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综述|袁爱国:从“创课”到“创客”:写作课程深度学习的应然选择

2017-04-19 新作文 三新作文


从“创课”到“创客”:写作课程深度学习的应然选择 

◎袁爱国

袁爱国, 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首届全国中学语文学术先锋人物,南京市第十七中学校长。


2016年11月3日-6日,“新作文杯”全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创课”大赛在山东聊城举办,经过选拔评比,来自全国各地的8名初中组选手展示了创新写作课堂的风采。本次比赛先进行“创课”设计大赛海选,再进行说课、上课的评比,这样产生的选手既有各区域教研部门的选拔人选,也有民间脱颖而出的草根选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次创新写作课堂(以下简称“创课”)的面貌与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当下初中写作教学的基本状态,也透露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写作教学的愿景与追求。

1

一、“创课”:“十三五”期间深化写作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从本世纪“十五”计划伊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写作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一直与“创新”结缘,各种创新写作的理念、流派,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写作教学的眼光与面貌,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田野里耕耘的同时,都在眺望写作教学的未来图景,“十三五”教育发展的宏观规划与语文学科的内部改革,都在为创新写作课堂定向。


1.基于核心素养达成的写作教学,呼唤“创课”的到来。


近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称其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由此看来,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即“立人”。一个写作素养丰厚的人,应该就是一个善思敏行、勤写会说的人,是一个乐于分享、勇于担当的人,是一个个性独立、“苟日新,日日新”的人。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时,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维度指明了其内涵与关系——写作教学的重点在于“语言”和“思维”,“创课”亦如此,重点在于如何教学生作文(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而不是以阅读为主借鉴写作方法的课,或者开展花样繁多的活动,偏离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本届大赛展示的课堂教学求实、求新、求活,师生课堂上的对话与倾听,有诗意的表达、思维的激活,有审美的参与、文化的陶冶,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2.伴随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更新,期盼与“创课”同行。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写作教学呈现两种情况:一是教材中写作内容不具体,导致教师很难有所作为;二是课堂教学更多地流于形式,很少直接作用于学生写作的过程。这两种情况都跟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写作的规律,缺少创新意识有关系。2016年秋季,人教版、苏教版等初中语文教材纷纷出新,其中写作教学的内容更新更是一大亮点。因此,我们呼唤创新性作文教学,呼唤教师争当作文教学的“创客”,来打破目前作文教学的僵局,创新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


我们期待的“创课”应该远离应试写作教学样式,并且与家常课有区别,不因循守旧,不走寻常路。本届“创课”比赛将视角集中于一个“创”字,贯穿于创新设计、创新课堂教学展示、“创课”成果总结反思等各个阶段。在课堂教学展示过程中,8位教师匠心独运,从教学主题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挖掘,到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学评价的关注与运用,都努力凸显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应有之义。

2

二、“创课”教学内容确定的路径


“创课”的教学内容从何而来?是一味地猎奇求险,还是无中生有,罔顾学生的写作需要而另起炉灶盲目创新?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错误走向。“创课”应根植于现实的土壤,再仰望璀璨的星空。


(一)依据课标,结合教材,关注学情


写作教学内容选择的理据来自于语文课程标准,有什么样的写作观就会有相应的写作文本诞生,有怎样的写作教学观就会呈现相应的写作教学课堂。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作文分数,致力于满分作文的修炼时,也就选择了格式化的教学内容,以考场满分作文为样本,以作文技巧为训练中心,只谈升格,只为分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本次展示的8节课中的“唤醒”“走心”“情趣”等关键词,都在昭示着执教者对于课标写作教学理念的正确理解。相反,当教者仅仅将视野局限于具体技法的学习,追求与应试作文指导接近时,这样的课堂便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如其中一课为《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尽管试图“在‘追光’中舞蹈”,但在琐碎的技巧训练中,走向了沉闷与低效。


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板块,往往被我们忽视。现实中的写作教学内容大都是围绕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做选择,或以中考作文题为系列进行训练,或以提分能力点做专题练习。教材中的写作内容是课标写作目标的具体落实点,但不能直接作为教学内容,而需要我们“用教材教”。如七上人教版新教材第三单元为《写人要抓住特点》,本次大赛特邀黄厚江老师做示范课《写出人物的特点》。黄老师将课堂教学的场景与个人的生活故事转化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话、交流,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如何通过具体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多角度刻画人物等写作方法。


