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季节谣”汇总,这些你中招过吗?
每到特定季节到来的时候,
总会有一些从前流传过的谣言被重新翻了出来,
又被套上了新的马甲热炒一番。
我们给这类谣言起个了外号,叫“季节谣”。
季节谣,就是按季节传播的谣言。
在今年“3·15”晚会中,谈到了季节谣的问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606w99eov&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小编梳理了所有常见的季节性谣言,
并进行了辟谣,供读者参考。
春季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表示:所谓的”假包菜“其实是仿真蔬菜,是用作橱窗展示的道具,或者用于学生们的教学。它的制作可是一门手艺,价格比真的蔬菜贵多了!造假成本这么高,不符合经济常识。
类似的,网上还流传有塑料大米、塑料紫菜等谣言,那个不是仿真道具了,造假成本太高了,这纯粹是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
点击了解更多☟
草莓使用催红素或催熟剂的可能性都不大,主要是因为草莓果实从完全膨大到采收上市时间短,一般为2天左右,没有必要使用催红剂或催熟剂加快。反而如何使草莓更耐贮运、延长销售时间、扩大销售半径等是莓农所追求的。
草莓大小与草莓品种及栽培措施有关。如甜查理草莓的果实特别大,单果重可达40-50克,是小果品种丰香果重(平均单果重16克)的2.5倍以上。同一品种,通过疏果和加强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也可以让草莓结大果。
点击了解更多☟
在茶园中使用农药是正常的农业措施,问题是农药的品种、剂量和安全间隔期,只要按照规定采摘,经加工制成的茶叶产品都是安全的。农药绝大多数是脂溶物,即农药是不溶于水的,也就是说农药不会溶于茶汤当中,因此,拿茶叶固化物的超标来讲中国茶叶的农残超标,显然是不科学的。
点击了解更多☟
谣言4清明甘蔗真的赛毒蛇?
大部分甘蔗都是去年年底采收储存,临近清明气温上升,甘蔗容易霉变产生红心,的确易导致中毒,但中毒现象只针对霉变的甘蔗,保存完好的甘蔗并没有毒。
点击了解更多☟
夏季
西瓜本就是自然成熟的水果,且容易保鲜,给西瓜打激素、糖水和色素并不会使其变红变甜,还会让针眼附近的果肉腐烂变质,缩短储藏时间,得不偿失,果农不会这么做。
点击了解更多☟
网传视频中虾里扯出的两条白线不是寄生虫,而是雄虾的输精管。对于正规养殖、高温烹饪后的水产品,寄生虫的风险很小。
点击了解更多☟
正常情况下,对重金属在体内的积累,小龙虾和大多数生物差异不大。浙江省地区食用小龙虾对身体健康影响的风险较低,相对较为安全。其中,汞含量都在0.1mg/kg以下,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而其他重金属指标铅、砷的含量都在安全范围内。
点击了解更多☟
顶花黄瓜,部分是由于黄瓜自然单性结实产生的,也有个别是使用植物激素使黄瓜快速生长与黄瓜单性结实结合出现。我国允许黄瓜生产中使用氯吡脲等9种植物激素。即使是使用了植物激素,黄瓜中的残留也很低,因为植物激素使用剂量很低,过量使用反而会使黄瓜成为僵果,顶花脱落。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于2015-2016年对全国黄瓜等36种果蔬中植物激素残留风险评估结果,801个样品中植物激素的平均残留值仅为0.002-0.059毫克/千克,无一超标。
点击了解更多☟
杨梅里确实可能会有小白虫,它们是果蝇的幼虫。这是杨梅的传统栽种中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且果蝇幼虫是一种优质蛋白,含有抗菌肽。有人把这种虫子当宝贝,认为吃后能提高人的抵抗力。从出生到成长,果蝇幼虫几乎都是在无污染的环境中,因此几乎不会有对人体不好的病菌存在。
农业部发布的标准里,允许用漂白粉溶液和其他杀菌剂、保鲜剂对荔枝进行保鲜处理,它们毒性很低,且不需要“违规使用”。
谣言7果农为桃子喷防腐剂网传视频中果农为桃果喷的是水,而不是谣言中的防腐剂。喷水既可以使桃果降温,还可使其外观鲜艳。
点击了解更多☟
谣言8香蕉泡不明液体
网传“香蕉泡不明液体”实为保鲜剂,国际公认低毒、杀菌、降解快,经主管部门登记允许使用,消费者不用担心,放心食用。
点击了解更多☟
用于“催熟”的物质叫乙烯,乙烯是植物自己分泌出来的。水果还在树上成熟的时候,就会自己产生乙烯,让自己成熟。而因为一些水果有长途运输的需要,所以在被摘下来的时候会没有那么成熟,这样的水果,比较硬,可以比较长期地保存,适合长途运输。等到到站以后,再人为地施用乙烯让水果变熟。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乙烯利和儿童早熟有任何关系。
点击了解更多☟
秋季
