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导成就了《老炮儿》,谁成就了冯影帝?

2015-12-29 精读君 精读

精读君曰:

每天掌握一个概念,是没有复利效应的。


【一】


12月24日,由管虎执导,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上映。光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精读君去找了度娘:


“老炮儿”是京话和黑话,原指那些老进炮局的混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当年的老炮儿成为一种讲义气、有尊严、肯担当、两肋插刀的胡同串子。已经不再是一个称呼,而是一种文化和不该丢掉的精神。




影片故事情节,主要是讲述了两代人的冲突。一方面是冯小刚饰演的“老炮儿”六爷,和李易峰饰演的儿子晓波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六爷和吴亦凡饰演的新一代混混“三环十二郎”小飞之间的冲突。


随着电影的热映,在众多贺岁档电影中,《老炮儿》的票房和口碑一路飙升。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7分。




甚至有影评人说,这是2015年华语最佳电影。从影评来看,观众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有很多:


有人说,它拍出了令人怀念的、这个世界曾有的侠义与热血情怀


有人说,伴随浓浓的父子情,这是部对老秩序的致敬与挽歌;


有人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中国没有这种电影已经很多年了……


但还有更多人认为,这部电影的成功,与主演冯小刚的完美演绎不可分割。



【二】


整部电影中,既有张涵予、许晴等资深演员,也有李易峰、吴亦凡等“小鲜肉”,但最出彩的角色,非冯小刚莫属。


六爷,作为电影中的绝对主角,饰演者冯小刚扛起了片中90%的戏份,可以说,是冯小刚一个人撑起了整部戏。但实际上,很多人对冯小刚的熟知是因为他“冯导”的身份,而不是“冯演员”。但六爷,却让冯小刚在11月21日击败众多专业演员,获得了金马奖影帝




影片上映前,很多人抱着怀疑的态度的,但是上映后,网上的评价几乎清一色地变成:除了冯小刚,想不到还有哪个演员可以演这个角色。


国际权威杂志《Screen》也评价:“冯小刚将六爷这个既认真又可爱的人物塑造得十分成功”。


影评人龅牙赵表示:


看完了这个电影,我还是认为男一号只有冯小刚能演,管虎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陈道明太儒雅,葛优太油滑,姜文太霸气。本来张丰毅可以胜任,但是他的票房号召力不够。


还有众多粉丝表示:奔着小鲜肉去,却被老炮儿感动得一塌糊涂。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本片的导演管虎。管虎透露,剧本完成后,一直为“老炮儿”的演员人选苦恼,曾经考虑过的几个演员都稍欠火候。后来是和华谊兄弟电影总裁王中磊聊天,两人同时想到了冯小刚,都觉得他最适合演“六爷”,于是带着剧本数次上门邀约,才打动对方。


《老炮儿》的成功,可以说与管理学中“德尼摩定律”表达的意思不谋而合。它是指:




德尼摩定律告诉我们,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一个它最适合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无疑,“六爷”正是最适合冯小刚的位置。


就连冯小刚也说,自己基本是本色出演。他觉得自己和“老炮儿”有很多心心相印的地方,有情有义、有担当、有血性,不合时宜也算。正是因为冯小刚本人跟六爷这个人物的诸多共同点,才让他将角色的演绎发挥得近乎完美。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是管虎的知人善任,成就了影帝冯小刚,也成就了高口碑的《老炮儿》。



【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伯乐的重要性,应用到现代社会,可以解释为一个好领导的重要性。领导能够充分运用人才的优点与缺点,往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汽车大王福特能取得成功,和他注意招揽人才,并善于根据人才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发挥最大作用的做法密切关联。


广告设计师佩尔蒂埃在产品的营销方面有很高的天赋,而且迫切需要有一个可以一展雄心的机会。福特发现了这一点,让他负责T型汽车的营销策划,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负责福特汽车推销的库兹恩斯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人。他虚荣、自私、性情粗暴,却又聪明能干、善于交际、处事果断;他对汽车业的经营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精力充沛,工作热忱,雄心勃勃。