“学生的写作困难在哪里,写作教学的创新点就应该定位在哪里。”本次赛事的秘书长张水鱼老师如此认为。本次参赛的课题分别从学生在写作素材的选择、写作方法的运用、写作思维的突破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入手,选点具有针对性,如孔卫琴老师《抓住关键处多一些描写》一课的创课,选题来自于江阴市第七届“望江杯”读书知识竞赛中的一道微写作题:请你结合自身经历,写一写你生活中的“哭”或者“不哭”,并写出你对此的认识或感受。阅卷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存在有记叙无描写或者有描写却不恰当的问题,于是孔老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练习片段写作,展示交流、点评,总结后再进行修改提升。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收效明显。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命中去


本次“创课”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堂上再现生活场景,融入场景思维,师生在与世界、文本的对话中学习写作。写作就是写生活,写作内容源于生活,作文强调“我”的在场,叙述我见、我闻、我思、我感。执教者或从校园生活入手,如张寰宇老师《写“走心”的演讲稿》一课,以本次承办学校莘县翰林学校为新创办的《翰林园》校刊招聘主编为背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写演讲稿,引导学生围绕写作的目的与对象展开写作。方沐老师通过《日记勤积累,妙手剪华章》一课,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素材剪辑的艺术。另外,《把“话”说精彩》《爱的世界离不开细节》《转换视角,唤醒身边的它》等课的选题都来自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生活化写作必须走向生命化写作,这样的课堂不仅有温度,更有深度;这样的写作才会不囿于生活的表象,才能抒发生命的感悟,传递生命的体验,表达生命的言说,抵达生命的内核。“创课”的中心站着一个“人”,在对话与倾听中传递人心、人情,明晓人性、人理。孙娟老师《转换视角,唤醒身边的它》一课中,在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述时,先从“人生的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故事”入手,写好“你的3分钟故事”,再进行思维转换,唤醒故事里的它。通过朗读诗句“你的世界有千万只眼睛正凝视着你/每一道目光都有鲜活的呼吸/就等你来唤醒”,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不同讲述者的生活经历。


(三)从好奇心出发,向创造力发展


“创课”的起点从哪里出发,向何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好奇心”不仅仅能激活写作的情趣,更是展开深度学习的前奏。好奇心生发之时,也是联想与想象开始活跃之时。此时,写作的素材视野会更加广阔,思维角度会更具开放性,语言表达会更加流畅,其间更会充满创造性。因此,“创课”伊始,往往从“惊奇”开场。


《转换视角,唤醒身边的它》一课,从“十二袋金币”游戏开始,设置写作情境;《写“走心”的演讲稿》一课开始展示习近平、马云、希拉里、特朗普四位名人演讲时的图片,让学生探究这些演讲者给自己带来的启发;《守株待兔——打破重组写情趣》一课,展示“守株待兔”漫画,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设问:你对图片上哪些信息感兴趣,你对未知的信息有哪些看法。课堂上通过故事、画面或者开展活动等设置情境,都是为了构建场景思维,在这样的“写作场”中,学生容易入境、入戏,体验会更加丰富,思维会更加活跃。


“创课”无疑应突出一个“创”字,因此,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前提,生发创新思维是关键,培养创新能力是根本目标。《转换视角,唤醒身边的它》一课从叙述的角度来讲好故事,课内先让“我”讲故事,再让看得见的铅芯笔来讲故事,最后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烦恼来讲故事。课后让学生以《餐桌上的时光》为题,从“我”、具体事物、抽象事物等角度任选一个点切入,书写一个你生命里的真实的小故事,表达一份真实的心情。课内指导创造性表述的策略,课外进行创造性能力的迁移训练。当然,“创课”的成果应指向于创新作文的完就,展示的几节课大都在一个创意、一个片段上琢磨,在篇章的探究上花的功夫较少。

3

三、“创课”的基本教学形态:以少教多学促进深度学习


20世纪末新加坡教育部推行了“少教多学”的教育改革。“少教多学”强调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到教与学的质量,追求深度学习,重点放在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上,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对于提升“创课”的品质极具借鉴意义。“少教多学”倡导教师自主设计教学内容,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了解学生、反思教学和分享经验,给予学生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的机会,注重师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一)“创课”: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