各种果蔬掉色的主要原因是含有水溶性的天然色素,比如花生泡水,水变红,是因为花生红衣中含有较多天然色素。紫米、黑花生、黑枸杞泡水掉色,吃桑葚手指甲会变黑,这都是花青素在发挥作用。
螃蟹属于低等无脊椎动物,激素对大闸蟹起不了任何作用,且激素会抑制其性腺发育,反而会导致大闸蟹的蟹黄和蟹膏变少。
点击了解更多☟
谣言3柚子和药一起吃会猝死
很久之前,科学家就发现西柚(也叫葡萄柚)可能对长期服药人群产生危害,在一些情况下,会减少药物排出,从而增加药效;而有时候可以干扰药物的转运,所以降低了药效。我们常吃的普通柚子,是西柚的近亲,因此对服药的潜在影响也应该重视。当然,药物和柚子一起吃造成的危害与柚子的品种和大家吃的量也有关系,并不是说吃一点就会导致猝死,网上的说法存在夸大。
点击了解更多☟
谣言4红心柚子是染色的
红心柚果肉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比普通柚子多了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对人体显然无害。
而果肉颜色不均匀的情况,主要是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同一个柚子里,每一瓣的大小都不一样,口感和颜色也有差别。完全一样的情况反而是不常见的。
至于打针染色的说法,给柚子打针既容易造成柚子难以保存,又很难实际操作,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注射甜味剂,虽能让橘子局部变甜,但这种橘子极易腐烂变质,需要花费很大精力且得不偿失,一般不会被商贩所采纳。
点击了解更多☟
谣言6柑橘里吃出白色幼虫
实际上,视频中的白色虫子为实蝇幼虫,实蝇是柑橘树上常见的一种病虫害,本身并不含有害物质,只是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较强的危害。即便误食,胃酸可杀死幼虫,而且幼虫不含毒素,对人体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有消费者反映,其购买的猕猴桃在家中存放138天后仍未变质,尝试过各种催熟办法后无效。这则消息在网上被二次加工,变成了“猕猴桃添加防腐剂三月不烂”的谣言,引发消费者对猕猴桃的担忧。实际上,猕猴桃在0℃冷藏的条件下,不添加防腐剂可放置6到8个月不变质。对于室温下长时间不腐烂的猕猴桃,可能是进行了特殊保鲜处理,如添加1-甲基环丙烯,该保鲜方式安全可靠,对人体没有危害。
点击了解更多☟
冬季
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他们其实都是可以燃烧的,所以食物可燃太正常了,跟食品添加剂没啥关系。
葡萄表面的白霜其实是天然蜡质,还有糖类、脂肪酸等有机质。植物果实表面的天然蜡质并不少见,例如蓝莓、李子、冬瓜等。天然蜡质是无毒无害的。
点击了解更多☟
一些商贩把“尚未成熟”或者酸涩冬枣加工,然后以低廉价格出售。 这样没有成熟的枣有两个大问题:于是不法商家一个是吃起来发涩不甜,另外一个是颜色青绿。根据食品的这两个缺陷,动了歪脑筋,但是手段并不高明。
他们利用热水加糖精钠的办法加工未成熟的冬枣,经过热水浸泡枣表面的颜色会变红,糖精钠则是填补了枣的酸涩味道,这里面起到“催熟”作用的不是糖精,而是热水(一般温度高于60度)。
点击了解更多☟
反季蔬菜的来源有三类:异地种植,比如从南方运到北方;应季种收,通过现代技术长期保存,这跟以前北方冬储大白菜是一样的;大棚种植,人为地为蔬菜提供适于生长的光照、温度和水等条件。
虽然反季蔬菜跟应季蔬菜确实存在某些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有时也会有味道口感的差别。但是,这些差异并不意味着反季蔬菜“没有营养”,更不意味着它们“有害”。
点击了解更多☟
谣言5久煮的火锅汤致癌
久煮的清汤火锅和辣火锅的汤中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10mg/L。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亚硝酸盐主要会带来急性毒性,当一次摄入量达到200毫克以上就有可能急性中毒,让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 所以,要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人得一次性饮入2000升(相当于3、4个浴缸)的火锅汤,这显然不可能。
看完这些“季节谣”,小编不想说在过去的岁月里狠狠中招了。还是爸妈告诉我的,当时的我深信不疑。尤其是洗葡萄时强迫症就会犯,非要洗干净葡萄皮上那层白白的东东。小伙伴们是不是也这样过呢?今天要买葡萄吃吃,仔细看下葡萄皮。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普及食药知识
传递监管动态
服务社会大众
保障食药安全
微信号:zjspypjg
长按上方“二维码”可以订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