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权倾朝野的重臣 与太后同床而卧 与皇帝亲如父子 死后还入了皇陵

2017-11-20 百科解密 百科解密客户端

有这么一个宋人,在契丹辽朝混得风生水起,不仅是权倾朝野的摄政大臣,还和契丹太后同案而食,同床而卧,与契丹皇帝亲如父子,死后还葬入大辽皇陵,这个人就是契丹辽朝汉人名臣韩德让。


韩德让


韩德让(941年—1011年)又名耶律隆运,生在辽朝一个有权势的汉人家庭。他的祖父韩知古被契丹人俘虏到辽国为奴,地位低贱,但到了韩德让父亲韩匡嗣时,这一家人却走入朝堂,朝中担任要职。韩德让自幼受家庭熏陶和父辈影响,智略过人,深明治国理政的道理。辽景宗元年,韩德让代父守南京,宋军攻打南京,韩德让临危不惧,登城指挥守军抵御15昼夜,待援兵赶到,内外夹击,大败宋兵于高梁河(约在今北京外城一带),史称"高梁河之役"。韩德让因功授辽兴军节度使。辽景宗四年,迁升南院枢密使,赐名"德昌",成为汉臣中权势最大者。同年秋天,辽景宗病危,韩德让与耶律斜轸为顾命大臣。

辽景宗死后,11岁的辽圣宗即位,主少国疑,契丹贵族对皇位虎视眈眈,其中大多数手握军队。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深知威胁之大,她急需要强大的后台保护她,于是她将顾命大臣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召来,向他们哭诉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这两位一个是萧太后的初恋情人,一个是侄女婿,既是至亲又是心腹,在他们面前垂泪很能引起他们的同仇敌忾之心,果然这两位立马表示忠心:"但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萧绰与耶律斜轸和韩德让一起参决大政。南边的军事委托耶律斜轸。韩德让总管国政,期间他撤换了一批大臣,乘机夺取了他们的兵权,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到了巩固。


萧太后


韩德让与萧太后萧绰曾经订过婚,只是萧太后的的父亲利欲熏心,把萧太后送入皇宫为妃,这一对有情人才劳燕分飞。

景宗死后,萧太后看中了韩德让的政治军事才能,于是决定改嫁韩德让,一方面傍住韩德让以及其背后的力量,一方面让自己与旧情人有再续前缘的机会。在当时契丹族的风俗中,女性改嫁是允许的。在韩德让担任南院枢密使期间,萧太后主动提出要跟他“入居账中”,也就是和太后同居,萧太后是这样说的:"我曾经许嫁于你,愿谐旧好。当国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对于韩德让来说,这样的事未免太不可思议,他只是一介臣子,对方是太后,尊卑有别,况且他已经有了结发妻子,哪能做这事呢?但萧太后可不管这些,她派人毒死了韩德让的妻子,让韩德让退无可退,最终只能答应。此后,韩德让就不断出入于萧太后的帐幕之中,两个人同案而食,并排而坐,同帐而卧,俨然真夫妻一般,刚开始还偷偷摸摸,后来就越来越光明正大了。至于他们是否举行婚礼,史书上没有记载,但确切记载了同居事实。萧太后还让圣宗给韩德让赐名耶律隆运,名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直系后裔,又赐他铁券几杖,上朝不拜,左右特置护卫百人,同天子仪仗,辽圣宗也对他以父亲之礼相待。


影视剧中韩德让与萧太后


与萧太后在一起后,韩德让官至大丞相,总知南北院枢密使府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国政之事全经他手,形同摄政大臣。不过韩德让并没有因此而弄权舞弊,反而更加努力治国理政。韩德让在治国理政上很有远见,而且非常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北宋与辽订立的"澶渊之盟"就是他建议萧太后议和的,"澶渊之盟"订立后,宋辽双方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在韩德让的努力下,不仅阴谋作乱的契丹贵族被平定,汉人中的有识之士也得到重用,一些陈年冤案得到昭雪,辽国呈现出来一片繁荣景象。

韩德让与萧太后同居了二十几年,这二十几年间韩德让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一直亲如父子,感情始终不受皇权和时间的影响。在萧太后死后,韩德让一病不起时,圣宗耶律隆绪率诸亲王像儿子一样亲侍床前,皇后萧菩萨哥亲奉汤药。就在萧绰去世后一年多后,韩德让随之去世。辽圣宗耶律隆绪给他赐谥号“文忠”,亲自为他举行了国葬,葬在大辽皇陵,萧太后陵墓旁边。韩德因此让成为葬在大辽皇陵中的唯一一个汉人和臣下。

(全文完)

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下载百科解密APP


转载请注明来源百科解密客户端(hudongkexuejia)


大家都在看↓↓↓

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才华美貌皆有,却未能逃脱凄惨命运

室内藏着的“细菌窝” 不得不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