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没有那么一本书,影响你一辈子?

2016-01-19 精读君 精读

【一】


读书,让你理解你所生存的世界


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有你不能理解的,也有你必须要做的,而读书就是让你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人。如果你连你生存的世界都不想了解,那么你还能够干什么呢?


这是电视剧《女王的教室》中,严厉的女老师在课堂上对她的学生们说的一段话。精读君也认为,读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或者无所事事的时候,有一种严肃的力量推动着你往前走。


最近,精读的“阅读实验”正在开展中,实验的首要目标是帮助读友养成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做笔记的习惯,次要目标则是通过一起读,了解其他读友的视角,来反省自身阅读、思考的缺陷,并获得启发。具体实验内容,请点击阅读你敢下决心,每周读一本书吗?


这两天,不少参与或未参与本次实验的小伙伴们,都在问精读君一个问题:你们的书单是什么?嗯,为了解答大家的疑问,精读君就先把我们的选书原则跟大家透露一下:


①内容领域:思维技能与学科通识

②由易到难,由薄到厚

③精读君看过

④其他书单及读友们推荐

⑤由通用再到具体,从公共的学习、思维和工作通识,再到特定领域


根据以上原则,精读君为本次活动(“阅读实验”第一期)开列了一个可供读友参考的书单:















以上书单是精读君根据一般人的认知先后顺序开列的,仅供参考,读友也可以通过评论推荐自认为优质的书籍。



【二】


没兴趣读下去怎么办?


对以上书单不感兴趣的读友,也可以自选优质书籍阅读。不过,精读君认为,那些好读不费力的书籍往往说明我们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提升的意义不大,就像专栏作家张铁说的那样:


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们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们无法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甚至让我们的想象力开始萎缩


因此,阅读不能仅看我们爱读且有兴趣的书,要挣脱一叶障目,有时我们还需要坚硬的阅读,也就是费心竭力的阅读。


但是,坚硬的阅读往往会让人发生“一看书就瞌睡”的状况。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理解力不够、信息转化率偏低导致的。比如,一段白话文和一段文言文,容易让你看着犯困的,一定是文言文。因为你看不懂,而能看懂又喜欢的人,自然会看得津津有味。


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放慢阅读速度,读第一遍不太懂,可以二读、三读,或是放一放,让大脑充分放松,等理解力上来以后再读,这样之后往往还会有茅塞顿开的成就感。


除了读慢一点,我们也可以量力而行,别急着去读一本很难懂的书,可以先从你想了解知识的入门读物看起,挑选自己读得下去的译本,比如一些入门的科普读物。阅读书的前言和后记,也可以帮助理解书中难懂的概念。



【三】


读了觉得没收获怎么办?


培根在《论读书》中谈到:


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从第一段话中得知,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很难学到。精读君也赞同这样的说法,有一句话说:“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等时间长了,那些细枝末节你都忘了,剩下来的,就成了你的素质。”大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培根的第二段话把书籍比作食品,认为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因为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即使是经典著作。因此读书要看优点,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第三段话很好理解:读书时,不该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议题:带着问题,批判地阅读


所谓批判地阅读就是说,阅读时不要被书牵着鼻子走,而是保持头脑清醒:这本书有什么逻辑毛病?例如《社会契约论》,它的大前提“自然状态”的假设是对还是不对?“权利让渡”理念究竟是作者无根据的假设,还是一种社会事实?现实中,我们是不是让渡了?如果是,我们又让渡了什么?如果不是,那这一假设能否成立?


如果阅读上没有挑战,没有思考,即使文章写得再浅显易懂,过些时日,阅读效果也可能接近于无,看了等于没看,也就会出现“读了没收获”的状况。


其次,为了将读到的知识内化为智慧,还要通过整合和写作来实现。周国平说,三天不动笔,就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写作无关天赋,勤于记录,才能将你通过思考后得到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己有。



【四】


每周需要读一本书吗?


读友“昔日来临”提到,自己曾经尝试过100天读30本书的节奏,并且读完仔细做笔记、写感想。在此过程中,读友感受到了一定的提高,并且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框架,可以说收获颇丰。但长此以往却发现,完成阅读量并保证阅读质量的同时,往往需要熬夜才能完成,最后感到身心俱疲,只好放弃。


精读君认为,读书初期不要太在意阅读速度,阅读快慢受书的知识量、理解难度以及个人的知识面、理解力等因素影响,读得越多,会读得越好,越快。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周读一本,是比较好的节奏。三天读一本,有点激进。


读书时,我们可以从个人的具体情况出发。如果有时间,并且理解能较力强,一天读一本也可以;但如果时间较少,理解能力稍弱一些,一个月读一本,也好。


另外,不同的书需要不同的速度,有些书难到一天只能看几页;有些书,一小时就可以看完。精读君今天推荐的书单,都是一周左右就可以读完的书籍。如果按照书单的顺序,循序渐进地阅读,坚持一周读一本,便不是问题。


下面,回到我们的标题,做个调查。



精读君今天开列的只是“阅读实验”的第一批书单,仅供参考。如果你也读过一本好书,甚至影响了你一辈子,欢迎把书推荐给精读读友们共享。点击右下角“写留言”,留下书名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