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复或是宽容?从被拐的最美女教师郜艳敏说起

2015-08-02 精读 精读

【一】


这是为什么?


①为什么被拐卖的妇女郜艳敏,最终选择留在乡村照顾老小、教书育人?


1994年,年仅18岁的河南姑娘郜艳敏在石家庄火车站被人贩子拐骗,转手以2700元的价格出卖到河北曲阳县下岸村。在那里,她自杀过3次。自身的经历让她变得不再相信任何人,曾经性格乐观的她也变得自我封闭。


然而,在饱经屈辱、暴力与绝望后,她最终选择了接受现实,并成为当地村里的代课老师,同时还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由于工作的认真负责,后来郜艳敏被评为了“最美乡村女教师”。


②为什么大力士海格力斯越是用力砸,越是难以顺利通过道路?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大力士,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发现脚边有个像鼓起的袋子样的东西很难看,海格力斯就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海格力斯一脚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成倍地加大。这激怒了海格力斯,他顺手操起—根碗口粗的木棒砸那个怪东西。结果,那东西竟膨胀到把路也堵死了。


③为什么小太太要七次投胎做大太太的女儿?


佛典上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样可爱的男婴。由于丈夫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大太太因此心生嫉妒。


小男婴大约一岁时,大太太终于找到机会将其弄死。小太太得知后,伤心欲绝,肝肠寸断。过了一段时日,小太太在各种查证下,逐渐怀疑大太太就是真正的凶手。但由于丧子之痛,小太太不久就郁郁而终。


没过多久,大太太生了一个女儿,并对她倍加呵护。然而,女婴在一岁后便不幸命终。接下来几年里,大太太的另外六个女儿或二、三年,或四、五年,或六、七年便命终。这令大太太每天端坐不食,悲恸号哭更胜于过去的小太太。


后来,佛主查实才得知,大太太的女儿都是小太太投生转世而来的。


这是为什么?请先思考,再看下文分析。








线





【二】


答案在这里


上述现象即为心理学上著名的“海格力斯效应”,即:




上述案例中,大力士海格力斯和佛典中的小太太都是被仇恨牵着走的典型代表;而被拐卖的妇女郜艳敏则选择了宽恕他人的行为。


生活中,当事情没有按照人们预定的思路去发展,人们就会产生不悦、愤怒情绪。负面情绪叠加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仇恨或报复的心理也就出现了。当甲对乙施行报复,乙又会陷入海格力斯效应中,以“报复”回敬给甲。从此,甲乙之间的仇恨就像雪球一样滚来滚去,并且越滚越大。



【三】


你要怎么用?


当你想要报复时,你有三种可选方案:以怨抱怨、以德报怨、以直报怨


①以怨抱怨


我们知道,9·11事件是恐怖主义对美国的报复,可结果却导致了阿富汗战争。同样,阿富汗战争是对恐怖主义的报复,结果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让更多无辜的百姓死于非命,流离失所,出现更多的难民......这就是战争的后果。


可见,最高级别的报复——战争,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且还会让仇恨越结越深。美国历任总统会恐怖主义的镇压、围剿与日俱增,然而这并没有使恐怖主义消灭,反而扩散到全球。如今的的恐怖主义,更有组织,更具规模。


生活中,以怨抱怨的案例比比皆是:


神州租车CEO微博高喊被黑,而同行租赁公司也齐发声讨;


在挤公交车的孙女士,上车时被人在后面用力推了下,回头看到是一个40多岁的男子,两人立马吵了起来。孙女士觉得自己被人推了还被当街骂了一顿,气不过打电话叫来老公教训对方。结果两人在民警赶到前打得满面流血。


......


这种“冤冤相报何时了”的解决方式根本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不管是对复仇者还是被报复的人,双方都没有胜利者。因此,这一方案并不可取。


②以德报怨


战国时期,梁国和楚国有共同的边境。边境两边,两国的百姓各自种了一块瓜田。梁国的百姓经常给瓜田浇水灌溉,因而种的瓜长势很好。楚人懒惰,很少给瓜田浇水,他们种的瓜长势也就不好。楚国人嫉妒梁国人的瓜藤长得好,于是趁天黑偷偷去糟蹋梁人的瓜秧。


梁国人发现此事后,就向当地的县令请求:“请允许我们也去糟蹋楚人的瓜秧。”县令听了这话,生气地说:“仇怨是灾祸的根由。别人嫉妒你、伤害你,你就去报复别人,这是偏激的做法。”


随后,县令派人每晚给楚人的瓜藤浇水。就这样,在梁国人的帮助下,楚国人的瓜田长势越来越好。楚国人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访,才知道这都是梁国人做的好事,于是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楚王听了这件事,感到惭愧,于是便派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向梁国百姓道歉。后来楚国和梁国关系融洽,百姓之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宽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怀。面对伤害你的人,你用你的善良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包容他。这种温柔的“惩罚”远远强于那种野蛮的报复,也是赢得他人信任的法宝。


正如佛家慧语所云:“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够彻底化解仇恨。像案例中的最美教师郜艳敏,她所选择的宽容,感化了她周围的人,同时也赢得了大家对她的尊敬。历史上选择以宽容对待“怨”的也大有人在:


梁思成两个最亲的人——弟弟梁思忠和小舅子林恒,都死于日军侵略的炮火中。然而,在盟军对日军展开攻击之前,他曾写信恳求盟军对日本的古都奈良网开一面,以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被白人囚禁27年之久的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仪式上,邀请了当初看守他的3名监狱白人到场,并恭敬地向他们致敬。


然而,适当的宽容或许可以做到,但过度地追求宽容未免是理智之举。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度的宽容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对方的恶劣行为。对于那些怀有慈悲胸怀的人,我们心怀敬佩。但这或许并不是最理性的处理方式。


③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出自 《论语·宪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用感激来回报怨,怎么样?” 孔子回答:“怎么回报恩德?用正直报答怨,用恩惠报答德。”)


孔子提出了“以直报怨”的观点,是指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即使是坏人,他也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既不特别宽恕他,更不过分报复他,让他得到他该得到的。以直报怨就是公正处理,适度宽容。


关于适度宽容,任正非有过生动的演讲:


我们提倡:“泥坑里爬出来的才是圣人。”对于犯错误的干部,我们要好好理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还要真正贯彻坦白从宽的原则,要真正理解、掌握好灰度。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的宽容也不是无边,但也不要太黑白分明,各级部门都要学习理解灰度的含义。


这就是华为文化的成功之道:灰度背景下的宽容。


东汉时期有这样一则故事:


赵憙十五岁时,堂兄被人杀害,于是,赵憙时常想着报仇。后来,赵憙终于找到机会前去寻仇。结果发现仇人们全部生了病,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离开了。后来,仇人们病好了,前来见赵憙。这一次,赵憙终于抓住机会为堂兄杀了仇人。


赵憙没有选择乘机杀死仇人,而是理性地选择合适的时间为堂兄报仇。这就是公正的态度。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灰度渐变。到底如何做到适度宽容?请收阅微课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你会灰度处理吗?



【四】


记住这些话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


你还知道哪些海格力斯效应相关的故事、案例或者应用情形?你还知道哪些海格力斯效应相关的名人名言?欢迎大家评论。也可转发考一考朋友。


作者:精读 [Jingdu9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