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年500多本,从泛读到精读,我这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牛妈干货分享)

2017-11-02 芝麻 我家有个小学生

我们是来自7座城市的10名小学生家长

在此交流科学实用的教育经验

欢迎加入我们

导读:大家好,“ 优秀家长谈教育 " 系列第135期。本期由优秀家长芝麻,为大家带来”如何培养孩子精读“的经验之谈,作为一位伴读经验丰富的小学家长,芝麻已经多次在 “我家有个小学生” 分享干货经验,颇受家长们欢迎。此次依旧是纯干货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文 | 芝麻(公众号 ID:芝麻爱读)

我很喜欢读书,所以,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和她一起读着绘本长大。我惊奇地发现,在陪着她读绘本的同时,我也变得愿意像孩子那样思考,像孩子那样重新观察这个世界。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成了一名小学生了,我们的阅读也不知不觉走进了儿童文学的世界。那可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啊!


我和她一起领略了微观的昆虫与植物世界;一起从孩子的视角看我们的社会,看成人眼里的邪恶与丑陋,理想与美丽;我们还一起探索我不曾在学校里学习过的科学与历史,天文与地理;一起在书本里经历险境,绝地逢生;一起烧脑,去侦破奇案;一起欣赏艺术,理解艺术......书本带给我们的太多了。


那么,如何去读一本儿童文学呢?孩子如何读才能更有收获呢?我想不同的阶段所采取的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而我的这些经历也许会和大家有所共鸣。



第一阶段:大量泛读。


女儿从学前班到一年级,两年的时间里基本都处于大量的儿童文学泛读状态。一个月的阅读量基本保持在20本左右(每本页数在100-300页左右)。


我的原则是外国文学尽量选择全译本(目前只有《昆虫记》选了奥本大三郎改编的版本。另外,在一些比较阅读中会涉及全译本和缩写版本之间的比较),中国文学尽量读原著(目前只有《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先读了白话文)。


我觉得大量的泛读是必要的,这让她有了非常充分的阅读感受,在广泛涉猎各种不同题材、类型的作品之时,她的感性认知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心中积累的素材也越来越多。这对启发孩子更广泛的兴趣,引导以后更深入的学习,也都是有益处的。


让我感受比较深的,比如“杜立特医生”系列,女儿非常喜欢,虽然采用的只是泛读,但这部作品对她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记得有一次,她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妈妈,如果你可以和任何其他人换大脑,你会和谁换?”我想了想,说:“如果必须换的话,我选牛顿吧!”她笑了笑说:“如果是我,我就选杜立特医生!那我就能和动物说话了!现在的人,没有一个能教我和动物对话的。”想想她从读完这套书到提出这个问题,中间隔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想她的内心可能一直都存着这些好奇的种子,在等待发芽吧。


为了加深她在泛读中的理解,我会在她读完一本书之后和她一起分享感受。这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及。大家可以参考:《从泛读到精读》一文。



第二阶段:学习精读,泛读为辅。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女儿今年步入二年级,我也开始了对她精读方面的引导。通过精读,我想实现这样几个目标:

一是可以深入地阅读,从阅读中锻炼思维;

二是学会思维导图的方法,慢慢地可以把它应用到其他的领域当中;

三是一起欣赏文学之美,通过阅读尝试创作


在这个阶段中,精读会占用很多时间,会影响到泛读的数量。但我想,等到孩子可以自己掌握精读的方法,能主动寻找精读目标进行精读之后,她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到那时也就会自然过渡到第三个阶段——保持一定比例的精读与泛读了。


最近,一本《秘密花园》我和女儿读了一周多。我俩都非常喜欢,很享受读它的过程。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编辑按:本文不是进行书籍推荐,《秘密花园》仅作为今天分享读书方法的案例)


一、关于版本的选择


《秘密花园》这部书在国内翻译的版本有很多,我在图书馆曾经对比过其中六个版本,没有一个让我满意。


我先比较了它们的目录,与原著目录都不一样的版本直接排除,然后我选了第11章进行比较,对比了它们的翻译内容,对照原版原文,发现不仅是翻译文字的美感上有差距,就连准确性都不能保证。比如“檞鸫”,有的版本译成了“知更鸟”,更有甚者译成了“乌鸦”。面对这样的版本,我也只能选择放弃了。


后来去书店找到了这本名著名译名绘系列的《秘密花园》,一翻开就让我爱不释手了。为了避免被它的貌美冲昏头,我还是翻到了第11章。这次看到的内容太让我满意了,不仅文字美,其他版本出现的翻译错误也没有在这个版本上重演。真的是刷新了我对系列丛书的认识啊!


