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港囧》不是一出寻常的喜剧?

2015-10-01 精读 精读

【一】


一半是喜剧,一半是情怀


9月25日,徐峥的新片《港囧》如约登陆全国院线。有关数据显示,《港囧》上映首日就拿下1.98亿的票房(不含零点场),这一成绩打破了《捉妖记》上映首日创下的1.7亿(不含零点场)票房记录,登顶国产电影首映日票房冠军。


为什么《港囧》广受影迷的喜爱?小编认为,这部电影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于,影片中除了必不可少的喜剧元素外,还融合了情感、怀旧等等元素。尤其当张国荣熟悉的歌声、香港街头古的惑仔、经典粤语歌曲、《甜蜜蜜》、2046房间、至尊宝的经典台词等等浮现在观众的眼前、耳边时,就迅速勾起了许多70、80后观众对那个年代满满的回忆。





有人说,和《泰囧》不同的是,《港囧》一半是喜剧,另一半是情怀。《港囧》中关于青春的未完成情结,也是影片的一大卖点。不少影迷也表示,观影后,令他们印象深刻的并非电影中跌宕的剧情,而是令人回味无穷的那些香港老电影、经典的粤语歌曲、以及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独特回忆。


为什么这些怀旧元素能够引起许多观众的共鸣?小编在这里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新名词——集体记忆



【二】


什么是集体记忆?


顾名思义,集体记忆,是属于一个集体的记忆。这是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在他的《论集体记忆》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社会群体都会有完全不同的、专属他们的集体记忆,每一个集体记忆都需要得到在时空被界定的特定群体的支持。这种记忆不是直接回忆事件,而是通过阅读或听人的讲述,或在纪念活动等场合中间接激发出来。


比如,爱抢冰淇淋爱打闹的无忧无虑的小黄人,就激发了人们对于童年的集体回忆,这个回忆属于大部分人,它有一个巨大的基数,于是就奠定了“小黄人热”的群众基础。小黄人如此招人喜爱,还有别的原因吗?请点击阅读微课为什么我们都爱小黄人?


再比如,下面这些玩具和零食,可以说是大多70、80后群体的集体记忆:



还记得这个吗?每到星期二,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是这个画面。



跳跳糖和大大卷



一种味道不大好闻的泡泡胶



会自己下楼梯的彩虹弹簧圈



为什么你会对图中的某一事物印象深刻?因为记忆事件越多或者越重大,这个记忆就会越持久。比如,你对跳跳糖的感触最深,可能是因为小时候你和小伙伴因为跳跳糖发生了令人难忘的争执;又或者,年少时心仪的TA给了你一盒大大卷,以至于由大大卷引发的心跳感觉让你难忘至今。


同样地,对于《港囧》,导演徐峥说,很多投资人觉得最活跃的观影人群集中在18岁至25岁,可其实在1970年到1985年间出生的观影群体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但关于他们的题材却特别少,所以他就做了这么一部能够唤起这部分群体集体回忆的电影。当大家听到那个年代的音乐,或者看到电影里面的情节时,回忆就如潮水般涌现,与心灵亲密接触。



【三】


我们为什么能找到组织?


与《港囧》同样令人回味无穷的电影还有《致青春》,《致青春》上映后,女主角活泼动感的复古牛仔背带裤便成了大热门,在淘宝网上输入“致青春同款”关键词,搜索结果就有将近1000个宝贝,在一家广州的网店,该款背带裤销量已经有300多件。不仅如此,作为“怀旧标兵”的回力鞋,也随着电影热映,又“热”了一把。


“怀旧经济”不但为服装业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就连餐饮业也受到了不小的撼动。比如,武汉的户部巷就开设了一家80后主题餐厅,墙上的贴纸和画像就足以唤起人们的记忆:变形金刚、忍者神龟、健力宝、七巧板、中学英语课本上的李雷和韩梅梅……餐厅还规定,只有出生于1980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1日的消费者才能进入,还必须提供身份证。




上图就是一家80后主题餐厅,除了武汉,很多城市都开设了这样的餐厅,有的经营者还为“教室”内的就餐者安排了集体合唱少先队歌、开班会等活动。


“怀旧经济”的升温,靠的就是集体记忆的纽带作用。集体记忆对于组织来说,能够起到一个让组织成员心理上有归属感的作用。


很多组织其实都是靠记忆存在的,比如已经毕业的同学,班级的形式早已不存在,而当同班同学再次相聚,能够给他们带来组织归属感的,就是当年在这个组织中共同活动所留下来的记忆,正是这些记忆,让我们找到了组织。同样,“怀旧经济”下的怀旧物品也能够让有着共同记忆的80后产生归属感。


有专家分析,70、80后群体成长在激烈变化的社会转型期,从物质到观念的飞速发展使他们产生迷失感。同时,成家立业、买房买车的生活压力又加重了这一群体对把握未来的无力感,因此,追忆童年便成为一种回避现实和释放压力的途径,在怀旧中补偿自己对简单、平静生活的向往。



【四】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发挥集体记忆的纽带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一些在制度、法律约束下有形的“关系”或者以血缘为基础的关系外,多数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共同事件的记忆形式停留在我们心目中的。


当我们说,我们认识某人时,脑子里浮现的就是跟这个人发生交往关系时对某些事件的回忆;


当我们说,我们跟某个人关系很铁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能够证明我们关系铁,并且记忆深刻的事件;


……


因此,集体记忆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纽带。那么,我们要如何让这条纽带发挥作用?


①当你想要拉近与某人的关系时


应该制造机会,多交互,留存更多的“共同记忆”事件。如果朋友间经常交往,有更多的交互关系,友谊就能够维持更持久。你会发现,那些和你共患难过的朋友,往往一直都在保持着联系。这就是因为,你们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


这个逻辑应用到同事、爱情、夫妻关系上也是如此。想要拉近和陌生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以试着制造一些交互事件,比如试图帮助对方或者寻求对方的帮助,有意识地组织一些聚餐、出游活动等。


对于不和谐的夫妻和恋人关系,共同做事,也能缓解这种不和谐。但是,在选择共同事件的时候,最好选择双方都能参与的印象深刻、且彼此不会产生矛盾的事件。这种事件往往是一方付出,一方获得的事件,比如布置一个浪漫的晚餐、给对方一个“惊喜”等等。


什么才是真正和谐的人际关系,请点击阅读微课很可能,你是别人眼中的讨厌鬼?!


②当组织缺乏凝聚力时


可以试着以组织的名义增加一些有意义的“仪式”。不断重复的组织“仪式”,能够让组织成员更加凝聚于组织中。


比如,为了让大家对“国家”的概念更深刻,做到“爱国”,很多国家都会每年举行盛大的国庆日庆典活动。为了让新一代人记住为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元勋,小学生每年清明都要到烈士陵园举行缅怀活动……这些都是通过用“仪式”去强化大家的记忆,从而让人们对组织更有“感觉”。


关于电影《港囧》,你还有其他看法吗?欢迎评论。


作者:精读(微信/QQ公众号:精读




在【精读知识库】里能搜出什么?

回复关键词:梦想、迷茫、内向、随机……

试试看,一秒看结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