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校里不曾传授的技巧:如何听,如何说

2016-02-21 精读君 精读


【一】


在推荐今天的好书之前,精读君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来自身边朋友的经历:话说精读君有一位意志特别不坚定的朋友,每次去理发店修剪头发,都要花上好几百块钱,为什么呢?因为从进店洗头开始,热情的理发小哥就开始和朋友攀谈起来,从家常里短聊到什么样的脸型该配什么发型……


接着,在小哥的极力推荐下,原本并不打算烫发的朋友,慢慢地被小哥洗脑了,终于听取了建议,做起了造型,钱也就这么毫无悬念地“送”了出去。发现自己“上当”后,朋友每每都会暗自发誓下不为例,而后又一次次掉入陷阱。



除了理发小哥,这种情况也可以套用在保险推销员、化妆品导购、美容院的美容师身上。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这么容易“上当”呢?


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掌握“听”的技巧,他们往往无法抓住要点,或是判断说话者的真正动机,最后只好乖乖把钱奉上。


很多人认为,听说的能力与生俱来,根本不需要训练,就连学校所传授的技巧也是以读和写为主。事实上,听、说与读、写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学好听、说,比学好读、写难得多。因为读写能力可以通过二读、或是修改已经落笔的草稿来提高,而口头交流具有流动性与流畅性,不能一边说,又一边收回自己的话。



【二】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姐妹篇

《如何听如何说》


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发现了人们在听说方面普遍存在的缺陷后,便献上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相关内容,请点击阅读怎样高效地阅读一本书?)的姐妹篇《如何听如何说》。




这本书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样,思想深刻,引人入胜。艾德勒以精短的篇幅,讲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与人交往技巧;再加上机智、诙谐的语言,使得本书既富教育性,又具实用性,让人受益良多。


本书共有三个中心部分,分别讨论了听、说的三重方式:


连贯的发言

默不出声的听

对话这种形式


简单来说,就是先谈怎么说,再谈怎么听,最后谈怎么对话。说,就要说得别人听得懂;听,就要听懂别人的话;对话,是为了精神的沟通和心灵的交会。精读君认为,这本书好就好在,既有通俗易懂的道理,又有实用的操作指导,更有中肯的建议。读起来或许有些费时费力,但确实是一本值得推荐的经典之作。


下面,精读君就按照作者阐述的顺序,与大家分享一下书中的精华。



【三】


 “买卖话儿”要注意什么?


从“说”的角度来讲,莫提默认为连贯性的发言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以实用为目的的“说服性发言”,比如推销;另一个是以改变思维(不管行为如何)为目的的“教育性发言”,比如开讲座。而实用性说服样式千千万,但从本质上讲,都是推销行为。所以作者便使用了“买卖话儿”这个词,来表示那些有意图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花言巧语。


下面,精读君就着重和大家谈谈说服性发言中需要具备的三个要素:人品、感性理性


①人品


人品表示人的品格、风度树立起自己的良好性格、气质,是进行说服工作的第一步。我们可以通过讲讲自己的经历来完成这一初始步骤,要是你的故事让听者发出会心的大笑,那效果就出奇地好了,理发小哥在说服你做头发之前先跟客人拉拉家常,大抵也是这个用意。


你也可以迂回一点,先宣告自己才疏学浅,然后让听者从心里感到,你其实并不像自己说的那样一窍不通;或者不经意地提到你怎样和某个优秀之人在一起共事,听众就会不知不觉地把那个人所具备的优点一一移植到你身上。


②感性


感性主要是为了激发听者的热情,让他激昂澎湃,并最终听从发言者的旨意行事。因为所有人身上都存在一些基本欲望,如自由、公正、和平、快乐、物质、名誉等,运用感性要素,激发听者的这些欲望,就能达到说服的目的。


有些听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些需要,说服者就要千方百计地唤醒并激活这些需求。有些全新的欲望,平时并不起眼,一旦产生了,也会成为一种动力。这就是向市场上推广一种新产品时的情形。比如,你原本并未注意保养皮肤的问题,但化妆品的推销员却费尽口舌跟你普及保养新观念,在对方情真意切的说服之下,你也招架不住了。


