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优秀的人,都在“刻意练习”
你有观察过我们身边的朋友、亲戚、同事吗?
他们如何度过一天的时间?
他们大多数都在工作,或者也做其他的事情,例如运动、听音乐等。
他们正在进行或完成的事情,做得如何?
很可能的回答是,他们做得不错。但是他们却很难把从事的事业做到令人惊叹的水平。
为什么?
因为他们只是业余,还不够专业。
《哪来的天才》这本书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就都来自刻意练习。
01
天才不是天生的
大多数人都会心存疑虑:天才到底来自哪里?
有以下两种答案被大家普遍认可。
第一种就是辛苦工作。有的人擅长某些方面,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非常努力。
这完全正确,他们会过好日子,他们的工作得到别人认可,但永远不会出色。
研究证明:单纯只靠花费时间,无法成为顶尖人士。
第二种回答与第一种刚好相反,即成就来自天赋和灵感。
这个回答与努力工作的回答明显自相矛盾,但在许多方面也更能自圆其说。
它解释了大多数人完全不能做到的事情,有些人却能毫不费力地做到。
事实上,第二种回答是完全错误的。
除了辛苦工作和天赋之外,也有人认为智力会影响到人的成就。
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一项与售货员有关的调查。
老板们普遍认为越聪明的售货员销售额越好,但结果却是:智力对售货员的销售额不起任何作用。
事实上,当尝试所有新鲜的任务时,智力高的人会比智力低的人做得好。
但成就与智力的关系会随着他们对工作的熟练度而变弱,最后完全消失。
02
刻意练习塑造天才
既然智力、努力和天赋都不是塑造天才的条件,那什么才是呢?
匈牙利教育心理学家拉斯洛曾提出“天才来自后天培训,而非天生”的观点。
他决定让她的三个女儿成为国际象棋棋手,三个女儿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国际象棋教学。
他的家里堆积了一万本国际象棋书籍,三个女儿每天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练习。
最后结果是,三个女儿在各项比赛中都获得了相应的奖项。
她们的成功只能归功于多年高强度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个词起初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而被设计出来的,它代表重复多次,并且费神、没有多少乐趣。
但刻意练习可以使人感悟更多,看得更远,也比平常人拥有更好的辨识力。
03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有4个阶段:
1、明确目标:知道你想去哪里,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2、直接练习:通过分析文字、观看录像等方式,找出学习的对象,从中分析、学习。
3、比较:将自己的选择,与大师的选择进行比较,如果结果不同,就找出原因,看看哪种选择更好,获得反馈;
4、训练:最后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反复训练提高自己。
让我们以富兰克林为例。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文学家,但他并非从一出生起就是写作天才,而是通过后天的刻意练习。
从一开始,他就立志想要成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明确了他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搜寻到了一些很好的文章,并把这些文章的作者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接着对比自己和这些“老师”的差距,找到了不如他们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可以提高的方向,这正是刻意练习的基本核心。
接着他从句子结构、文章结构和词汇上反复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同时也保持其他方面的发展。
富兰克林自学写作的细节清晰地展示了刻意练习的作用。
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每一次枯燥的坚持,和无数次的刻意练习。
总之,这世上的所有人都能通过刻意练习和坚持而变得更优秀。
作者:肖燕青,信息技术行业。因兴趣爱好广泛,所以业余常常忙活于读书、写作、跑步、吉他,并放言要成为一个才貌双全,德艺兼备的女子。
天才来自刻意练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成为《成长词典》会员,从词条“1:目标”、“188:刻意练习”开始学习。
跟着我们一起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订阅成长词典,让你学得比同龄人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