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18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提出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AT(N)研究框架,着重强调了AD的生物学定义,其中A、T、N分别代表了AD三个核心病理变化,A为淀粉样蛋白,T为tau蛋白,N为神经退行性变化[1]。


最初A(+/-)、T(+/-)、N(+/-)通常由脑脊液检查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进行量化。但是由于脑脊液检查的有创性及PET的价格高昂等因素,AT(N)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既往研究显示,血液淀粉样蛋白和血液磷酸化tau蛋白(p-tau)可以分别实现对A(+/-)和T(+/-)的量化,且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2,3]。但目前血液神经纤维丝轻链蛋白(NfL)和血液总tau蛋白(t-tau)作为量化N(+/-)的血液生物标志物还存在一定局限性[2,3]。


近期,来自哥德堡大学的Thomas K. Karikari,Henrik Zetterberg,以及布雷西亚大学的Barbara Borroni在Brain上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4]。


他们利用血液中不同来源tau蛋白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测量脑源性tau (BD-tau)的免疫分析方法,并在5个独立的临床队列(共计609名受试者)中验证了BD-tau可作为有效评估AD相关神经退行性病理改变的生物标志物


文章首页截图

血液t-tau有两个主要来源,其中约4/5来源于外周器官(如肝脏、肾脏和心脏),剩余1/5来源于大脑,这可能是导致血液t-tau的诊断价值低于脑脊液t-tau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NfL不属于AD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不能有效鉴别诊断AD患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


因此,研究人员想要在血液中寻找一种可以准确反映AD神经退行性改变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BD-tau蛋白和外周源性tau蛋白拥有截然不同的结构特征。外周源性tau蛋白多数具有一个由MAPT基因外显子(exon 4a)转录表达的肽段插入物,这一结构特点有助于区别不同来源的tau蛋白。


BD-Tau与外周性Tau的结构不同

于是,根据这一结构特点,研究人员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针对MAPT第4-5号外显子的连续序列的单克隆抗体(TauJ.5H3),并设计了BD-tau的检测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将TauJ.5H3作为捕获抗体,选择特异性识别tau蛋白 N-端区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同时利用体外磷酸化重组完整tau-441蛋白作为检测校准物。


BD-tau免疫检测方法验证

在有了检测方法以后,研究人员利用5个独立队列验证了BD-tau作为AD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这五个队列分别是来自瑞典的发现队列(n=20,AD患者10名,健康受试者10名)神经化学队列(n=60,AD患者24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36名),一个来自美国的神经病理队列(n=52,全部为尸检确诊病例,AD患者34名,非AD受试者18名),以及两个来自意大利的记忆门诊队列1(n=375,AD患者60名,额颞叶变性病患者256名和健康受试者59名)记忆门诊队列2(n=102,包括AD患者19名,额颞叶变性病患者70名和健康受试者13名)


发现队列和神经化学队列主要用来验证BD-tau是否可以不受外周性tau蛋白的干扰从而实现对AD的精准诊断,神经病理队列用来验证BD-tau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BD-tau与AD患者脑内病理改变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发现队列中,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AD患者还是健康受试者,他们血液BD-tau和脑脊液BD-tau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01),但是他们的血液t-tau与脑脊液 t-tau则没有相关性。


此外,健康受试者和AD患者的血液BD-tau含量有显著差异(P<0.0001),而他们的血液t-tau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BD-tau的确可以免受外周来源tau的干扰。


在神经化学队列中,研究人员发现,血液BD-tau可以有效区分AD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诊断准确率甚至高于脑脊液t-tau(100% vs 84.8%)。


血液和脑脊液的BD-tau和t-tau在健康受试者和AD患者中的含量差异

在神经病理队列中,研究人员发现,AD患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血液BD-tau含量有显著差异(P<0.0001),且BD-tau比血液NfL具有更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两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4%和54.3%)。该结论在记忆门诊队列1和记忆门诊队列2中也得到了验证。


值得一提是,在神经病理队列中,研究人员还发现血液BD-tau与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等AD相关病理改变显著相关(P<0.001),还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P=0.0184)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P=0.0352)评分呈负相关。


本研究证实了血液BD-tau作为AD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同时发现其临床价值优于血液t-tau,并且比血液NfL更具有特异性。


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ATN研究框架下针对神经退行性改变的血液生物标志物,为将来利用血液生物标志物更便捷有效地评估AD相关神经退行性病理改变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Jack CR Jr, Bennett DA, Blennow K, et al. NIA-AA Research Framework: Toward a biological defini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Dement. 2018;14(4):535-562. doi:10.1016/j.jalz.2018.02.018

[2].Karikari TK, Ashton NJ, Brinkmalm G, et al. Blood phospho-tau in Alzheimer disease: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and clinical utility. Nat Rev Neurol. 2022;18(7):400-418. doi:10.1038/s41582-022-00665-2

[3].Mattsson N, Zetterberg H, Janelidze S, et al. Plasma tau in Alzheimer disease. Neurology. 2016;87(17):1827-1835.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3246

[4].Gonzalez-Ortiz F, Turton M, Kac PR, et al. Brain-derived tau: a novel blood-based biomarker for Alzheimer's disease-type neurodegeneration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Dec 27]. Brain. 2022;awac407. doi:10.1093/brain/awac407

责任编辑丨张金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