喏,就是这本了。里面的内页不仅纸张排版都无可挑剔,画家英潘还特地参考了古老的植物图画《美丽之花》,在每个章节的开头都绘制了一幅植物画像,这对喜爱植物的女儿来说简直就是一份额外的馈赠。


女儿读的时候对我说她很喜欢里面的插画,觉得它们有莫奈般的印象派风格。



好了,关于版本就不再啰嗦了。在后面介绍我们的阅读过程时还会欣赏到它的内页和图画的。



二、我们的阅读过程



女儿喜欢阅读的酣畅淋漓,经常把一本书一口气读完。虽然我们的目标是精读,但这样的阅读体验还是必须满足的。所以,所谓精读,并不是慢读,而是反复去读


这本书我们一共读了三遍。


第一遍:泛读(2个晚上)

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主要目的是掌握故事情节,对人物有大致了解,产生基本的阅读感受。女儿读完之后跟我复述了它的情节,兴奋地和我讲述了她的体会和她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第二遍:精读(4个晚上

我与孩子共同完成。在孩子读第二遍之前,我自己也把它仔细地读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做了标记,对其中需要加深理解的内容也做了准备。我把整本书按照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四个晚上和女儿共读。


第一天(1-4章)

1、引导孩子关注作者。因为之前读过该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小公主》,这次顺便回顾一下,把两部作品一起进行了比较。这个步骤并没有做得一板一眼,而是利用路上的时间,边走边交流的。


当时女儿特别惊奇地发现,这两部作品间竟然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而在她第一次泛读的时候自己却并没有留意。


比如:两部作品的小主人公都出生在印度,后来都去了英国;她们都出身于富裕家庭;她们的爸爸妈妈都去世了;她们都经历了一些变化;她们都很善良,很勇敢;她们都有好朋友;故事里都出现了阻碍她们的人等等。我们越比较越惊喜,越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相似。


继而,我又为她讲述了作者的生平,讲到作者生活的年代,她所在的国家正在发生着什么。英国与印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女儿还是第一次涉及到作品的时代背景,很兴奋地跟我一起讨论着。这样一来,本来让她感到疑惑的一些细节,比如,玛丽对印度土著用人的态度为什么那么蛮横粗鲁等等,也就迎刃而解了。



为孩子讲述之前,自己先做的功课。


2、引导孩子构思这本书的思维导图。女儿提议要画出主人公玛丽的变化,想画一个秘密花园的大门,在里面开满鲜花等等。于是,说做就做,先构图,然后从玛丽最初的样子开始画起咯。


3、引导孩子按照泛读的印象说出自己对玛丽的第一印象,再去边读边找答案,看看有无遗漏,是否准确。把想到的关键词写在导图上。


4、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我划线的句子,猜想我为什么把它们画下来。


5、和孩子一起朗读那些描写出色的句子,感受它的美。


第一天的精读让女儿很有收获,也让她特别开心。


第二天(5-12章):

今天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感情,玛丽的变化描写很多。我们还是像第一天一样,边读边画导图,边讨论玛丽变化的原因。


1、另一个主角迪康出场。书里的描写也非常精彩。女儿试着画出迪康的样子,并总结他的特点。


2、玛丽向迪康吐露秘密一段很是精彩、感人,和女儿互相分享了我们的感受。


第二遍读到玛丽进入花园,女儿还是特别兴奋,她在那里做了好明显的标记,后来每次翻到那里都忍不住说:“好兴奋啊!”


很多爱书之人都有一种“洁癖”,就是不能容忍在书上乱写乱画的行为。我本来也是这样的。但后来我发现,这些举动对于还不能熟练书写文字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矛盾之间,我还是选择了实用第一吧。


第三天(13-19章):

随着剧情的展开,秘密花园一步步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会遇到第三个重要人物,也会对反复提到的一些植物和动物有所了解。我们还是一样边读边记边画导图。


1、我们选了几个特别感兴趣的植物和动物,一起查阅了资料,做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作者对这些生物的描写是多么的准确啊!真的是不得不佩服。另外,也能看到知识的准确性对写作也是有所帮助的。如果想当作家,也要知识广博哦!