1.玩中学。


写作教学要从沉重走向轻松,从沉闷走向快乐,离不开一个“玩”字。写作教学中的“玩”,不仅指“好玩”(有趣味),还要“玩好”(有意味)。具体表现为:一是内容好玩,二是活动好玩。《日记勤积累,妙手剪华章》一课利用素材卡片,指导学生做素材分类处理的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用素材卡片谋篇布局,鼓励学生坚持日记写作,创建个性素材库。将“生活即写作”“素材即联系”“心动即行动”等写作理念有机融入到“玩写作”的过程中,学得轻松,玩得快乐。


写作教学中最不好玩的就是教知识(静态的陈述性知识)、教方法(琐碎的繁杂的方法),有的课花了很多力气归纳出几条方法,这些方法本身是否科学就值得怀疑,更遑论运用。当然,如果一味“玩”,忽视了教学重点、难点,偏离了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自然低效。如某一节课上花了几分钟播放杨丽萍的舞蹈片段,只为了得出“追光”这个概念,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2.做中学。


“创课”倡导做中学,第一要义便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写作,不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写作,更不是在游戏活动中学写作,要给“写”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抓住关键处多一些描写》一课导入以后,就让学生动笔写,同时还安排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然后通过集体评议,总结写作方法后再修改。徐祥梓老师在《把“话”说精彩》一课中,先让学生借助阅读习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语气词在人物对话中起着调节人物情绪,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再呈现学生的习作片段,运用已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合理修改;最后让学生自改,将习得的方法同化运用。一节课上可以分阶段“写”,也可以集中时间写,切忌为了听课教师而众生喧哗,喋喋不休,因为写作是一项私密性的智力活动,需要静谧,需要留白,需要静心澄虑,方能从容书写。


写作教学不仅关注独立做,更需要合作做。写作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世界互动对话的过程,口头语言可以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个体思想与群体智慧在对话中能产生共鸣,特别是写作教学中的“边缘人”,往往在协作交流、积极融洽的学习情境中获得启发,因此我们关注对话的质量,也要关注倾听的品质。本次“创课”中,能掌握好小组学习的频度、效度的教师,其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自然精彩纷呈,写作成果收效也明显。


3.创中学。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学习活动,需要深度学习的介入。深度学习与高水平思维、多层抽象思维、分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综合加工密切相关。本届“创课”选手们在“创新”上下了功夫。有的从选材创新,如《日记勤积累, 妙手剪华章》;有的从文体创新,如《写“走心”的演讲稿》;有的从思维角度创新,如孙永芳老师的《守株待兔——打破重组写情趣》一课,借一则寓言故事新编,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妙趣横生;有的从表达创新,如《把“话”说精彩》探究对话表述的新颖;《转换视角,唤醒身边的它》则努力从叙述角度方面进行创新。


有了创新的设计不等于实现了创新教学。创新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写作方法的启悟不可以诉,而应该是自悟。一些课堂上呈现了概念术语,罗列了技法指南,这些外化的知识无法产生创新的因子。创新的核心是思维的激活,本届“创课”在发散思维方面的训练探索较多,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很少涉及,在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深度学习:急需教师的适度作为


1.简约而不简单。


“创课”需要教师恰当地采取步骤以使所有学生在其当前水平上实现深度学习,这就需要教学目标精准,教学内容精要,教学流程精简,教学评价精准。《日记勤积累,妙手剪华章》一课采用“读素材——玩素材——用素材”三个环节展开教学,课堂上留给学生10多分钟写作的时间,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写得充分,议得热烈,展示评价精准。个别课堂上教学材料(视频、文本、图片等)引用过多,占用了写的时间,挤占了思考的空间,最后学习成果的展示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简约的教学设计,能给学生的学留下广阔的空间,给课堂上生成的情境留有探究的时间。写作教学的不确定性与综合性,需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或渐悟,或顿悟,这样才会催生灵感,生发智慧,学生的表述才能如万斛泉源,鲜活充沛。


2.有所为有所不为。


本届“创课”大赛在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强调这样两点:一是以生为本,能够根据现场情况做灵活安排,对学生的写作行为做及时、适当的应对;二是课堂生成丰富,学生的习作或对写作的理解有明显提升。教师在写作课堂上需要在学生的疑难处、困惑处有所作为。如《转换视角,唤醒身边的它》一课为了让学生转换角度叙述,开展了“倒句”游戏,由生活中的种种事例到文本情境中故事角色模拟,这样由易到难,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写“走心”的演讲稿》一课,教师以自己写的演讲稿作为反面例子,引导学生针对演讲稿存在的问题,总结演讲稿如何针对听众对象进行有目的的创作。


