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点浪漫,一点孤单,一点自在,一点法国......

2016-04-06 蓝淑华 精读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中信出版集团微信公众号(ID:citicpub)


孤单



临行前的最后一根烟林中的马车农房和麦田的转角处孩童冒险的空落房子合影、遛狗和闲聊访者、欢悦的狗意味深长的下午茶聊天影子下的旅途

石子路上颤颤巍巍的自行车


……


法国人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和琐碎的片段仿佛摄影片段一般的画面正是桑贝为读者抽离出的法国在拥挤中发现悠闲在日常中发现浪漫重新发现城市描绘出城市中被忽视的市井和浪漫

充满着人文气息和法式幽默


……


一点浪漫一点孤单一点法国一点自在的生活



△ 致敬千年古树




△ 电梯上的邂逅,一秒钟的握手


△ 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美妙的偶遇,亲切的问候



△ 山脚下的列车,旅客与山羊


△ 田野阡陌,栉比农屋


△ 树影婆娑,轻车一路幽然间


△ 一路蜿蜒绵亘,一路肆意纵情


△ 石子路上颤颤巍巍的自行车

△ 林中车,宁静与喧闹


△ 一个明媚通透的午后,闲庭漫步

△ 独自站在迎风坡上,看那树的飞扬,草的疯长,徜徉、沉醉……


△ 草长莺飞二月天,人牛相望两相厌


△ 闲云野鹤映鸳鸯


有人说作者桑贝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双桑贝的眼睛。


让-雅克•桑贝(Jean-JacquesSempé),1932年生于法国波尔多,那个以葡萄酒闻名于世的地方。少年时代桑贝梦想加入法国作曲家雷•旺图拉的管弦乐演出,不知怎么就迷上了画音乐家,淘气散漫以至被学校勒令退学,其后桑贝还担任过酒铺的送货员。17岁时桑贝入伍当兵,那时他一有空就将自己的绘画作品投往巴黎的各大报章杂志。自1960年起,桑贝开始为《小淘气尼古拉》画插图,那个不世故,没有心机,不是优等生,也没有特殊才艺的淘气男孩使得桑贝声名大噪,从此开始了插图绘画生涯,他创造了一种法国式的世故圆融的幽默,有时甚至有点半梦半醒,漫不经心。

20世纪70年代起,桑贝开始给《纽约客》作画。后来则在纽约和巴黎之间穿梭。关于巴黎,他这样说:“从一开始我觉得在巴黎比在纽约孤独得多。法国人的小市民观念深入人心,我在那里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充满负罪感。而在这里,大家都知道,你找工作,找不到,这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桑贝心中,巴黎再大再繁华也不过是个道具,在所有景致的背后,他真正用心去描绘的是卑微的法国外省人。桑贝的绘画也充分的展现了他的态度:去了解一个城市中卑微的人,要比了解一个伟大的城市有意思得多。

有人评价桑贝说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双桑贝的眼睛。我已经被那双眼睛深深吸引,循着它的视线,我发现窗户上缓缓滑落的雨滴,已然把玻璃呵护得明净如镜。



一幅幅散落于各处的画被文字串了起来,便不再只是菲林瞬息的定格,其间满溢着生活气息的神秘张力。画中人物的刻画追求纯粹的神情与姿态,只廖廖几笔,却意外的鲜活生动。同样是带着夸张的尖尖高高的鼻子,零碎的几根曲发,这儿一勾,那儿一弯,干净利落而没有雷同的感觉。





一个异常平实的故事和一些异常简约的图画,弥漫出的是一种迷人的淡淡忧伤和温情的气息,就像书中所说的:所有肮脏的细节被稀释,所有的声音被过滤,渐渐低沉,渐渐温和,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丝绒枕头一样,那么软,那么大,让我深陷其中,满足得入眠。

“创作出自紧急自卫,没有改变现实的处方,幽默可作为无法忍受时的一种武器。”


“人类总觉得自己很高大,不过我们其实很小。你看我们站在树下或者城里,我们跟周围相比只有那么一点点大。我喜欢把人物画得很小。对我来说这是天然的感觉。”

“并不是我特意将人物刻画得渺小,而是他们周遭的世界非常大,至少对他们来说太巨大。”

大城市里的孤独旅人,直面渺小便是豁达。

桑贝的作品,精采的不单只是他所刻意创造出的戏剧效果,更值得慢慢品味的是,透过他或简或繁的画里所捕捉的一种生活态度,对人性的戏谑、对老时光的怀念与关爱。许许多多费时费力的背景、看似不必要的细节,都是在说故事。

这故事不是几米关于青春关于童年的故事,读来读去,总有些苍凉的况味挥之不去。








更多书单,请点击下面蓝字链接

小确幸 | 最强大脑 | 哲学入门 | 心理学入门 | 诗歌

扫除烦恼 | 掌控孤独感 重塑历史观 | Top6小说

时间管理 | 村上春树推荐 | 颠覆世界观 | 阅读力

巴菲特推荐 | 做自己 | 柳传志推荐 | 李健藏书

清华北大校长推荐 | 沟通力 | 汪涵推荐 | 亲情


↓↓↓点击阅读原文上京东,马上带走《桑贝绘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