2、第三个重要人物科林出场。和之前一样,我们分析了科林的特点,并在文中找到证据。


3、继续观察玛丽的变化。玛丽,这个刚刚才获得了一点点爱的女孩,立即把爱又反哺给了科林。她对科林的信任是举棋不定的,但她又强烈的希望帮助他。这段的描写也好精彩,值得反复体会。


女儿在第二遍阅读中更加关注细节对人物变化的反映。她边画边跟我说:“科林居然说了请,这说明他开始懂得尊重玛丽了。他过去是那么傲慢,哪里懂得尊重别人啊!”


第四天(20-27章):

科林也在一点点变化起来。我们的阅读也沉浸在为他们的秘密行动窃喜之中。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大团圆的结局在魔法的比喻中得到了升华。如何理解魔法,是最后一段的阅读重点。他们究竟因为什么而发生了改变。魔法,仅仅是女儿理解的春天吗?可能还不全是,魔法还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是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对自己永远保有的信心。


最后一章尤其值得好好去读。女儿对这些内容记忆非常深刻,在一次阅读分享会上,女儿分享了这个故事,在最后就是以这段内容结的尾。


第三遍:略读及摘抄(3个晚上)。

女儿写字慢而费力,时间也不够用,因此,导图上的文字,摘抄都由我来代笔。就算这样,也消耗了三个晚上,我们才把导图,摘抄都基本弄完了。



通过这次精读,我和女儿都觉得收获满满,好像被喂足了肥料的植物一般,脸上都不由得堆满了笑。这样的过程不仅对理解这本书有帮助,我其实更希望它会影响到她的阅读习惯,在泛读中也能有更多的思考。当然,单靠几次的精读是不够的,还需要时间和量的积累才能形成习惯。(全文完)


以上是我的伴读分享,感谢大家阅读,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点击文末“写留言”,说出你的观点

与我们分享彼此的教育智慧吧~

小学生优选书单:

--经典阅读--(4-12岁)西游记立体书

--经典阅读--(5-12岁)四大名著绘本  

--经典阅读--(6-13岁)给孩子讲莎士比亚

--经典阅读--(7-14岁)少年版史记


--思维训练--(4-9岁)法国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5-10岁)趣味数学揭秘

--思维训练--(6-14岁)金牌数独


--阅读拓展--(4-10岁)民国课本精选

--阅读拓展--(4-12岁)你好啊故宫

--阅读拓展--(5-12岁)手绘中国历史

--阅读拓展--(6-14岁)小学必读名家

--阅读拓展--(7-15岁)最好的方法读唐诗


--科学拓展--(4-10岁)看见看不见的动物

--科学拓展--(7-14岁)BBC科普三部曲

--科学拓展--(7-14岁)希利尔写给孩子的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和艺术史

--科学拓展--(3-12岁)AR科普绘本《艾布克的立体笔记》


家长那些事:

学奥数的中年人(陪读家长的火爆热文)

幼升小怎么学(上海牛妈分享:语数外及习惯培养)

守候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烂漫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

千万别做“班级微信群”里那个让人讨厌的家长!

检查作业是不是妈妈的事?

郎朗母亲:荣光有多巨大,我内心的酸楚就有多深! 


老师有话说:

一线老师:我们为什么有偿补课?

名校校长:小学最重要的3件事、3个习惯、6个字!

老师最怕家长说什么?这三句话上榜了~(你说过吗?) 
杭州二中校长:和你分享四个学生的“成功”故事!

特级老师的自白:我这样陪孩子成长 

小学语文怎么学?精英老师分享干货满满

名校语文老师推荐给1—6年级学生的阅读套餐


课堂笔记:

小学英语重点难点归纳!(建议收藏)

教你逐步搞定孩子最怂的小学写作,家长赶快收藏!

小学1-6年级语文常识、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大汇总!

小学数学:11种抽象思维法,孩子解题速度提高10倍

背诵的简单技巧,简直太实用!附1-6年级英语单词分类大全!

语文学习最需要做的事情:阅读、背诵、日记、生活与作文

第一次见这么棒的《三字经 》,一定给孩子留着!

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含学1-6年级每日阅读计划)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方法大汇总(附例题与解析)

千万别错过孩子的饥饿阅读期!0-14岁各阶段权威书单

我们是10名小学生家长   来自7座城市

北京   香港  上海   伦敦   深圳   重庆  洛杉矶

在这里   交流科学、实用的教育经验


长按关注“我家有个小学生”家长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