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平凡、越不凡——学点简单逻辑学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毛泽东
因为连岳的推荐,读了这本书的PDF版。这本书翻译后语言通俗易懂,意思表达清晰,没有基础的人阅读起来也完全没有障碍。有基础的读起来有点儿像数学里的证明题。初读没什么感觉,必须读几遍才能有所体会。
这是本精致的小书,正文统共130页,粗读用时1天完全可以读完。这又是一本可以读厚的书,精华部分展开思考,反复读上一个月也可以得到新发现。
此书读起来有些许枯燥,有点儿像数学类、法学类教科书一样,太多概念与定义,属于知识性图书。推荐有毅力、善思考的人,细细品读。
此书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逻辑的思考者需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
第二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
第三章,讲逻辑学的语言——论证,“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
第四章,非逻辑思维的根源,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
第五章,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
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当然地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对曾经经历过的事物的简单重复,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作出结论。
实际上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而我们必须对此特殊性保持敏感。不要对周边的事物漠然处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学会关注细节,不因事小而疏忽。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
如果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
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观念能感知的来源依旧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
理解观念的关键点永远应该是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要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观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客观存在的事物;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所有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都有其特定的本源。没有任何观念,可以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即便是最荒谬的想法。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顺畅交流。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
在逻辑学中,陈述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作出真假判断的命题。词语被称为语言的基石,而逻辑的基石是命题。
因为只有在命题的层面上才涉及真假问题,而逻辑本身就是发现真相并将其从谬误中分离出来的学问。清晰有效的表达非常重要,思维混乱不可能带来有效沟通。
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逻辑学的第一要义是反应真相,探寻出真相,逻辑是让人信奉真相的技术。
真相有两种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本体真相,指的是客观事实的真相。逻辑真相,是指命题的真理性,它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
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一个真命题的作用,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
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的,反映的是命题内容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
逻辑学必须有其自身的基本原理,用来规定它的范围,指引它的方向。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逻辑学(人类理性)的4个基本原理: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即X是X。
排中律: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的判断都有明确的“是”与”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矛盾律:在某一时刻,某一个事物不可能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这个原理可以被看做是同一律的延伸,如果 X是X(同一律)那么在同一时刻,它就不能是非X (矛盾律)。
充足理由律:任务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这个原理也可以被称为因果原理。一个事之所以存在是有理由的,没有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
万物终有其根源。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们不尽知每个事物存在的理由,但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都有理由。
有时候我们可能很难找到事物发生的直接原因,但是通过发生的结果,推导出间接原因,然后在得知事物的直接原因。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A—>B—>C,要逐个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逻辑推理的基本步骤,即推理的过程,就是根据已知的正确的一个观点,推断出第二个观点。而第二个观点之所以正确,乃是由于第一个观点的正确。推理的过程构成了论证的核心。
论证是由命题组成的,推理所关注的观点是由命题来表达的。每个论证都是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一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前提是论证的基础,正确论证有赖于正确的前提。 所以一个正确论证的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前提的正确性。最有效的论证总是试着给出最简单明了的结论,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论证的推理形式多种多样,简单形式有联言论证、选言论证、条件论证,而论证最完整形式是三段论。
三段论这种论证形式反映了人类思维的习惯性运作,即通过观点的联系可以推导出结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三段论推理的根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一个三段论的论证,或者是任何一个论证,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达到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
推理中的错误追根究底的话,可能是态度不端正的产物,或者是他们自身的某些缺陷导致了非逻辑思维的产生。了解一些容易滋生非逻辑思维的态度和观点,形成自觉避免它们的习惯,使我们的思维合乎逻辑。
极端怀疑论者:世界上就没有真相。
中度怀疑论者:世界上有真相,但人类很难探寻他。
逻辑的本质是探寻真相,合乎逻辑就是合乎真相。如果真相只是一个我们永远可望不可及的幻影,那么逻辑就不值一提。
不可知论者永远宣称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对某个事物做出确定的判断。逃避性不可知论者将某些可以解决的无知同样视为是不可逾越的。即使在对一个事物做了长久深入的调查后,他仍旧会说“我不知道”。这样的无知是懒惰和漠视的结果。
玩世不恭者习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对事物做出悲观的预计,而盲目乐观主义者则恰恰相反。这两种情形都不合逻辑。玩世不恭者和盲目乐观主义者都形成了偏见。
逻辑、正确推理的意义在于发现真相。在被发现之前,事物真相存在的确定地点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预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探寻真相存在的各种可能性。
一个眼界狭窄的人,他拒绝某些选择仅仅是因为这些选择偏离了他的预先设想,所以他认为不值得去探寻。
这种限制缺乏理性的基础,换句话说,眼界狭窄实际上是在削弱推理过程的有效性。
情感越紧张,清晰思维冷静行动的难度就越大。一个暴怒的人不可能成为理性的模范,在辩论中,必须使论证远离情绪的影响。
论证是理性的探讨,论证的目的是发现真相。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 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只有真相,才值得人们为之欢乎雀跃。
要始终牢记一点:合乎逻辑是要合乎真相。除了探寻真相,任何其他目的的推理都是对逻辑的滥用。
推理走上歧途的方式数不胜数,错误的推理形式总称为谬误。最基本的两种谬误形式是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
学习推理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将使我们对正确推理更深入的了解,敏锐我们的神经,在我们面对错误推理时,不受误导。
本书在本章主要介绍了28种非逻辑思维形式。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中项不周延、偷换概念、窃取论题、虚假假设、稻草人谬误等等。
这些非逻辑思维形式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犯,只是不自知而已。在这里不展开一一阐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读本书篇章,深入了解。
参考书籍:麦克伦尼《简单逻辑学》
作者:苏云,精读读友会会员。用时间换天份,越努力越幸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成为会员,每天掌握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