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删掉这3种思维,你很难成为聪明人

2018-03-28 夏穆 精读


最近看了几期《最强大脑》,其中部分选手的智商之高,确实令我敬佩。


看完节目,脑海中不禁有了一个疑问: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叫真正有智慧的人?


高智商?高情商?还是二者的重叠?


后来看了多贝里的《明智行动的艺术》,发现这样的维度进行识别似乎不够精准。


简要地说,真正能反应一个人的智慧的,是他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成功避开了以下思维误区,那么你很可能是一个理性且聪明的人。



1“心智理论”误区


历史上有一件有值得人深思的事。


1991年以来,美国媒体被禁止展示阵亡士兵棺材的照片。但到了2009年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取消了这一禁令,因为照片在网络上早已铺天盖地。


但有意思的是,媒体行业却没有贯彻实施这一禁令的取消。


那么,媒体为什么要禁止展示棺材的照片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是为了让战争显得不那么糟糕。


尽管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到伤亡统计数据,但人们似乎对统计数字的反应极其冷淡;相反的,对于人本身的反应却带着很强烈的感情。


这就是所谓“心智理论”。人类从原始社会起,就是以群居方式生存,因此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我们对身边人如何思考、如何感觉,已经形成了非常细心的感受习惯


心理学家保罗•斯洛维奇曾做过一个捐款试验。


他对第一组实验者展示了一张来自非洲战乱国家的孩子照片。凡是看了这个照片的人,平均捐款2.5美元。


然后,他又给另外一组实验者,展示那个非洲国家饥荒的统计数字,说超过300多万个儿童营养不良。结果看了这些数字的人,平均捐款却只有1.7美元。


很显然,人们只觉得统计数字冷冷冰冰、毫无作用;而只有那些具体的人,更能让他们感到饥饿仿佛就在眼前。


因此,想要做出理智的决策,你要注意的是:当有人给你介绍某个人的故事或命运时,请一定谨慎询问这个人故事背后的事实,以及相关统计数据,从而避免因为天花乱坠的故事让你产生错误的行动。




2“专业偏见”误区


假设你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你会怎么想?


“一个男子申请银行贷款,成立了一家公司,但不久公司倒闭,他在绝望中自杀了。”


相关资料显示,此时你若是经济学家,你会想要弄明白这家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否奏效;若你是金融学家,你会猜测这位男子对目标群体的定位是否不准;若你是报社记者,你肯定琢磨这个故事吸引眼球的卖点……


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的视角?


其实,一个都不是。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句名言:“如果你身上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锤子,那么你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


这句话是对“专业偏见”最好的概括。


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拿锤子的人”。他说:“人们经过年复一年的专业培训,一旦了解并熟悉了某一专业领域的思维模式之后,他们就会到处尝试将所有遇到的问题,都用自己的专业思维模式解决


事实上,这是在决策和行动中,必须避免的一种思维误区。


这种“专业偏见”的危险就在于,我们总忍不住用自己专业领域的方法,去解决其他领域根本不相干的问题,而且还慢慢习以为常。


避免陷入这种误区的关键就在于,除了自己的专业思维模式外,你还应该多加几种额外的思维模式,这样可以让你养成多样化看问题的习惯和视角,从而使自己思路更开阔。




3“虚假同感偏差”误区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李•罗斯做过一个实验:他制作了一块牌子,写上颜色鲜艳的标语,然后询问大学生是否愿意在校园里举着牌子走一圈,并估计其他同学愿意接受这项工作的数量。


结果那些愿意做这件事的学生估计,大多数(62%)被问到的学生会同意做这件事;而那些婉言谢绝的学生们认为,大多数(67%)同学也一定不愿意干——两种人都觉得自己对他人的判断是对的,而且非常自信。


这种现象叫做“虚假同感偏差”,精读君此前词条《377:虚假同感偏差》里提到过,虚假同感偏差是一个组合概念,虚假+同感+偏差。虚假,即不真实;同感,是感同身受的意思;偏差表示与真实、标准等有偏离。


简言之,即我们总是倾向于高估别人跟自己的一致性


“虚假同感偏差”还有一个有趣的方面。


对于那些不同意我们观点的人,或跟我们感受不同的人,我们往往会倾向于认定对方“不正常”。


例如上述实验中,那些同意举广告牌的学生认为对此拒绝的学生是“不懂幽默”;而不同意举广告牌的学生会认为对此同意的学生是“想成为焦点的人”。


事实上,这种“过于自信”的毛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因此,当你想要怀疑他人时,请先审视自己。




4结语


自媒体人张辉说过:“人生的要务,就是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


思维层次,代表了你看世界的方式,以及你对于各种事件反应的模式。


它能最直观地映射一个人所处的层次。


与君共勉。


作者:夏穆,精读主创,新媒体工作者。

参考书目:《明智行动的艺术》


更多夏穆的文章,请点击:


远离精神上的“穷人”

见过世面,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

你独处的能力,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拼团活动


《终身成长词典》(149元/年),词条发布数,即将满500。现针对新用户推出拼团活动3人成团,可以自己组团,也可以参加别人的团。


发起人(团主)只需99元,另外2位团员均只需119元。每个团持续48小时,若人数不够,则订购款项退回。


本次拼团活动,持续到2018年4月10日中午11点59分


提醒:已经付费的会员无法参团。订购过程如果遇到问题,可咨询精读1号助手(微信号:jingduzhushou)。



目前,已有1500+读友成为精读读友会会员,写下了10000+学习评论,和精读君一起,为成为更好的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们等着你,一起在2018年加速成长!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免费试读《终身成长词典》,了解服务详情,查看会员评价,参加拼团



留言有礼


今天点赞数第1名的留言,精读君赠送《终身成长词典》1个月使用权益(不重复赠送)。


测一测,你的知识体系有什么缺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