我们强调教师“有所不为”,是因为写作素养的核心是想象力,教师的过度指导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的过度作为会挤占学生独立思考、全神写作的时间。当然,“有所不为”不是教师不作为,而是智慧地作为。

4

四、从“创课”走向“创客”:写作课程深度学习的自觉追求


(一)从创新写作课堂到建构创新写作课程,需要每一位教师成为“创客”


创新一节课不是难事,但一直坚持创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落实的需求,伴随着义务教育新教材同步更新的现实,我们需要从一节课到一组课进行创新设计,进而形成写作课程体系。这就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成为写作教学的“创客”,以创新为指引,以学生为中心,以写作教学设计、个性化写作教学为核心内容,依据教材,遵循写作教学规律,提升写作教学品质。


本届大赛起始环节“创课设计”,要求设计者从“创课缘起”“创课说明”“创课思路”“教学现场”“创课所得”“教学材料”等环节全盘考虑,在“教学现场”环节还需有“自析自悟”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涉及教学全程,从创意到成果,将反思贯穿始终。在课堂决赛的现场,有导师的精要点评,有专家的综合评价,还安排了名师黄厚江现场示范课,从青年教师到成熟的名师、写作教学的专家,一起致力于“创课”,努力向“创客”角色转换。本次参赛的孙永芳老师正在编写的《情趣作文三十六计》,在写作课程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需要警惕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将重点放在阅读教学上,今年秋季新教材更新后,大家都将目光投放在增加的新篇目文本的教学上,而对于新教材中写作教学内容的调整基本没有关注,写作教学依然是穿旧鞋走老路,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谈“创课”近乎奢望。


(二)从“创客”到建立“创意写作坊”,需要大众创新,万众“创课”


“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在中国,“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一群人。创客团队是一群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本届“创课”大赛的意义不在于推出几位写作教学的“创新能手”,而在于唤醒语文教师创新写作教学的意识。每一位参赛选手的背后都有一个“亲友团”,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代表了一个区域对于创新写作课堂的理解与实践水平。本届比赛,江西省赣县教研室审阅了全县三百多篇“创课”设计,选拔出五十余篇优秀“创课”设计参加大赛评比,并深入高中、初中和小学课堂了解教师的执教情况,一次次到课堂进行指导,从中选拔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参加现场比赛。参加“创课”的全过程,即学习的过程,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共同学习体的智慧写作教学历程。


美国爱荷华大学成立的创意写作坊,不仅为当代卓越作家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也为不少大学写作教学模式提供了范式,这样的“创意工作坊”也可以在中学以物化或模拟化的形态建立。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平台为开展创新写作课堂探究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同一区域、不同区域之间借助QQ、微信以及博客等平台,以或紧密或松散的状态进行开放性研究值得期待。美国爱荷华大学成立的创意写作坊,不仅为当代卓越作家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也为不少大学写作教学模式提供了范式,这样的“创意工作坊”也可以在中学以物化或模拟化的形态建立。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平台为开展创新写作课堂探究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同一区域、不同区域之间借助QQ、微信以及博客等平台,以或紧密或松散的状态进行开放性研究值得期待。


(三)从技术崇拜走向艺术追求,回归个性化写作教学


当写作课堂冠以“创新”的名号,一方面折射了大众对于当下写作教学现状的失望,另一方面也反映我们对理想的写作教学的追求。我们内心急切地期待着“创课”能制作成APP,可以打包下载即时运用,当真如此,学生也不需要教师指导了。“创课”的阵地在课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因此,“创课”呼唤个性化写作教学。我们需要练好内功,懂得写作教学的常识,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尝试创新,既要有工匠钻研技术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也要有“创客”敢于冒险、乐于分享、勤于创造的精神,这样的写作教学才会得法、有效,才能从自由走向创造。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七中学;211800)

(该文见《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7年第3期))

《新作文》杂志社

《新作文》是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三晋报刊传媒集团主办的一份作文类刊物,每月1号出版,共12期。2001年1月正式创刊,已历经16个春秋。是中国最为完整的作文期刊系列,从小学/初中/高中到教师,全方位关注中国作文教学,我们期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影响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您可以通过邮局订阅。各版邮发代号:

《新作文·初中版》22-124

《新作文·高中版》22-63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2-74

也可以联系我们订阅:

咨询电话:0351-4192925

联系人:刘楠

电话:18603507134

QQ:247117140

长按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