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盘“天价大虾”,重创了谁?

2015-10-11 精读 精读

【一】


火遍世界的青岛大虾


十一长假期间,一则新闻让我们瞠目结舌:


南京的朱先生在青岛一家烧烤店里点了一份“蒜蓉大虾”,菜单上标价38元,结账时却按每只虾38元收费,一盘虾收1500多元。(见下图)




10月6日,“天价大虾”更是荣登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BBC的官网,可谓是火遍了世界。




截止10月8日,共有新闻报道4162篇,论坛贴文1221篇,博客482篇,各类报刊报道223篇,新浪微博相关讨论574920条,以#青岛大排档#为话题的新浪微博阅读量1868万次


此外,还有不少网友以编段子的方式调侃“青岛大虾”,例如:


国庆期间,外地的王先生赶到青岛想去吃38元一只的海捕大虾,因饭店爆满,王先生就点了几盘8元瓜子边嗑边等。谁知轮到王先生就餐时,店员却要他先交61万,原来该店的瓜子不是8元一盘,而是8元一个!后面排队买单的李先生当场休克,手里紧紧握着小票:米饭 3元。


要喝青岛啤酒,再点一盘花生米,完了买单,边数瓶子边起身,“老板,几瓶啤酒多少钱?”老板答:我们青岛人好客,啤酒不要钱白送,我们来数一下花生米。”


黄晓明一个青岛人,婚礼却在上海办,可见家乡的酒席是有多贵……




【二】


一只大虾毁了“好客山东”


据报道,近几年山东省花费数亿元打造“好客山东”品牌,“好客山东欢迎您”的广告宣传频现央视《朝闻天下》、凤凰卫视以及山东各地旅游景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说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四海内外。




可是,一盘“天价大虾”,却在一夜之间将“好客山东”品牌毁于一旦。事件曝光后,涉事街道的生意都很惨淡,青岛的城市形象受到重创各种负面新闻云集,百度搜索“青岛”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




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天价大虾”会像一块狗皮膏药一样糊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的脸上,揭都揭不下来。


更糟糕的是,当以后人们提及青岛,想到的不再是奥帆之都、八大关、海滨浴场,而是宰客事件;


当人们一遇到旅游宰客的事,脑子里就会蹦出“青岛大虾”四个字来;


中国不止这一个海滨城市,往后的旅游季,当人们想到青岛度假,一想到“青岛大虾”,转念就换了地方……



这样算起来,“天价虾”给青岛带来的损失难以估计。其实,此次“青岛大虾”事件对青岛城市形象的影响,也揭示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效应——近因效应



【三】


什么是近因效应?


你是否注意过以下这些情况?


演讲时,高明的演讲者不管前面演讲的内容如何,讲到最后,一定要掀起一个高潮,引起全场一片轰动;


很多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等到考试前两周才加班加点,突击复习,有时也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可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到市场去买东西,在谈定价格、称好分量的时候,商贩还会随手给你添上一些,把秤杆挑得高高的,让你感到额外的满足……


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其实都是近因效应在发挥作用。近因效应是指:




“近因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对原来的印象逐渐淡忘,当有新信息进入视野时,容易对人们的感官产生新的刺激,从而形成最新的印象,直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判断。


反观“天价大虾”对青岛城市形象的重创,在我们对青岛的印象形成过程中,“天价大虾”是最新、最轰动的事件。这就使我们现在乃至未来的几年,一想起青岛,就会自动想到“天价大虾”,然后做出“青岛多宰客”的判断。



【四】


屡战屡败VS屡败屡战


近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论。


他编写了两段文字,用以描写一名叫做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外向的人,另一段则把他描写成冷淡内向的人。接下来,他将重新组合后的两段文字,分别给不同的被试者阅读。


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


实验结果是,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即首因效应的作用较大。为什么会有首因效应?怎样运用首因效应?请点击阅读微课一张国际范的脸,是如何挣钱的?


但是,卢钦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如果在两段文字之间插入某些其他活动,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则大部分被试者会根据活动以后得到的信息对吉姆进行判断。


关于“近因效应”,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曾国藩奉命征讨太平天国时,一开始经常打败仗。在给皇帝写奏折报告军情时,他不得已写上了“屡战屡败”四个字。这张奏折被他的一个谋士看到了,他对曾国落说:“你这样写,皇帝肯定会怪罪你。”


曾国落反问道:“这是事实呀,你说应该怎样写呢?”谋士答道:“我看还是改成‘屡败屡战’吧!”

曾国藩听从了这个谋士的建议,果真,皇帝没有怪罪他。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意思本是大同小异,但“屡战屡败”把“败”字放在后面,给人一种“多次战斗,多次失败”的感觉;而“屡败屡战”把“战”字放在最后面,则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不屈不挠,不取得胜利绝不罢休”的精神。


词意相同,仅仅是字的位置不同,给人的感觉竟如此不同,这也是近因效应所起的作用。



【五】


近因效应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①人际交往注意近期表现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彼此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首因效应起着较强的作用;而在交往的后期,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近因效应的影响相对更大。


我们经常会听说这样的情况:曾经很要好的一对朋友,因为一件生活上的琐事,竟然“反目成仇”,不再理会对方了。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特别注意近期的表现,特别是在与老朋友交往中,我们对每一次的交往都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能因为自己一次出格的行为,毁了多年培养起来的深情厚谊。


你的人际关系如何?如何提升人际关系?请点击阅读微课很可能,你是别人眼中的讨厌鬼?!


②沟通注意技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会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后面的话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最后几句话往往会决定整个谈话的调子。


比如,你在介绍一个人时,前面说了很多他的优点,突然话锋一转说到“但是”,再说此人的缺点,听者常常对这些缺点印象更为深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前面所听到的那些优点。


所以,在平日与人沟通时,应该注意语句的排列顺序,将意思表达准确。你的沟通能力如何,如何表达更清晰?请点击阅读微课为什么说话无人喝彩?学学逻辑表达


③怒责之后莫忘安慰


批评的话语总是让人难以接受,在批评过程中,难免有些情绪化,但只要结束语妥帖,安慰几句,往往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


比如,在怒责之后加上一句:“其实,你还是很不错的。”这样可以消除对方因为受到斥责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缓解两人之间的对立关系。这种一巴掌之后赶紧给他揉一揉的做法,往往能使他忘记前面的一巴掌之痛。


作者:精读(微信/QQ公众号:精读




遇到问题不知怎么办?请点击阅读原文,搜索精读知识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