北京了。

橙子说:可是我想姥姥姥爷。


我说:你看,无论我怎么回答你,你都不满意,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

橙子没说话。过了一会儿,说:那让姥姥姥爷到北京来住几天。


我说:可以啊,不过姥姥姥爷有自己的事情,要看他们的安排了,等你回北京后在电话里和他们商量吧。

橙子说:那好吧。


让我感到神奇的是,这番对话后,橙子的情绪稳定了很多,不再动不动念叨“不想回北京”了。



返程的路上,偶尔再念叨一两句,我会问他:你希望妈妈怎么回答你呢?这件事刚才咱们已经讨论过了,你就把刚才咱俩的对话在脑子里重复一遍:你要回北京——又想姥姥姥爷——让他们来北京——什么时候来再商量。
 

04

我的几点总结

这几件事看似偶然,其实和我这段时间注意控制自己的控制欲有关。


这几件事,之前都曾经发生过。橙子不想读书,我督促他;想看电视,我拒绝他;他不想回北京,我开导他。


我们之间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他表达诉求,我同意或者拒绝,他对我的意见只能被动接受。我是施加外力的一方,是主动的,他是接受的一方,是被动的。


因为这个力量是外来的,对他只能有一时的作用,过不了多久又会故态复萌。只有他产生了内在的动力,这个动力才能持续发挥作用。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就是让他内在的力量发挥效力。


这几次尝试也证明,这样做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我从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出一些经验。

一是制定一个规则,大家都要遵守,在这个规则之内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个规则要简单可行又好玩,小孩子会把它当成一个游戏,这样家长的命令就变成了孩子自己的选择。


每一个大人都知道,被要求做事和主动自愿做事,心情和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小孩子也是如此。

二是适当地做些妥协和让步,事先想想如果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能不能接受。如果能,就放手让他去选择。对孩子各种管教和控制,就是因为不放心孩子自己能做好,实际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三是适当地示弱。比如不想回北京这件事,橙子习惯性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只会一味的提出要求,期待我给出让他满意的回答。


当我问他,我怎么回答他才会满意时,就把他放在了我的位置上,反过来看他的诉求,他会有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感受,会发现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办。


当我如实地告诉他,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就促使他开始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单纯地发泄情绪,等着父母来安慰开导。


第四,做这些事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和态度,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商量着来。带着命令或赌气的口吻,比如说“你自己决定吧,我不管你了”,会让孩子感到强迫,感到父母是在赌气,这样反而事与愿违。


有的时候,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其实就是因为父母管得太多太严。


与其一遍遍的唠叨和说教,不厌其烦地督促和纠正,孩子烦,自己也烦,不如换个方式,把自主权还给孩子,让他自己选择,自己做出决定,结果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


当然,控制住自己不去唠叨和说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养成时刻自我觉察的能力,控制住操之过急的心态。

当我们管住了自己,明确了界限感,让出了权利,孩子也就会慢慢学会管理自己,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就不再是问题了。



点击文末“写留言”,说出你的观点

与我们分享彼此的教育智慧吧~

本文由凌想老师授权"我家有个小学生"发布,凌想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8岁孩子的妈妈。专注儿童心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致力于自身成长。微信公众号: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我们是10名小学生家长   来自7座城市

北京   香港  上海   伦敦   深圳   重庆  洛杉矶

在这里   交流科学、实用的教育经验


   

长按关注“我家有个小学生”家长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