②理性


理性就是要能够指出应该让听者选择你的产品的种种理由。讲道理时一定要简短截说、高度概括,略去许多不必要的逻辑论证,单刀直入,才会吸引听众的注意。除此之外,还可以举例或使用反问法。反问句一经出口,就不言自明,听者只能给出唯一的答案。


除了推销,演讲、政治演说等也是一种说服工作,它们都要遵循这三要素,只不过听者买的东西是所认定的判断或所提倡的政策罢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


如何默不作声地听?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听只不过是在别人说话时一言不发就行了,它讲究的是得体的举止,而不需要什么技巧。事实上,如果听的人不主动理解说的人的内心世界的话,就不会有任何交流。这就好比棒球比赛,接球手需要积极主动地伸出手去,才能完成接球的工作。传球手和接球手都必须全力以赴,否则比赛就无法进行。


学会默不出声地听,首先要克服干扰、损害有效的听的坏习惯:听时不注意所讲的具体内容而是说者的举止、穿戴、怪异口音等;对所听到的个别词和用语容易起过分的反应,产生反感,以至于对所听到的其他大部分内容都持否定的态度;刚开始听就心神散漫,提不起兴趣。


其次,要做一个高效的听者,还要学会在听时问4个问题:整个讲话的要点是什么?中心思想、结论和论据是什么?说话人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整个发言的意义何在?


针对推销员、政治演讲者或是广告商的发言,我们要知道,他们在宣传自己的理念时都想让你采取某种行为,或者改变你的想法。所以,你在听他们说话时就应该有一定的抵抗力,有时候,边听边记下简短的笔记,也有所帮助。提高这样的抵抗力,就应该关注这4个问题:


①说话的人想卖掉的东西是什么?换言之,他想让我做什么?或者,他想让我产生怎样的感觉?


②说话的人为什么认为我是可以被说动的?他为了说动我,都提出了怎样的根据或事实?


③有哪些观点是我所认为密切相关而发言者没有提到的?他有没有忘记提到一些可以打动我的观点?


④当发言者讲完时,有哪些对我而言很有意义的问题他没有回答,甚至根本没有提及?


对于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发言者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你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时,就不该听信他的话。



【五 】


双向交流该注意什么?


听和说合在一起就是对话,两者常常是共生共灭的,听者与说者总要面对面交往、彼此你问我答。因此,不论是以教育为目的的发言,还是以说服为目的的发言,要想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有一个紧随其后的问答环节。


如果一个讲座设有讨论的环节,说的人便可从中了解到其所讲内容所产生的效果,也可以知道哪些词汇还需要多解释一下,哪些观点还需要再作进一步的澄清,以及为什么有重新调整论述顺序的必要。从讨论会上得来的这些灵感和思考,也能使听者在下一次演讲时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同时,听众也有时间查看边听边记下来的内容,依据笔记进行思考。


以讲座为例,一场讨论会该如何进行呢?


从发言者的角度来说,他应该事先请准备参与讨论的听众把想要提问的问题分两类:一是为了深入理解讲座内容的问题;二是向发言者的话提出质疑的问题。应该让大家先提问的是第一类的问题,因为只有先消除了一切误解,才有可能进一步回答问题或质疑。


从听者的角度来说,第一类问题应该用“在谈到某一点时,你的意思是……吗?”这样的句式。如果发言者回答了问题,听者意识到自己是理解错了的话,发言者就可以顺势把所讲的意思讲得更明确一些。解决完这类问题,就可以开始提出质疑了。


为了让对话更有益、更愉快,书中还谈到了几个基本法则。比如,选好谈话的地点与时机。鸡尾酒会或者宴会上,不适合谈严肃的话题;上床睡觉之前,最好还是谈些轻松愉快的、社交式的话题……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更多精彩内容,还望读友认真阅读原著。


最后,精读君简单引用莫提默的一个观点作为本篇的结尾:


我们的继续教育有三种,第一种是在日常生活中,深入挖掘生活和社会;第二种是通过阅读增长知识;第三种是通过与他人进行有益而愉快的交谈强壮身心。如果只有前两种学习,人在成熟阶段进行的继续学习就不完整。只有包括了所有三种学习方式,一个人才能最终成为有教养的人。此为学会正确的听和说的意义所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