旧主不识良骥,未予重用,而福特却用其所长,视为臂膀,委以重任。结果,库兹恩斯独创了一种推销方式,轻而易举地在各地建立了经销点。




由于每个人都能找到在公司的最适当位置,福特公司生产面貌一新,到1913年,几乎德国每千人以上的小镇都至少有一家福特车的代销点。


然而,理想总是丰满的,但现实却常常偏向骨感。能真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从事自己喜欢的岗位的人往往是少之又少。




【四】


研究表明,一个人认为值得做的工作,一般要符合这几个条件:


①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②适合自己的个性与气质

③工作中能让自己看到成功的期望


达到了这几个标准,人们在工作时就能很好地投入。但是,上面3个条件,说来容易,真要实践起来却是难之又难。于是,人们常常陷入心理学中的“不值得定律”,即:




不值得定律,实际上反映了人性的一种心浮气躁的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缺乏激情,哪怕最终成功了,也不会有多少成就感。


吴铭是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生,毕业后去了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工作。工作没多久,他就凭借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为公司开发出了一套大型财务管理软件,得到了单位同事的称赞和领导的肯定。被提升为开发部经理。


公司老总认为吴铭是个人才,就把他提升到总经办,负责全公司的管理工作。接到任命通知后,吴铭并不高兴,因为他深深知道自己的特长是技术而不是管理,尤其重要的是自己并不喜欢做管理。可是,碍于领导的权威和面子,吴铭还是接受了这份对于他来说不值得做的事情。


果然,接下来的一个月他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上司也开始对他施加压力。吴铭不但感到工作压抑,毫无乐趣,还越来越讨厌工作和这个职位,甚至想到了跳槽。


从事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可以说是每个职场人的心愿。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人都和故事中的吴铭一样,因为种种原因,即使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也必须长期、努力地工作。


精读君认为,即使你为现实所迫,不能选择符合自己价值的事业,也不应消极对待,应该学会改变自己,再努力向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五】


那么,当我们从事的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该如何避免掉入不值得定律呢?


①转变心态


遇到上述情况时,首先应该是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否则这份工作势必会成为我们的负担,长期下去将使我们心情压抑,甚至身心疲惫。既然不能选择你所爱的,至少应该做到爱你所选择的。


莫奈告诉我们工作单不单调,全由我们工作时的心境来决定。如同我们在外面观察一个破旧的小屋,窗户也许早已残损,门可能也没有了光华。但是,如果我们推门走进屋里,看到的也许就是另外一幅景象。


工作也是一样,只有当你身临其境,努力去做时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与意义。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学会去热爱它,主动去找到工作的意义。


如何从工作中找到意义?请点击阅读微课工作没意思?从这7个方面,找到意义


②认识自我


实际上,要解决不值得定律带来的问题,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自然是辞职,换成适合自己的工作。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并不知道究竟哪种工作适合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


论语中说:“十五而上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就是说人生是不断学习、不断丰富、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与辨识能力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能正确分辨哪些事情是值得做,哪些事是不值得做。


因此,在我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之前,需要做的便是从生活、工作中不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找到自我,有什么窍门?请点击阅读微课爱自己,爱到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精读君又曰:

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一个它最适合的位置。


作者:精读君(微信/QQ公众号:精读




你写我送


读微课,写百字评论,就有机会免费获赠精读微信公众号免费派发的新书。第十一期活动已结束,本期读友竞相完成精读“一起读”活动去了,没有一位读者获得本期你写我送的赠书。了解活动详情,请点击我知道,你知道


第十二期活动奖品,是10本《麦肯锡思维》。第十二期活动的玩法与上期相同,满足以下两个条件者,将有机会获得精读君送出的奖品(本期奖品为电子书籍,获赠读友届时可登陆微信读书APP查收书籍):


①从本篇起,您需连续对7篇微课发表您的观点、评论(21天养成一个习惯,我们从“7天”开始);


②您的每条评论均被精读君选上,并发布。


为什么要写评论?点击查看你总要写点什么




作者洛威茨为麦肯锡全球资深合伙人,二十余年间从麦肯锡普通员工,成为麦肯锡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本书将详细讲解麦肯锡在长期为客户解决商业问题过程中,总结出的高效思考方法,如MECE分析法、30秒电梯法则等。麦肯锡人通过这些独特的思考方法,在复杂而重大的问题面前心怀信念、勇于挑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商业难题。读完这本书,你会深入了解麦肯锡人的思考方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自己更高效地达到目标,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